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下,人文历史该何去何从

静止疯 2025-03-29 14:50:36

文化冲突与变迁

文化抵制:俄乌冲突助长了乌克兰境内的 “去俄罗斯化” 运动,俄罗斯文化被视为 “扩张主义的象征” 而遭到抵制。如大量俄罗斯艺术作品被下架,俄国画家的作品被从美术馆展厅撤下并转移到秘密地点,学校课本中删除了俄国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

语言转变:在乌克兰一些俄语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如哈尔科夫,“抵制俄语” 的浪潮兴起,越来越多居民开始改用乌克兰语。

文化标志改变:乌克兰多地拆除公共场所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建筑、纪念碑,以乌克兰历史人物、艺术家、诗人、士兵等名字重新为街道命名,首都基辅还将标志性的 “祖国母亲” 雕像上的苏联国徽拆除,替换为乌克兰国旗上的三叉戟。

祖国母亲雕像

精神与心理创伤

:战争使乌克兰长期处于紧急状态,民众精神健康状况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 2024 年 10 月数据,68% 的乌克兰人健康状况较战前下降,其中 41% 因战争患有精神健康疾病,经历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数显著增长。

人口流动与融合

俄乌冲突导致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周边国家,如波兰收容了上百万乌克兰难民,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服务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人口的融合,但也给当地的资源、就业等带来了压力。

历史认知改变:乌克兰政府试图重新塑造国家历史认知,将基辅罗斯单纯视为乌克兰历史的起源,而非乌俄两族共同的历史起点,强调乌克兰历史是异于俄罗斯而属于欧洲文明的独立进程,从历史上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兄弟民族关系割裂开来4。这种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强调,旨在强化乌克兰的国家身份认同,塑造独立于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形象。

文化遗产保护受挑战:乌克兰境内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如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及其相关修道院建筑、彼切尔洞窟修道院,以及利沃夫的旧城区等。战争使这些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的风险,同时地区紧张局势也导致文化材料走私风险提高。

圣索菲亚教堂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