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铁路通常是由两条平行的铁轨构成,然而,有一种安装了三条轨道的铁路,你是否见过呢?它就是专门用于爬坡的齿轨铁路。
齿轨铁路与普通铁路的显著区别,在于两条正常铁轨中间多了一条特别的齿轨。行驶其上的机车,一般配备一个或多个齿轮,这些齿轮与齿轨紧密啮合,如同给机车装上了强力 “抓手”。普通铁路机车依靠车轮与铁轨的黏着力前行,一旦坡度太陡,黏着力不足,机车就容易打滑、动力不足。但齿轨铁路凭借独特的齿轨设计,成功攻克这一难题,能够稳稳地把列车拉上更陡峭的斜坡。
位于瑞典的皮拉图斯山齿轨铁路极具代表性。它早在 1889 年 6 月就已开始运行,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吸引着无数目光。这条铁路堪称全球最陡,全程最大坡度可达 48%,平均坡度也在 42% 左右,想象一下,列车近乎一半的车身都像是在 “攀爬”,如此陡峭,令人惊叹不已。在其建成初期,运行的还只是效率相对低下的蒸汽机车,却也足以应对这样的陡坡,齿轨铁路强大的爬坡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强大的爬坡能力,赋予了齿轨铁路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山区,它的优势尽显无遗。山区地势起伏大,若采用普通铁路建设方案,往往需要建造大量大型桥梁和挖掘漫长隧道,这不仅耗费巨额资金,建设周期更是漫长。而齿轨铁路能巧妙地顺着山势蜿蜒而上,避开诸多复杂地形,大大缩短建设成本与周期,为山区交通开辟新径。
既然齿轨铁路如此好用,为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见到呢?这主要是因为其适用场景相对特殊,大多集中在地形复杂、高差大的山区。与普通铁路相比,齿轨铁路的建设成本虽然在山区能有所控制,但前期研发、轨道铺设以及机车适配等环节,仍需专业技术与高额投入。此外,后期维护难度较大,齿轨和机车齿轮的磨损都需要精细监测与及时更换,运营成本不容小觑。
所以,目前齿轨铁路多见于一些山地旅游景区或特定的工业运输线路,尚未像普通铁路那样广泛普及。齿轨铁路作为铁路家族中的 “爬坡能手”,虽小众却独具魅力,它为解决特殊地形交通难题提供了精妙方案,随着技术发展与成本优化,或许在未来,我们能在更多地方目睹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