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口碑第一,没走上陈凯歌的“老路”,文牧野能松口气了

小悝说电影 2022-02-09 22:06:26

实际,对于真正专注作品的好导演来说,拍电影就是个“攀登”的活儿。

不是在赶超前人。

就是在赶超自己。

水平有时“高”,有时“低”,那是常态。

赶超别人,那还是轻松的,毕竟干得不好,也没太多人说你什么,这个跟观众的期待值有关系。

真正难的,是赶超自己。

有些导演出道即是“巅峰”,但就是这“巅峰”,往往就能拘禁自己半生。

最典型的,莫过于陈凯歌了。

九十年代的一部《霸王别姬》,成就了导演,成就了演员,更成就了华语电影。

它的上映,为国产电影摘取了第一枚金棕榈奖。

直到今天,《霸王别姬》依然是华语电影里,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但就是这部足以让陈凯歌名留青史的封神电影,竟让陈凯歌饱受了几十年的争议。

有人说,拍完《霸王别姬》,如果陈凯歌能“收手”,那这部电影足够让他吃一辈子,吹嘘一辈子。

可偏偏,他就是没“收手”。

又偏偏,自《霸王别姬》后,陈凯歌就再没能重现类似的华语神话了。

更要命的是,不光没能重现巅峰之态,还接连拍出了好几部“天怒人怨”的烂片。

恐怕在不少观众心里,《霸王别姬》后,陈凯歌拍的电影,都不能算电影。

情节悬浮,角色也悬浮。

从里到外,毫无《霸王别姬》的那股子厚重质感。

从电影口碑来看,毫无疑问,陈凯歌完全“辜负”了观众的期待值。

这种“辜负”,让观众向他发出了严厉声讨。质疑《霸王别姬》,究竟是他拍的,还是其父陈怀皑。

实际这种质疑非常无厘头。

且不说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前,也拍出过《黄土地》《孩子王》这样的好电影。

就单单说,剧组那么多人,怎能说“冠名”,就能“冠名”的?

更何况,拍《霸王别姬》时,陈怀皑已经是癌症晚期,下床都难,又谈何拍电影?

但再好的解释,远不如拿出一部好作品实在。

只能说,已经69岁的陈凯歌,在超越自己的路上,越走越偏了。

这种“怪圈”困扰,不光陈凯歌有,就连宁浩也有过类似困扰。

一部《疯狂的石头》,捧红了黄渤,也盘活了国产喜剧电影。更让年轻导演宁浩,彻底被观众熟知。

可名声大噪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无形压力。但凡他上映一部电影,观众品鉴的目光总会格外“挑剔”。

即便拍得再好,但有《疯狂的石头》这部神作在前,多少总差那么点意思。

但宁浩又远比陈凯歌幸运,《疯狂的石头》之后,虽然没有再创票房神话。

可到底,还是交出了一部高达8.3分的《无人区》。

年轻导演里,从这种怪圈里突围出来的,不仅有宁浩,还有导演文牧野。

比起陈凯歌和宁浩,文牧野是真年轻。1985年出生的他,如今不过36岁。

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又稚嫩的面孔,在大学毕业后,拍了几个小短片练手攒了点人气与经验。

第一次拍长片,竟然就拿出了《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神作。

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真的创下太多惊喜了。有剧情片的泪点与亮点,还有商业片的票房。

那年的文牧野,不过32岁。

第一部长片就狂揽了31亿票房,拿奖拿到手软。陈凯歌到达“巅峰”的年纪,已经算早的。

而文牧野,却比他更早。

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就有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巅峰”作品。

但“巅峰”之后呢,文牧野还能不能拿出《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神作?

观众一半期待,也一半质疑。

毕竟有陈凯歌在前,对什么大才导演,观众都有了半信半疑的“觉悟”。

不想仅短短四年的功夫,文牧野又带着他的一部电影《奇迹·笨小孩》给“杀”了回来。

一出手,就是“王炸”阵容。

他任导演,宁浩任监制。

(这配合,就是口碑保证啊)

主演易烊千玺;小小年纪,演技就已经老练成了票房担当。

除了易烊千玺,还有不少“我不是药神”的熟脸。像王传君,还有“黄毛”章宇。

不光有“我不是药神”的熟脸,还有一些大咖级别的小角色。像咏梅,田壮壮,齐溪。

就连徐峥,也在电影里客串了一回厨师。

有这样的“王炸”配置,票房和口碑又能差到哪里去?

截止到2月9日,上映第九天,《奇迹·笨小孩》的票房已经涨到了8.39亿。

在春节档电影里,票房稳稳地冲进了“前三”。

这个票房成绩,乍一看,和同期的“水门桥”、“杀手”一比,票房显得不是那么好看。

毕竟前两部电影,一个已经快冲破30亿,一个也狂揽了17亿。就这么看,文牧野的“8.39亿”,就真不够看了。

但撇开票房,再来看排片比,就能找到点原因了。

“笨小孩”的排片,和前面两部电影一比,少得不是一点半点。就这样的排片量,还能有这样的票房,实属不易。

况且票房虽然不够出挑,可上座率,却是稳稳的第一。

不仅上座率高,口碑更是比同期两部电影要好。

截止今天,票房一路领先的“水门桥”,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2分。而马丽的“杀手”,虽然也够了一个“6.6”的及格分。

但这个分数,在春节档电影里,估计也就比《四海》好一点。

而文牧野的“笨小孩”,口碑高达7.4分。

和同期的“狙击手”,打了一个平手。

而且票房现在虽然还不到十亿,可看这势头,后续未尝不会发力。

文牧野的“笨小孩”,为什么能在一众春节档电影里脱颖而出?

这和《我不是药神》一样,电影的主要着力点,聚焦在了底层小人物上。

通过塑造这些小人物,尽可能地还原了现实里的“烟火气”。既催泪,又不失真实,这才是电影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现在的国产剧为什么越来越不叫座?

这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剧情、人物都过于悬浮。没有真正的“穷人”,没有真正的接地气。

观众又如何能共情?

在文牧野的“笨小孩”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为什么能那么催泪?

除了他努力、咬着牙为妹妹撑起一片天的感人样子,更戳中人泪点的,就是他真实的“打工人”形象了吧?

为了赚钱,干起了“蜘蛛人”。

为了赚钱,开手机维修店,和顾客讨价还价。

为了赚钱,不惜孤注一掷,试图倒卖翻新机,在“华强北”狠赚一波,凑足妹妹的医药费。

看到这“华强北”,肯定能勾起无数人深漂人的共情。

不仅主角出彩,配角也同样出彩。

景浩遇到的包工头(章宇饰演),说着最狠的话,可干的,却是暖人心窝的事儿。

这角色带来的反差感,瞬间就击中了观众的泪点。

还有齐溪饰演的汪春梅,老板不赔偿她工伤费,找人威胁她,都逼她到这份上,汪春梅都没有反抗。

但看到他们把儿子省了一年早餐费,才买的助听器摔坏了,这个唯唯诺诺的母亲,竟然发了疯似的反抗。

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韧性极强的女人压垮。而这根稻草,无一例外都会是孩子。

这种着力点,这种戏剧张力,文牧野刻画得极为到位。

尤其在细节处,更是堪称完美。

暴雨天,蚂蚁努力爬窗玻璃那一幕,不就是底层小人物努力生存的真实写照?

电影不光聚焦了小人物的苦,也渲染了小人物的“乐”。

曾经的“三和大神”刘恒志的一场婚礼,就把小人物的喜,烘托到了极致。

这场婚礼,有兄弟情,也有夫妻情,更有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就这婚礼几个镜头,已经远胜其他国产电影多矣。

电影不光有小人物的悲喜写实,还有浓浓的喜剧元素。

这种喜剧点,文牧野很明显把笔墨,几乎都放在许君聪饰演的“追风少年”张超身上了。

他一个人,几乎承包了整部影片的所有笑点。张超的出场方式,就显得格外“有趣”。

叫名字没反应,只有叫网名才给了回应。

这不是妥妥的三和大神么?

电影有泪点,也有笑点。

就这排片量,真是亏了。

临近四十的文牧野,用这部“笨小孩”,打破了“我不是药神”的禁锢。

就这点,比陈凯歌强上太多了。

0 阅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