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尽柑来”到“流量狂飙”,短剧和长剧的相爱相杀太上头!

楠枫呀 2025-04-23 12:50:02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 “苦尽甘来遇见你” 时,弹窗蹦出的不是眼泪收割机,而是一部滤镜厚到能防弹的短剧 —— 男主的磨皮滤镜让朴宝剑看了都想连夜去纹半永久眉毛,女主的柔光打得我以为在看《巴啦啦小魔仙》重启版。那一刻,我突然顿悟:原来 “苦尽柑来” 是先苦眼睛,再甜资本家的钱包啊!

01 李鬼们的春天:从 “难哄” 到 “乱哄”,韭菜地里长剧本

《难哄》爆火那年,短剧圈的编剧们仿佛集体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超难哄》《她超好哄》《小难哄的小难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比春日的柳絮还能飘。这场景像极了李逵刚打完老虎,李鬼们就举着 “正版李逵杀猪刀” 在村口摆起了摊,主打的就是一个 “蹭到就是赚到”。

这些流水线产出的 “拼好饭版花胶鸡”,便宜管饱,但吃多了总觉得嘴里淡出个鸟来。你以为观众看的是剧情?不,是制作方和流量算法的双人探戈 —— 这边 “重生首富” 刚下线,那边 “霸道王爷爱上我” 已上架,比火锅店的传送带还快。

但别急,长视频早就悄悄掏出了压箱底的 “细粮”:优酷的《沙尘暴》用 12 集讲透底层女性的血泪,没有流量明星,却让观众哭湿三盒纸巾;《繁花》把上海的弄堂烟火气炖成了佛跳墙,播出一年后还能在热搜上 “返场蹦迪”。谁说观众不愿买单?你端糠咽菜,我扭头就走;你上西北滩羊炖人生,我能为你充爆会员。

02 短剧的 “快消哲学”:5% 爆款率的豪赌,和永远在 “撞梗” 的编剧

数据显示,2024 年短剧界宛如 “剧本富士康”,4.46 万部短剧排队上线,比菜市场的白菜还多。制作方算得门儿清:5% 的爆款率,只要产够 100 部,总有几部能成 “天选之子”。于是,“重生”“逆袭”“首富” 成了编剧的万能模板,连 AI 看了都想罢工:“这活儿你自己干吧,我怕失业。”

更绝的是变现逻辑:前一秒你还在为女主被虐哭到肝颤,下一秒就被弹窗广告砸晕 ——“9.9 元抢购总裁同款西装”“点击解锁下一集,只要 18 元”。有用户算了笔账:每月花在短剧的钱够充十年爱优腾会员,堪称 “电子榨菜刺客”。

但繁荣背后是一地鸡毛:头部制作方分账比例低至 7%,爆款《我在 80 年代当后妈》狂揽 8000 万充值,制作方到手 500 万,扣除 150 万成本,剩下的钱还不够给 “后妈” 买套像样的护肤品。于是,“克隆爆款” 成了生存法则 ——100 个 “甄嬛” 在不同朝代宫斗,1000 个 “首富” 在平行世界搞逆袭,连台词都能直接复制粘贴,编剧的键盘都磨出了 “偷懒” 二字。

03 长视频的反击:从 “注水剧” 到 “精酿剧”,观众的胃早被惯坏了

短剧的 “蝗虫过境” 倒逼长视频改头换面:优酷砍注水、爱奇艺搞 “8 集精酿剧”、腾讯把《甄嬛传》从 76 集压缩成 6 集 “浓缩精华版”,连奈飞都忍不住点赞:“还是你们会玩!”《沙尘暴》用 12 集讲透女性困境,豆瓣 8.1 分靠口碑逆袭,证明观众不是不爱长剧,只是讨厌 “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更绝的是《难哄》的出海神话:东南亚年轻人凌晨三点蹲在咖啡厅看剧,比追爱豆演唱会还疯。奈飞接连买下《珠帘玉幕》《大唐狄公案》,相当于给国产剧盖了个 “精品认证章”—— 原来 “落地童话” 比 “霸道总裁” 更有国际范儿。

现在的长视频像极了老派厨师:你搞 “拼好饭” 走量?我偏要慢炖 “佛跳墙”。IP 联名、跨圈合作玩得飞起,《国色芳华》不光卖剧,还和奶茶、游戏、旅游景区搞联动,直接把 “长尾效应” 玩成了 “无限续杯”。短剧呢?爆款过后只剩 “爱过”,连表情包都留不下几个。

结语:当 “苦尽柑来” 遇上 “细粮哲学”

有人说长视频老了,短剧才是未来。但别忘了,奈飞用 12 年从 DVD 租赁店熬成流媒体巨头,靠的不是 “快产快销”,而是《纸牌屋》般的破釜沉舟。中国长视频 21 年,或许正像《沙尘暴》里的野花 —— 熬过寒冬,才能在荒漠里开出最艳的花。

至于短剧嘛 —— 你可以克隆 1000 个 “首富”,但观众的眼泪,永远只留给能炖出人生百味的那锅 “西北滩羊”。毕竟,快餐能填肚子,可下饭的,还得是硬菜啊!

(本文改编自《纸牌屋》隐藏台词:“当短剧在流量里游泳,长剧正在岸上磨菜刀 —— 别急,刀快了,自然有人排队等开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