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广西9岁男孩频繁腿疼,以为是缺钙,换了检查项目后找到原因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4-16 04:01:42

2016年,9岁的付浩辰是一名来自南宁的小学生。他的父母在当地最大的小吃街上开了一家螺蛳粉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没人照看的付浩辰从小就在店里长大,看着父母忙出忙进。虽然付浩辰的爸妈也想多陪陪孩子,但他们忙碌起来也是分身乏术。心里一直想着多给孩子攒点钱,却不想也因此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016年4月14日,早上付浩辰的妈妈要赶在开店前赶紧把儿子送到学校。在校门口时,她突然注意到儿子的脸颊失去了往日的红润,有些微微发白,仿佛血液被抽离了一般。仔细一看,眼睛下还挂着淡淡的黑眼圈,显得有些疲惫。付浩辰妈妈关心问道:“脸色这么差,是昨晚没睡好吗?”付浩辰乏力地摇摇头,表示自己就是有点累。妈妈还想继续追问,可他的爸爸又打来了电话催促,于是只好叮嘱儿子累了就休息会儿。

4月28日,随着时间推移,付浩辰脸色苍白的情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发明显。这天,付浩辰一家人在吃饭时,付浩辰总感觉自己的右腿隐隐作痛,吃饭的时候也会无意识地揉搓自己的右膝盖,来缓解这种不适。付浩辰的爸妈注意到后,看着儿子失去略显苍白的嘴唇,便猜想应该是生长快速发育期营养没跟上。

于是第二天就给付浩辰买了一大堆钙片、铁剂等营养品,并监督他按时吃。在坚持服用了一段时间后,付浩辰的脸色似乎有所改善,脸上逐渐有了小孩子该有的活力与生气。付浩辰的爸妈看到有效果了,也就没再过多关注这件事了。可付浩辰的双腿依旧没有起色,尤其是在体育课上跑步时,他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有时候,他甚至需要停下来,用手轻轻地按摩膝盖,才能继续行走。

5月14日,这天夜里,膝盖的疼痛让付浩辰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稍微一动弹,一股像被火烧一样的灼热感就会迅速从他的右膝关节传来。付浩辰不得不蜷缩在床上,用枕头垫高膝盖,希望能够减轻一些痛苦。好不容易渐渐入睡,可没过多久,一股尖锐的刺痛突然从他的膝盖传来,付浩辰立马被这股剧痛惊醒,冷汗浸湿了他的睡衣。他实在是太难受了,于是忍痛下床敲开了父母的卧室门。

付浩辰的父母听后,二话不说就把孩子带到了附近的社区医院。医生首先检查了付浩辰的腿部,发现他的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随后又给他开了血常规、血生化和X线等初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X线:右膝关节无骨折或骨质破坏;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综合以上结果,医生诊断为生长痛以及缺钙,随后给付浩辰开了钙剂和维生素D。

付浩辰的父母感到有些疑惑,自己之前明明给孩子补充了钙剂,为什么还会缺钙?医生听后表示钙剂通常分为无机钙、有机钙和有机酸钙,不同的种类适应不同的人群,效果也大为不同,可能是没选对种类。付浩辰父母听后,心中的疑惑稍稍减轻,拿了药就带孩子回家了。从那以后,付浩辰的父母更加严格督促他吃钙片,并买了不少含钙高的食物补充钙元素。

就在付浩辰爸妈期待着付浩辰的生长痛能赶紧痊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5月31日,这天晚上,付浩辰的妈妈一如往常地起来给孩子盖被子。不经意间,手背突然碰到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立马吓得她缩回了手。付浩辰的妈妈赶紧拿来体温计,一量,38.2℃,发烧了这是! 她立马拿来退热贴和退烧药,折腾了一晚上,体温终于降到了37.7℃。

第二天早上,还有些低烧的付浩辰执意要去参加六一儿童节,见实在拗不过,付浩辰的妈妈在他书包里放了些退烧药也就随他去了。可儿童节的足球赛刚一开始,付浩辰就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胸口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压迫一般,呼吸变得急促而浅薄。就在这时,一个足球朝付浩辰飞来,他试图跳起来接球,膝盖却突然传来一阵锥心般的刺痛。失去平衡的付浩辰瞬间跌倒在地,他眉头紧锁,立马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一旁的老师们也不敢耽搁,立马冲上前带着付浩辰去了医院挂号检查。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迅速对付浩辰进行了身体评估,发现他的皮肤躯干出现散在出血点,双下肢可见瘀斑,按压不褪色;颈部可触及2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可活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医生迅速给付浩辰开了血生化、骨髓检查、肺部X线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280×10⁹/L,原始粒细胞占比75%,显著升高、血红蛋白:61 g/L,提示重度贫血。血小板:8×10⁹/L,远低于正常范围;骨髓检查:原始细胞占比85%,POX染色阳性,可见Auer小体。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什么!白血病?不就是简单的缺钙吗?”急切赶来的付浩辰爸妈在拿到检查结果单后顿时难以置信的大喊道。可白纸黑字写的“白血病”三个字逼迫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命运也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付浩辰入院后的第四个小时就突发高烧进行抢救,在ICU待了三天不到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付浩辰的父母一夜白头,他们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守在孩子的病床前,不让任何人靠近。直到主治医生来让他们签死亡通知书,付浩辰的妈妈顿时像疯了一般歇斯底里地哭喊道:“不可能!这一定是假的!一定是你们搞错了!我们夫妻双方家里从来没有过白血病的患者,虽然家境一般,但我们一直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更何况他一直在学校上课,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放射环境,好端端的为什么就白血病了啊……”

说完,夫妻俩忍不住抱头痛哭。医生心里也十分不忍,为了给家属们一个交代,他事无巨细地询问了付浩辰近段时间以来的所有生活细节,从饮食到睡眠,从学习到作息,面面俱到。没想到,还真揪出了隐藏在暗处的真凶。

得知真相的医生无奈地叹息道:“糊涂啊!你们是怎么做父母的,这白血病可不是平白无故就找上孩子的,而是你们在生活里做错了这一件事,才让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啊!这几年,临床上有很多从未接触过放射性物质的患者,同样是在这一个方面出了问题……”

这位医生语气沉重地说出了那句让人心头一震的话:“这几年,像你们这样的家长,我见得太多了。孩子得白血病,并不总是基因突变或接触放射性物质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慢性诱因在日常生活中悄悄积累——你们忽略的那件事,就是长期不恰当摄入含亚硝酸盐超标的加工类食品。尤其是——反复加热、久置的螺蛳粉汤底。”

医生详细地解释道,螺蛳粉是广西地区风靡多年的特色小吃,味道鲜辣刺激,汤底常由动物骨头、香料、酸笋等长时间熬煮而成。尤其是一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和提升口味,会将汤底长时间反复煮沸、储存,甚至每日只加新料而不彻底更换。而这类反复加热、暴露在空气中的高蛋白汤底,极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一旦摄入量超过一定限度,尤其是儿童,正处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骨髓细胞活跃的阶段,这些毒素便可能诱发造血系统突变,从而成为白血病的诱因之一。

付浩辰自幼生活在店里,小吃街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辛辣味道。他每日不是吃店里调好的汤粉,就是啃着隔夜的腊肠、香肠,零食多是重口味的豆干、泡椒凤爪,几乎没有新鲜蔬果。父母出于好意,曾买过很多肉松、香肠、速食类营养餐包给他当早餐,殊不知这些加工类食品若长期摄入,不仅含盐超标、油脂高,还可能富含亚硝酸盐、苯并芘等潜在致癌物。一点点积累,就成了压垮孩子身体的“慢性毒药”。

医生还强调,白血病并非总是突如其来的“天灾”,更多时候,是“人祸”伪装成了日常习惯。他告诫每一个家长:别让孩子成为你便利与忽视的代价。儿童期正是细胞分裂最活跃的阶段,任何一个长期摄入的致癌诱因,都可能在他们的骨髓里埋下隐患。尤其是像螺蛳粉、腌菜、泡椒、肉松肠、泡面这类加工食品,更应远离每日主餐。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导致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侵入血液、骨髓甚至其他器官,从而干扰正常造血功能。虽然白血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免疫系统紊乱共同作用,是诱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尤其对儿童和高风险人群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要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研究发现,苯及其衍生物、甲醛、放射线、某些杀虫剂和工业溶剂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密闭空间中长时间接触油漆、胶水、装修材料等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物质。在购买家具、建材、儿童玩具时应选择环保标准高的产品,避免“装修污染”。

其次,远离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和反复加热的汤类中。在高温反复加热或长期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与体内胺类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建议儿童和青少年尽量少吃腌菜、咸肉、泡椒类零食,家长应注意饮食新鲜、少加工、不久置。

第三,注意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A和微量元素如锌、硒的天然食物,有助于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胞突变风险。日常饮食中应多选新鲜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同时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饮食。

内容资料来源:

[1]岳溪,张杨.白血病患者抑郁情况及与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的关系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5,32(01):72-75.

[2]罗靖,罗政权,谷晓辉,等.白血病细胞外泌体miR-17-5p抑制NK细胞杀伤敏感性并促进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4,33(06):540-546

[3]王永利,于海玲,梁依,等.白血病患儿父母二元应对在负性情绪和家庭功能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分析[J].军事护理,2024,41(12):39-42.

(注:《回顾:广西9岁男孩频繁腿疼,以为是缺钙,换了检查项目后找到原因》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