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几乎从未遭到外敌入侵,即便是元朝忽必烈鼎盛时期,由于台风的影响,其东征也未能成功。因此,日本人坚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神选民族。
所以,这次突然轰炸一下子引起了日本朝野和陆、海军的极大震惊,并对本土的空防能力产生怀疑:
16架美军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大白天在日本的主要城市上空飞来飞去,居然1架都没有被击落。
日军大本营开始感到本土已不安全。
杜立特轰炸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19日,日本国内又发生了一场虚惊:
据报,发现美军机群又沿着昨天的航线飞来,于是本土的战斗机部队,都组织升空拦截;高炮部队也进入了战斗准备;各城市鸣放防空警报。
因昨天已遭美机轰炸,所以这次警报,市民都皆相信,结果一些大城市顿时秩序混乱,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中国派遣军当日13时也接到了这一通报,于是令第 1 飞行团在杭州、绍兴、舟山群岛、杭州湾等地轮番升空警戒,但直至傍晚也未发现任何空中目标。
敌第1 飞行团为了抗击美国空军可能再由海上进至浙、赣地区的机场着陆,依照指示于4月20日开始,主要执行以下三项任务:
(一)进行要地防空;
(二)侦察中国各地机场的兴建恢复情况,搜索、炸毁美军在江南各地迫降的飞机;
(三)再次轰炸中国浙、赣地区的机场。
日军大本营对美军的这次轰炸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军机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然后西去至中国浙、赣地区的机场着陆,这种在欧洲战场上使用过的穿梭式轰炸方法,今后还会继续使用。因而,决定轰炸衢州、玉山、丽水、建瓯等机场。
4月19日,日军大本营发出通知,强化本土的防空体系,20日,令海军必须加强日本以东远海的对空警戒,进行空情通报并攻占美国海、空军基地中途岛与阿留申群岛。
1942年4月初,日军中国派遣军为“推动治安工作”的开展,决定对南京附近的广德、宁国等地的中国部队发动进攻,名为“第19号作战”。但美军的空袭却打乱了这个计划。
为了防止中、美空军再次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杜立特轰炸的当日,日本军部匆忙叫停了所有在华实施的一系列作战计划,决定发动浙赣作战。
于是,这场原本不在计划内的大会战,就这样被一次突发事件引燃,战火终于烧向了一直在与日本进行游击作战的第三战区。
4月21日,日军参谋本部为防止美军使用我国机场对日本进行轰炸,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如下两条指示:
(一)必须集中空军力量,对浙江就近地区之衢州、丽水、玉山等机场进行攻击、轰炸,将其彻底破坏而无法使用;鉴于目前在中国战场的第1 飞行团部队数量有限,已决定调驻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重轰炸机第 62 飞行战队、调驻马来亚克恩机场的轻轰炸第 90 飞行战队和南方军直辖的独立战斗飞行第 84 中队至中国战场,以加强空中之攻击力量;
(二)为使上述地区的机场完全失去作用,确定由地面部队予以攻占,进行彻底破坏,然后视情况撤回。派遣军应依此从速订出进攻之作战计划和兵力使用方案。
当时,第13军已经下达了“第19号作战”命令,临时改变战役计划显然有些儿戏,因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向总参谋长杉山元建议:
目前“19号作战”已准备完毕,一旦中止,将造成统帅上的困难,仍望按原计划执行。”
这时候,畑俊六显然没意识到日本本土挨炸后军部面临的压力。
22日,杉山元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再次下令:
“根据全面形势,必须立即摧毁浙江机场群。为此,立即中止第13军的‘第19号作战’,迅速转入摧毁机场群作战。”
4月27日,由菲律宾空转的大西洋中佐重轰炸第 62 战队,经台湾于4月27日到达了南京,其第3中队则空转至武汉,该战队实力比较充足,每中队保有飞机9架;
轻轰炸濑户克已中佐的第90战队于4月26日出发,由马来亚向北空转,经西贡于28日到达广州,除留第2中队在广州外,其余均于5 月初飞抵南京,但该战队实力不足,每中队只有飞机 5—6 架;
长野纲男少佐的独立战斗飞行第 84 中队,也于4月下旬飞抵广州,编入第23军的飞行队。

日机飞临乌溪江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日军新增航空部队部署完毕之后,于4月29日开始至5月7日,对我国后方各机场进行破坏性的轰炸,一部分海军航空部队也参加了这次作战。
驻京、沪、杭地区的日陆军航空兵对沿海较近的衢州、玉山、丽水、吉安、建昌(江西省南城)、黎川、建瓯等机场进行了轰炸。
驻南昌地区的第44战队、独立飞行第 10 战队各一部,则轰炸了建瓯、南城(江西省)机场。
驻武汉陆军航空兵则对衡阳、吉安、老河口、安康进行了攻击、轰炸,重轰炸机第62战队第3中队也于5月6日,轰炸了湘西芷江机场。
驻广州第23军飞行队,则对桂林、衡阳、赣州等机场,进行了连续的攻击轰炸。
日军在进行以上轰炸中,其驻南京的重轰机第 62 战队、第1 中队的全部8 机,在5月7日拟轰炸福建的建瓯机场时,因全部飞机迷航未发现目标。
根据第13航空总站统计:1942年4月至5月衢州机场遭受空袭59次,敌机出动335架次,投下各类炸弹1341枚,炸死231人,炸伤302人,炸毁房屋131间。
与此同时,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指示,开始计划浙、赣作战。4月22日决定:
停止驻上海泽田茂第13军拟于 4 月 25日开始的进攻广德、宁国的作战计划;将原拟参加广德、宁国作战的第 15、22、70、116 师团,河野毅旅团(属驻湖北咸宁的第 40 师团)等部队改变任务,做进攻浙、赣地区的准备。
4月24日,日军大本营,派负责中国方面的作战参谋高山信武(战后日本战史学家)中佐,携带浙、赣作战方案飞抵南京,与派遣军进行了具体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作战目的:击溃第 3 战区在浙、赣地区之部队;彻底破坏在该地区的机场,消除中国利用这些基地空袭日本的企图。
(二)使用部队:以驻上海第13军为进攻之主力;以驻武汉第11军的两个师团进行策应。为解决进攻兵力不足,调华北方面军及关东军一部参加。
(三)各部任务:第13军主力由杭州、萧山、绍兴出发,攻向诸暨、金华,占领衢州、玉山及丽水;另一部在主力的两侧,并肩向衢州、玉山进攻;根据情况,攻占第三战区所在地上饶。
第11军主力由南昌东南沿抚河攻向临川、南城,然后一部沿浙、赣铁路向东进攻,与13军会师。
(四)作战开始时间:第13军于5 月中旬;第11军于5月下旬。
(五)预计该作战时间为3 个半月;部队何时从新占领地区撤回,根据情况,由大本营另行指示。
而第3战区中国军队较多,计有 4 个集团军,11 个军,35 个师,进驻于苏南、皖南、浙江、江西、福建人口众多的富庶地带和易于进行防守的山区。
由于此时中国已与同盟国家一致抗日,官兵同日军作战数年,情况比较熟悉,士气比较旺盛,这些都增强了战胜日军的信心。
日中国派遣军根据以上情况,对这次作战的兵力使用、作战方法等都作了慎重的考虑和认真的研究。
日军担任这次进攻的驻上海第13 军,成立于1939年9月12日。以后即担任苏、皖、浙地区的作战与警备。
1942年4月下旬,该军计有6个师团、3 个独立混成旅团,其具体部署如下:
平田盛人第17师团驻徐州
武内俊二郎第116师团驻安庆
酒井直次第15师团驻南京
小林信男第60师团驻苏州
大城户三治第22师团驻杭州
内田孝行第70师团驻宁波
独立混成第12旅团驻泰兴
独立混成第13旅团驻合肥
独立混成第17旅团驻上海
该军除驻南京第15师团、苏州第 60 师团、上海的独立混成第17 旅团以外,其他部队均有担负就地警备与随时执行驻区的作战任务,因而无法抽调出过多的部队至浙、赣地区,以防其原占领区兵力空虚后,遭到我国敌后部队的反击。
此时,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地区驻有新四军的 4 个师,即苏中粟裕第1师:苏北黄克诚第3师;淮南罗炳辉第2师;淮北彭雪枫第4师。
此外,在苏中、苏北还有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第57军1个师(东北军)、第89军和省保安旅;在皖北有第21集团军(广西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第7军、第48军等部队。
4月30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621号命令: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始作战,主要是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地区轰炸帝国本土之企图。”
同时,下达了“大陆指”第1139号:
“预定以地面兵力攻占的敌主要航空基地,主要有丽水、衢州、玉山附近的敌机场群及其各种设施;对于其他机场群,则根据我航空兵部队情况,及时控制或破坏。”
“攻占上述丽水、衢州、玉山附近敌机场群后,在一定时期予以确保。在形势不允许确保时,可将机场及其他各种军事设施和主要交通线等予以彻底破坏后,返回原驻地。”
使用兵力,“以第13军的主力和从第11军及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组成,以4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
不过,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对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颇有看法,认为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对手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也太消极。
于是,他们擅自作出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
“使用80余个步兵大队,以歼灭重庆军第三战区之敌为主要目的,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的”。
这次作战,日军抽调部队如下:
(一)华北方面军
1、驻兖州井出铁藏第32师团大部,并调驻石家庄第110师团第140 联队予以配属。
2、驻大同第26师团独立步兵第 13 联队;驻山西运城担任河防任务第37师团步兵第226联队编成临时混成旅团,由第26步兵团长小菌江邦雄少将指挥。
3、驻德州第41师团的步兵第237 联队第2大队;步兵第238联队第2 大队,合组成由 237 联队长奈良正彦指挥的奈良支队。
4、驻石家庄的战车第12联队和铁道第6联队第3大队。
(二)武汉第11军
(因第11军以两个师团进行策应作战,使用部队不多)
从驻应山第3师团、南昌第34师团、荆门第39师团各调一个步兵大队,以及驻咸宁第40师团抽调两个步兵大队,组成由第40步兵团长河野毅少将指挥的河野旅团。(已在杭州附近)
(三)关东军
1、驻吉林省敦化北机场的轻轰炸机第 65 飞行战队。
2、铁道第1(监部)指挥部和铁道兵第2、第4联队的3个大队。
3、第2铁道材料厂。
4、工兵第 53、54、55 大队(已在关内蚌埠一带进行渡河训练)。
上述这些日军从各地区和若干小单位临时编成的部队,于5 月初先后到达浙江,分别隶属于第13军的各师团,有些则作为独立的作战单位存在。

日军进攻作战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第13军出动兵力为56个步兵大队,约67900人,驻武汉第11军出动兵力为27和大队,约25000人,总计使用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原定方案的2倍。
在东京,日本大本营见畑俊六和泽田茂如此好战,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两年前,这两人把持陆军部时,杉山元还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东条英机、冢田攻、阿南惟几等人也都有过类似经历。如今,两人只不过和杉山元、东条英机调换了一下位置而已,谁都有过自作主张的时候。
何况,眼下各路人马势均力敌,各有各的山头,东条英机、杉山元虽然做了“统制派”的领袖,但也只是招揽了一批少壮派军人而已,像寺内寿一、畑俊六、冈村宁次这些幕后推手,东条英机等人无论如何也是惹不起的。
基于这种内情,东条英机等人尽管蛮横,但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寺内寿一自始至终都是南方军总司令官,没人敢去招惹。
同样,西尾寿造把位置腾出之后,畑俊六也做了将近4年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其势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他们想的并不完全对。对于浙赣会战,畑俊六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泽田茂就任13军司令官一年多来,几乎每次都是在和中国的游击武装作战,所谓胜之不武,很难为他换来赫赫战功。
此次得到这个机会,他倒是想好好把握,通过攻城野战,给中国的第三战区以毁灭性打击。

日军渡江集结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浙、赣作战日军编成和各部任务如下:
中国派遣军 总司令官烟俊六大将(元帅)
总参谋长 后宫淳中将
第13军司令官 泽田茂中将
参谋长 唐川安夫少将
指挥第116、第32、第15、第22、第70师团,第17步兵团长原田次郎,以及河野毅、小菌江邦雄的临时混成旅团等部:
一、第116师团及配属的原田次郎混成旅团(驻徐州的第17师团步兵团长)、第32师团集结于富阳一带,作为这次战役进攻的右路(北路)。
发起进攻后,沿富春江两岸的新登、桐庐、梅城、建德、寿昌、大同、上方、峡口等地,从衢江以北迂回,策应中路主力向衢州进攻。
二、第15师团、小菌江混成旅团、河野毅混成旅团,分别依次集结于萧山、杭州、绍兴一线,作为进攻的主力。
发起进攻后,第15师团、小菌江混成旅团沿诸暨、义乌、金华、龙游的浙、赣铁路两侧,攻向衢州;河野毅混成旅团,从绍兴在浙、赣铁路东南与第15师团、小菌江旅团保持等距,并肩向衢州进攻。
三、第22师团、第70师团依次集结在上虞东关镇两侧、奉化一带作为进攻的左路(南路)。
发起进攻后,第22师团主力向南沿曹娥江以西至嵊县经长乐、歌山、横店、四路、永康、武义,从浙、赣铁路以南,与中路、右路部队协同进攻衢州;
第70师团及配属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两个步兵大队,发起进攻后,从奉化、天台、安文(东阳县)经横店以南,攻向金华以东的孝顺车站,然后沿铁道与中路主力配合进攻金华、兰溪。
第11军 司令官 阿南惟儿中将
参谋长 木下勇少将
指挥原驻南昌大贺茂第34师团、原驻应山高桥多贺二中将第3师团及临时组成的各支队:
一、第34师团以步兵7 个大队、山炮兵两个中队及配属独立步兵第 61大队、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第2大队,在南昌东南的谢埠街一带集结。
进攻开始后,由谢埠街地区渡过抚河以后沿梁家渡,温家圳之铁路沿线向东进攻,配合第13军打通浙赣铁路。
二、第3师团以步兵9个大队、山炮兵7个中队及配属之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山炮兵第19联队(属第 13 师团)1 个中队、工兵第13联队1 个中队,在南昌以南之万舍、向塘、沙埠潭一带集结。
进攻开始后,沿抚河两岸,攻占临川、南城,遮断第九战区与第三战区联系,破坏南城机场,以策应打通浙、赣路作战。
三、第40师团第236联队长今井龟次郎大佐,率该师团4个步兵大队,在南昌以南之万舍集结。
作战开始后,击溃当面守军,沿抚河以西,攻向以南之三江口、王家洲、集贤峰、塘坊、桐沅,进至临川(抚州)以西之展坪圩地区,以阻止第九战区部队东调。
四、第68师团(驻九江)井手笃太郎大佐独立步兵第64大队,在万舍附近集结。
进攻开始后,南进至三江口地区,以确保该地的水上运输。
五、第68师团平野仪一大佐独立步兵第63大队,与海军协同,在进攻开始后,占领鄱阳湖东岸都昌县,加强鄱阳湖东岸之警戒。
六、第6步兵团长(驻岳阳之第 6 师团)竹原三郎少将,率所属4个步兵大队、3个野炮兵中队、两个工兵中队,在南昌集结,作为军的预备队,准备在抚河以西与第九战区部队作战,以阻止其东援。
七、在南昌的海军两个炮艇队、1 个陆战小队,协助第3师团渡河与疏通抚河之水路。
第1飞行团 团长今西六郎少将
第44直协侦察飞行战队、独立飞行第83侦察中队、第8直协飞行队、战斗飞行第54战队一部、运输飞行队等位于杭州机场;轻轰炸第 65、第90战队位于上海机场,配合第13军作战。
第29 独立飞行队、第 87、90 侦察飞行中队、战斗飞行第54战队一部位于南昌,配合第11军作战。
第62重轰炸飞行战队一部、独立飞行第18侦察中队位于南京机场。
重轰炸第62飞行战队另一部、独立飞行第10战斗中队位于武汉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