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不死,大明不亡

学典历史 2025-04-26 23:28:28

眀思宗朱由检在位期间,可谓英雄辈出;只要他能委以重任并做到用人不疑,就很有可能消灭闯王李自成,并将后金挡在山海关外。

遗憾的是,崇祯的多疑与刻薄寡恩最终导致许多名将无辜惨死;这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孙传庭,他若不死,大明或许不会灭亡。

孙传庭自幼聪明伶俐,且擅长谋略;他6岁就读私塾,13岁童子试考了第一名,27岁中进士,正式踏入官场,从此开启了自己漫长却跌宕起伏的官宦生涯。

初入官场,永城知县孙传庭便展现出了过人之处,他不畏强权,为民除害,并在当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最终因政绩不错而被调到京师北京担任吏部主事。

当时明熹宗朱由校正热衷于做木匠活,朝政逐渐被宦官魏忠贤把持;由于魏忠贤与东林党斗争较为激烈,孙传庭不想卷入其中,因此以尽孝为名,辞官返乡。

在家乡待了十多年,这期间孙传庭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辽东战事吃紧,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此时大明王朝正面临内忧外患,忠心报国的他决定重新入朝为官。

由于陕西巡抚甘学阔无力镇压当地爆发的农民起义,于是崇祯任命孙传庭为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叛军,并给了他自主募兵与筹集粮饷的权力。

孙传庭到任后,开始整顿吏治,赈济灾民,清理屯田与招募新兵;在他的带领之下,明军的战斗力迅速上升。

不久之后,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进攻关中;孙传庭在汉中以逸待劳,激战多日,叛军不敌。

最终明军抓住了高迎祥,随后将其押往京师处死,自此,孙传庭一战成名;高迎祥死后,其外甥李自成成为了第二代闯王。

后来,孙传庭在潼关大败闯王李自成,几乎将农民起义军消灭殆尽;而李自成则带着十八骑突围,最终逃入陕南商洛山中。公元1638年,清军入关,他又率兵赴京勤王,并击退了清军。

由于大臣杨嗣昌与孙传庭发生过矛盾,因此他向崇祯弹劾孙传庭,孙传庭只能以失聪为由请求辞官,不料却因此遭到怀疑而被下狱。

孙传庭被关进大牢期间,李自成已经攻破河南开封;就在这时,崇祯想起了在狱中的他,于是任命孙传庭为兵部侍郎。

开封之围解除后,陕西督军汪乔年已被敌军杀害,崇祯命孙传庭前往陕西接替他的职位;不巧的是,李自成又卷土重来,围住了开封。

朱由检随即命他援救开封,当时河南正在下大雨,加之孙传庭招募的都是新兵,而且粮草也无法送达,最终孙传庭大败,只能回到陕西继续防守潼关,而李自成则占据了河南。

由于关中发生了饥荒,致使人心大乱,孙传庭不得不做出最后一搏。

公元1643年,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之下,孙传庭知道自己此去必死无疑,但是他不愿再被关入大牢,于是被迫出兵潼关,迎战闯王李自成;最终兵败自杀,终年51岁。

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顷之,不得已遂再议出师。——《明史·孙传庭传》

孙传庭本是文官出身,却在国破家亡之际投笔从戎,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他剿灭高迎祥,击退清军,大败李自成,可谓战功赫赫,明末虽然名将辈出,但孙传庭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史·孙传庭传》中曾言:“传庭死而明亡矣”,就在他死后一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自缢,大明王朝就此覆灭;孙传庭堪称明末最后的救命稻草,他若不死,大明不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