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赶稿,没看过新闻,内心平静且欢愉了许多。闲时偶然看到个问题说:现在的新闻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意义?
又无意间《焦点访谈》前后十年的内容对比图,其大方向之悬殊,着实巨大。原想结合前几日若干媒体对张薇事件的评论,说牠一通。
最后作罢了,愤慨于无意义的事,好像不过是个人情绪的宣泄,亦没什么意义。倒不如再翻翻鲁迅先生的书,给自己解围泄气。
然而又恰好翻阅到《论睁了眼看》这篇著作,虽处不同年代,然而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当年的作品,依然很够劲。若将先生文中所批评之文艺,改为新闻媒体,也很有鞭策的疗效。
以下内容「篡改」自鲁迅先生的《论睁了眼看》,原文请自行搜索品读。
《新闻媒体们,请你们论睁了眼看》
中国的媒体人,对于不同的新闻——至少对于社会事件,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我们的先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进化至今,竟成了构陷男人的武器,即便蹲坐,也被觉着猥琐。
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舆论,虽无法正视,却要身受的。媒体人究竟是敏感的,但从他们的立场上看来,并不想染指。可是到了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之际,他们即刻连说着批评家们“劝你积口德”,同时便一同闭上了眼。
眼睛一闭,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矛盾不过是网曝、转移话题、别有用心,于是便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而后自然不站队、无批评、无结论。因为凡事总讲求“团圆”,是故无须看客焦躁;放心饮茶、闭目养神、睡觉大吉。
再说愤慨的话再刨根问底,那便是不合时宜,免不了要受他们纠正了。呸!
我时常假想:若将一位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拖到旷野的黑夜里,别的什么也不做,那她大概仍然闭着眼,暂续她那残存的旧梦。媒体人也一样,万事闭眼,聊以自欺,甚至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当下诬陷的矛盾,电影里早就有过。比如说,六子剖腹,只为证明自己着实吃了两碗粉,然而他所在乎的,竟又成了谋害者的匕首。片中的胡万何其歹毒,但法拿他无法。
至于牠张某人,更是别有用心,不过是对方不与牠硬刚,默默离场罢了。当今之律法,确实有数条能框定于她,然而子弹已不再飞驰,媒体人也以和事佬之立场,将这事画了个羞耻符。
媒体人和普通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大众和媒体人对此事的看法与态度相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媒体人不敢用普罗的角度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退路来,却又难免窃喜,自以为正路。
在这路上,就证明且代表着少数貌似高高在上的人,实质上的怯弱、缺德、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自我欺骗地满足着,即是日复一日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自己的光荣。在事实上,和稀泥一次,即添加数万个失望者,后来却仍不去追问,也更不思惩凶,而只去庇护牠那样的同类。
仿佛欲加之罪的非礼,加之别有用心的诬陷,反而给媒体人发挥“两间皆正气”的机会——体现或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好似身居中间,左右各打五十板,既显出媒体人之威力,又平息事件,而后便获得最上的荣耀。呸!
国民精神是媒体人做文章的火花,媒体人是国民精神的火炬手,更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令国民痛惜的是,媒体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事件,或者选择性地评判,最终只好瞒和骗,由此便也生出瞒和骗的文章或报道来,然而自欺者又陷入这谎言的泥潭无法自拔,甚至于忘了身在泥沼,还不时地规劝岸上人跳下。
再说《焦点》栏目,到处听不见质疑谴责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颂赞。然而倘以欺瞒的嘴,则无论说P和L,或F和D,一样是虚假的。只是放开了无良者的闸,并堵住了批评家的嘴,以满足媒体人的自说自话。可怜他们却在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着。
世事纷繁多变,实则也不过那么若干件事值得关注。我们的媒体人,应该取下假面,真诚深入大胆地看取社会,并且写出真实的血和肉的时候早到了,早就该用一支崭新的笔,早就应该出现凶猛的闯将——先前有的虽已倒下,但后来者万不可退缩!
没有冲破一切禁锢和八股的闯将,媒体是不会有真的用事实说话、为百姓发声的。至于未来,而今便是未来之未来,今日便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