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十三
编辑|苏打水
时隔三年半,孙俪又拿出了一部爆款都市剧。
这部剧最高收视率直接破3,打破的了央八实时收视率最快破3的纪录。
虽然收视飙升,但剧情依旧有不少槽点。
比如男主薛晓舟“一根筋”又低情商,女主订单快要拿下了,他却暗示被保人别签字。
还有女主胡曼黎莫名开始和第三者邱丽苏“雌竞”,拉着对方跳水,最后只有自己掉进水里狼狈不堪。
悬浮的剧情让观众难以入戏,抛开这些,只说这部剧中描写的“穷人”的现状,就相当离谱。
01哭穷不讲逻辑胡曼黎在上海打拼二十多年,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孩子读私立学校,生活条件优越。
前夫“净身出户”,哪怕是胡曼黎但离婚、失业,生活也没那么惨不忍睹。
而剧情又需要女主的经历大起大落,所以这个阶段的胡曼黎必须得“生活窘迫”。
可是编剧只想到了要她“哭穷”,却没考虑剧情的合理性。
比如胡曼黎说自己手上只有十几万了,虽说她赚得多花的多,没什么存款可以理解,但这十多万对于工薪阶层也是好几年工资了。
而胡曼黎的节省,就是放下了298块的车厘子,选了盒198块的。
这种“委屈”,观众真的一点共情不了。
还有胡曼黎的儿子要参加夏令营,十万的报名费难住了她,不得不将自己收藏的包卖掉。
而邱丽苏也是抓住了这个时机上门羞辱,花十万买下了她的包。
按胡曼黎眼前这个缺钱的状况,既然已经忍辱负重收下了,不应该用在生活和教育的开销上?
不,她偏要“打肿脸充胖子”,将十万换了个一车贺礼,拿着大喇叭到邱丽苏家楼下耀武扬威,连带着剩下钱都包成了红包,原封不动的送了回去,硬要对方收下。
包也没了,钱也花了,气是出了,但问题一点没解决,两手空空。
只能说,这种十万随手挥霍只为一时意气的行为不是我们能理解的。
而说到变卖配饰,胡曼黎的十几包才十万块卖掉,但她在家中拍摄节目时,脖子上的项链价格就在100万上下。
还有上班时戴的一套项链、耳饰,加起来也是100多万。
这种奢侈品随便卖一件就足够解燃眉之急了,编剧还是下凡看看真正穷人的生活吧。
02悬浮溢出屏幕女主胡曼黎摆脱不了中产家庭的思维,男主薛晓舟也是一身“少爷病”。
母亲因为邱丽苏自杀,虽然保住了命,但变成了植物人,常年住在医院。
薛晓舟父亲的遗产都到了继母手里,继母想变卖家中价值千万的房子,承诺给他五十万。
但薛晓舟不同意的理由,不是分给自己的太少,而是房子是家,家不能卖。
他的母亲还在医院里,医疗费、护理费都需要钱,自己租房、水电也需要付,而他拒绝的理由居然是为了自己的情怀。
这还不算完,薛晓舟知道自己被利用了,找领导理论后直接辞职,完全没考虑自己需要的开销。
母亲的医药费都需要女友向自己爸妈开口借钱来支付了,薛晓舟还能心安理得。
稳定收入断掉,全靠女友支持,软饭吃的相当硬气。
而好不容易开了一单,薛晓舟还完欠款,还花了四千多给女友买猫。
只顾眼前享乐,不给后面的开销留点余地。
尤其是薛晓舟对于“缺钱”这件事的态度,让人迷惑。
客户为自己的私生子开三百万的保单,而胡曼黎因为原则问题,也了解因果后确认自己开单没有违背道德的问题。
但是薛晓舟因为内心不赞成这笔交易,当场就将签约搅黄。
到手订单泡了汤,而他理直气壮的样子,一点不像生活困顿。
编剧理解的“穷”,和观众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03结语看完这部剧中“穷人”的现状,发现屏幕前的我们连穷人都配不上。
剧中总想营造一些窘境,仿佛很接地气的桥段,来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但是从编剧到演员,应该都没真正体会过穷人的生活,剧情展现出来的内容就像是对普通人生活的臆想。
要写哪一个阶层的生活,更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视角展开情节,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
而这部《蛮好的人生》显然只想要用“穷”来制造戏剧效果,没有展现出相应的困顿。
国产剧的编剧还是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