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得知清末格格街头卖烟卷,毛主席赞不绝口:我来安排工作

采薇客 2022-11-25 12:43:23

1911年,辛亥的枪炮声在结束了大清入主中原264年统治的同时更是结束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封建帝制。

这对于无数受到压迫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但大清的消失对于过去的“皇亲贵族”来说却无异于天崩地裂。

要知道按照清代的制度,数十万满族人,特别是有皇家血统的爱新觉罗氏的子民有着不会倒下的“铁杆庄稼”,从他们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在不从事任何劳作的情况下就有着一笔丰厚的收入并且这个待遇会伴随他们终生使其受用不尽。

大清的消亡自然也终结了八旗子弟们的“铁杆庄稼”,数以十万计的他们一时间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困窘境地,从变卖家产,挥霍一空再到走向妻离子散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八旗子弟的常态。

但与之相对的,也有皇族出身的人在新时代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收入自立自强,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要数大清国的末代格格韫颖,而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事迹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并责成相关人员为其安排工作。一个前朝皇亲为什么会得到伟人的这般赞许呢?这一切还要从韫颖的身世开始讲起。

韫颖的父亲载沣是咸丰皇帝第七个儿子奕譞的后代。

早在道光年间,道光皇帝便指定了第四个儿子作为自己皇位的继承人,这也就是日后的咸丰皇帝。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奕譞及其后人本来应该是绝对无缘皇帝之位的,然而晚清时期皇帝后宫人丁不旺,到了同治皇帝在位时期竟然至死也没有留下后代。

这种情形之下作为当时大清实际掌控者的慈禧太后决定从近支皇族当中选择一位子弟来作为皇帝继承人,最终身为近支宗室而又和慈禧关系密切的奕譞第七子载湉成为了新一任皇帝人选,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光绪皇帝。

无独有偶,光绪皇帝在位的34年间同样没有留下子嗣,在其弥留之际慈禧太后决定如法炮制,再从醇亲王府当中挑选继承人,而这一次所选中的则是光绪帝兄弟、新一代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而本文的主人公韫颖正是载沣的三女儿、即溥仪的亲妹妹。

到了溥仪成为皇帝的时候,大清的内忧外患已经处在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地步,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最终在武昌起义军的大军逼近以及朝廷内袁世凯等重臣的推动之下最终达成了清帝和平逊位以换取避免流血冲突的一致意见,而溥仪也就成为了大清最后一任的皇帝。

韫颖出生在公元1913年,在她出身的前一年大清就已经消失,自己的皇帝哥哥溥仪黯然退位。

不过根据溥仪所退位前清帝与袁世凯方面达成的优待条例,溥仪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可以再拥有皇帝的身份和职权,然而他却还保留了紫禁城这一皇室活动场所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继续自己的皇帝身份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方面承诺每年给“小朝廷”400万银元的“优待费”。

就这样韫颖出生之日虽然已是民国,但由于哥哥溥仪的存在她还是在有了“三格格”这样的身份。

从出生之日起韫颖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当时紫禁城的小朝廷内虽然溥仪已经不能够对全中国的军国大事去指手画脚。

但根据优待条例紫禁城内仍旧存有相当数量的前朝太监和宫女来对他以及诸位皇族的衣食起居进行照顾,韫颖由于身份尊贵所以周身通常有不下十位宫女,甚至连剪指甲都有专人来进行伺候,所以尽管身为“末代公主”但她依旧是身娇肉贵。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禁城内小朝廷的生活也愈发难以为继。

首先当初袁世凯虽然答应了每年400万银元等一系列的优待条例,但在随后的时间当中为全国局势而感到焦头烂额的他根本无暇记起对前朝皇族的承诺,无可奈何之下没有收入来源的溥仪等人只好以变卖故宫文物的方式来维持紫禁城内自己的皇帝生活。

随着身边的太监宫女渐渐因年迈等原因离开皇宫,韫颖“三格格”的身份显得更加有名无实。

祸不单行的是,1924年西北军冯玉祥在北京城内发起了一场针对曹锟和吴佩孚等人的政变,在这次的政变当中溥仪和小朝廷则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

冯玉祥在景山上架起来了大炮勒令小朝廷限时搬出紫禁城,就这样当时尚且懵懂无知的韫颖就随着哥哥溥仪等一行人仓皇逃离了这座从出生到成长的宫殿。

离开了皇宫后,溥仪等一行人开始了自己居无定所的生活,曾经先后栖身于北京的醇王府和天津的张园等地,而末代皇帝的此等遭遇则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就对地大物博但制度落后的中国开始了侵略的野心,一方面他们在军事上对中国步步紧逼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则扶持一个听命于自己的代言人。

而在日本人眼中身为前清末代皇帝的溥仪就是一个最佳的傀儡人选,所以在1932年的时候日本军方就派人将溥仪及其一干亲族秘密接到了东北,韫颖自然也在其中。

在初来东北的时候韫颖也并不以为意,在她看来这不过是自己漫漫人生当中的又一个站点,此时的她已在亲族的决定下和一位同样出身于满清的贵族男性所成婚,她所要做的似乎就是戴着一个皇族的头衔生儿育女安静度过余生。

直到有一天哥哥溥仪登基成为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消息让她犹如遭到了晴天霹雳一般呆坐许久。

韫颖虽然是一个女流之辈,但在她的一直以来的认知观念当中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韫颖明白哥哥溥仪此举最为根本的目的还是借助日本人的实力复辟祖先的大清江山,然而她更加明白和日本人的合作无异于是一种与虎谋皮的行为。

此举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和中华民族,而且他们的生命随时被日本人所控制,实在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韫颖不止一次地对自己的哥哥溥仪进行规劝要他放弃和日本人的狼狈为奸。

然而一来溥仪借助日本人复辟大清的执念过于深刻、无法被撼动,二来韫颖此时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已经出嫁的“外姓人”,在溥仪面前实在是人微言轻,所以对于这位亲生妹妹的良言相劝溥仪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历史的大势终究不可被逆转: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大战场纷纷尘埃落定,德意日三大邪恶轴心国瓜分世界的阴谋终究被粉碎。

当年八月结束了欧洲战场的苏联红军一路南下击垮了盘踞在中国东北多年的日本关东军部队。

由于伪满政权的核心一直在长春,所以在苏联红军这次的军事打击当中溥仪等人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在他试图乘飞机逃离东北的时候被进驻的苏军所擒获随即被带到苏联进入了战俘营当中。

而韫颖在这次的动荡当中同样身受波及,由于溥仪在出逃之际过于仓皇,根本就没有对这位三妹做出妥善的安排,所以离开长春后的韫颖夫妇就如无头苍蝇一般在东北平原上乱闯乱撞,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局势的混乱韫颖在不久之后就和自己的丈夫失散,跌跌撞撞之下她来到了东北的又一座城市通化。

虽然在自己的前半生当中韫颖始终以“公主”的身份展现在人前。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孤身一人的她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光环,一切只能从头做起。

平素习惯了下人伺候的她此时也不得不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下去的筹码,就这样曾经身娇肉贵的“三格格”在通化这座小城隐匿起来了自己的身份,从小工做起,每天早出晚归做各种脏活累活,看上去有一个寻常的当地农妇毫无二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了解和掌握了多项劳动技能。其实在这段日子当中除了外在环境的变化,韫颖的内心也有了同过去截然相反的想法。

曾经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室后裔根本不知民间疾苦,而当自己亲身经历了各种劳作后她才明白了自己的家族在封建时代带给了普通平民何等的痛苦,这个时候的韫颖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作为劳动者的这一新身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和苏联方面的一系列协商溥仪等战犯被转移回国,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局势的稳定韫颖也离开了东北回到了老家北京。

此时在“硕果仅存”的晚清皇族当中,溥仪和韫颖的七叔载涛由于改造彻底且表现积极,成为了政协方面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帮助下韫颖同失散多年的丈夫得以重逢并在北京定居,为了维持家庭生计韫颖也不时在街头巷尾做些叫卖烟卷和小吃的生意,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平稳度过。

1954年,毛主席的好友,也是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章士钊在北京的一个小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名叫《满宫残照记》的书籍。

意外发现了其中收录了不少韫颖和溥仪的往来信件,章士钊从这些信件中看出韫颖文笔和学识都极为不凡,所以他特意找到了同在政协工作的载涛向他打听这位侄女的近况,而载涛也对章士钊如实告知。

数日后章士钊在和毛主席的闲谈当中提到了韫颖和她的经历并将其文章拿出来给毛主席进行翻阅。

当毛主席得知这样一位出身不凡且文采飞扬的女子正以叫卖烟卷度日的时候,对于这样靠自己劳动为生的“贵族”他也不禁赞不绝口。

出于爱惜人才和统战的目的,毛主席嘱咐章士钊安排韫颖到政协的文史馆工作,利用自己文笔方面的长处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久之后韫颖成为了北京东城区的一名政协委员,在剩余的岁月当中也在工作上发挥了自己作为新中国公民的一份光和热。

俗话说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新社会将鬼变成人,从韫颖在新中国的经历我们看到的不仅有毛主席这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公平正义的国度能够给予人的无限可能。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