我家二宝被戏称“奥斯卡影帝”。上楼的时候,他一脸不舒服的表情,并说腿疼;玩具坏了,他愁眉苦脸;指着零食架,他摆出无奈的表情。他利用情绪的表演,达到了被抱着上楼、买新玩具以及吃薯片喝饮料的目的。
驾驭情绪
万物不为我所有,但万物皆为我所用。在利用自己情绪的时候,成为了情绪的主人,情绪则成为奴仆,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驾驭情绪的核心训练就是学会利用它,通过表演出某种情绪,能更好地认识到特定情绪对应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这些如何对他人产生影响。
孩子天生就能够驾驭情绪,并且发现用情绪的表演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一定的目的。
反而,成年人在这方面往往不够灵活,暴怒的时候是真的暴怒,而不是表演的。如果能做到表演暴怒,那么你离真正的暴怒就会越来越远。
表演情绪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越会表演情绪的人,情绪失控的次数就越少,更不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这方面,真的要跟孩子学习一下。孩子都很会表演,而且他们发现通过表演,能够激发大人的某些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用自己的假情绪在操控父母的真情绪。
看破不说破
父母不说破,孩子就会按照自己的方法继续表演,从而“拿捏”住父母。这个过程就是孩子练习驾驭情绪的过程。
在父母和孩子相处中,能量是相互交换的。当孩子表演情绪的时候,孩子这一方往往是能量更强的,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地陷入情绪,而是利用情绪进行表演,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孩子这种行为,孩子的能量就会得到加强,那么他会变得更加正能量。能够深刻理解这件事情的父母,一定是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并允许孩子这种行为的。如果父母的心力不足,可能无法忍受孩子的这种行为。
同样是孩子发脾气,有的是真正的发脾气,情绪失控;而有的时候孩子是在假装失控。
这一小部分假装闹脾气的孩子,就是情绪的操控者。这种能力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因为成年人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暴怒的时候是真的暴怒,不是假装;情绪失控的时候是真的失控,也不是假装。
人的某一些能力,特别是情绪控制能力,并不是按照年龄增长来增强的。任何年龄段都有情绪管理的高手,而且在孩童中,有些是天生就会的。他们天然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说,很多时候他们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顺应他约等于认可他
孩子假装哭闹,来达到自己某些目的。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绝不允许、不纵容他,并且要严厉地批评,不能让他得逞。这是大部分人的一种思维惯性。
如果反过来做,让他得逞,顺着他的目的去满足他,反而会让他构建自信,变得积极阳光。这等于转了一个圈,去满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爱。
孩子用哭闹的方法达到目的,无非就是想要零食、电子产品等。反倒是越给孩子制造障碍,让他得不到这些东西,反而让它们变得更有吸引力。
顺应孩子只是违反我们的惯性思维,并不代表它不是一种更爱孩子的方法。
结语
孩子天生是“奥斯卡影帝”,至少大部分孩子是。他们会情绪管理,会用情绪的表演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父母这时候如果跟孩子杠上了,虽然能暂时“制服”孩子,但是不利于长期的心智成长。父母暂时的妥协,换来的是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以及促进孩子心智更早地发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