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离退处党总支(以下简称“成办离退处党总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启动“国家安全·银发护航”专题系列党建活动。活动以“党建+安全”双融双促为路径,分批次组织20个党支部1100余名离退休党员,通过“学、讲、行”三位一体模式,为维护国家安全凝聚“银发力量”。
同心聚力。民族团结夯实安全根基,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以“三共机制”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民族合力。
文化共融。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何以中华》为读本,通过茶马古道文物展、汉藏交融历史讲座,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家安全的精神长城”。
阵地共建。西南民族大学在成办离退处党总支与武侯区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党建联建基地,设立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组织老干部与高校师生开展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教学体验。
党建领航·国家安全教育扎根思想阵地
在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指导下,成办离退处党总支将国家安全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铸魂育人全覆盖,组织20个党支部1100余名离退休党员参与活动,通过集中辅导、上门送学、线上研讨等形式实现98%参与率。以《何以中华》文物读本为纽带,依托西南民族大学专家团队系统性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深刻认识,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理念深植老干部群体。
文化认同再深化
共同申报川藏公路首站簇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通过文物实证与历史叙事,构建“实物+故事”教学体系,直观展现西藏与中原自古以来的经济文化交融。活动期间收集老同志手写家书心得20余份,其中85岁老党员卫建堂手写家书,体现代际精神传承。
长效机制初显效
建立“党总支统筹+支部联动+社区协同”三级管理架构,在武侯区浆洗街道等设立“同心驿站”党建基地,常态化开展读书会、诗歌朗诵等活动。 多元协同机制 联合武侯区委统战部、西南民大、四川民族出版社等构建跨领域协作平台,实现“高校智库+政府资源+老干部经验”三方联动。
引入西南民族大学国家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张友院长团队开发“强根筑基读经典 ”系列课程,结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大事记丰富“两路精神”宣讲内容。
分类化学习体系,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群体推出“流动课堂”,组织西南民族大学“国家安全宣传团” 专家上门讲解《何以中华》核心章节;对异地居住党员开设云端读书小组,通过西藏成办离退休工作处线上平台同步互动。此举使学习覆盖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
“当85岁老党员的手写家书与00后的数字作品同台展出,当川藏线‘茶马古道’的骡马蹄声融入“五共五固”党建网络,我们就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找到了守护国家安全的最深力量。”成办离退处党总支书记刘茜说道。(郑靓 邓莹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