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PPT、反加班后,美的开始卷IP?

世代看家居 2025-03-14 14:59:43

近段时间,美的集团俨然成了企业界的网红!

先是“反PPT”、“反加班”引发社会关注,前天(3月11日)晚上,美的突然在官方采购平台美云智数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家用空调事业部企业家IP打造项目招募公告》,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这波操作堪称“反内卷”的迷惑行为大赏:

一边高喊“禁止PPT”,“抵制形式主义加班”,

一边转头让总裁们组团出道当“爱豆”。

网友惊呼看不懂:“低调了将近60年的美的,这是要搞哪样?”

“反内卷”与“搞IP”,美的上新谈何容易?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签发内部文件,严禁下班后开会、禁止用PPT、抵制“无意义团建”,高喊“要捅破内卷天花板”。

现在,转头就招募供应商,要砸钱打造总裁们的“人设”——专业、可信、有温度,还要输出“高质量行业观点”。

网友灵魂发问:“这波‘反内卷’,怕不是要把‘卷王’们包装成‘多边形战士’?”

不过话说回来,美的集团的总裁们确实有“出道”的资本。

比如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赵磊,年薪1548万元,比董事长方洪波还高204万,堪称“新一代打工皇帝”。

但是,赵磊个人的知名度仅仅局限于国内空调圈,甚至连在美的集团工作的其他事业部员工,绝大多数都不知赵磊何许人也?

赵磊是美的集团营收最大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尚且如此,其他总裁们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有事实为证,2010年,赵磊就开了微博,他上次更新还是2022年8月14日转发的美的空调广告,粉丝仅644人,赵磊可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的美的空调老大,咋就这么不招人喜欢呢?

——这波“冷启动”,会不会比“格力手机出圈”还难?

“赵磊们”的IP路径:

知名度与影响力首先得冲出各自事业部,

再冲出美的集团,

再冲出当地社区,

再冲出家电圈,

再冲出企业界,

再冲出社会各界,

最后冲出中国,

冲出亚洲,

冲向世界。

一共要连闯九关。

美的集团也不是没有超级IP,董事长方洪波就是现成的。

令人惊叹的是,在抖音平台,名为“方洪波”的帐号下,一条视频未发,就有27万粉丝。

作为宇宙第一家电企业的掌舵人,方洪波的言论对舆论场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也是媒体主动追逐报道的焦点。

然而,在打造IP的主阵地——各自媒体平台上,目前搜寻不到“方洪波”的自媒体作品。

这缘于美的集团在过去将近60年发展过程中的形成的管理风格:

低调务实,重实干轻空谈,以数据论英雄,而且,对“打工皇帝们”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擅自接受媒体采访。

如果有总裁级人物,敢把精力用在搞自媒体上,轻则被约谈,重则受处罚。

所以,虽然“赵磊们”目前被允许搞企业家IP,但在美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要成功打造个人IP,谈何容易?

IP就像一棵树: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内部环境,也要外部环境,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并非“IP的好时代”,IP的风口已经过了,当人人都是IP的时候,IP也就不再是那个IP了。

家电圈IP生态图鉴

在美的加入“卷IP”之前,白色家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中,“董明珠”一珠独秀,光是在抖音平台上,就有“明珠论道”、“格力董明珠店”、“董明珠健康家直播间”,粉丝总量接近300万;

在微信平台上,有公众号与视频号“董明珠自媒体”,有小程序、视频号和服务号“格力董明珠店”,粉丝数量不详;

在微博平台,也有“董明珠自媒体”,粉丝数量64.6万;

在快手平台,格力董明珠店旗舰店,也有粉丝67.5万。

在泛家电圈,前有小米“雷军”在抖音坐拥4200多万粉丝,在微博也有2581.8万粉丝,在小红书,也有418万粉丝,虽然在微信平台公众号与视频号的粉丝数量不详,但至少也在千万级以上,他名下数十条视频的点赞量、推荐量都在10万+。雷军的发布会,全网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后有创维黄宏生的IP矩阵:仅在微信视频号,就有多个账号:黄宏生企业说,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创维黄宏生,黄老板的生意经,创维院长黄宏生,黄宏生经商之道,企业家黄宏生,黄老板商业思维,黄院长商业论等等,在抖音平台也差不多是如此布局。

要知道,他们要么是成功的企业创始人,要么是掌舵企业多年的一把手,他们本身的创业成功、或者企业的成功,已为他们打上“成功人士”的标签,他们讲述生意经也好,创业经历也好,如何打造好产品也好,本身就是很多人喜欢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相对而言,他们的言论自由度完全由自己把控,时间的自由度也相对可控。而打造IP,需要的就是持续对外输出有价值的思想,能引发热议的言论,而这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IP的本质:不是模仿,而是“反内卷”的另类突围

美的卷IP,本质上是“反内卷”的另类实践:

减少中间商赚差价:通过总裁IP直接触达目标用户,减少“市场部写方案 - 总部批预算 - 经销商落地”的冗余环节。

打破“数据至上”的文化枷锁:鼓励管理层用“非PPT语言”与用户对话,比如赵磊可以分享“我为什么值1500万年薪?”,“1500万年薪总裁与美的空调纠缠不清的10个故事”。

探索“产品人格化”的新可能:粉丝们买小米汽车就是冲着雷军去的,因为雷军就是小米汽车的产品经理。当他在发布会上讲小米汽车的时候,粉丝们感受到了他在产品上倾注的心血。所以,“信雷军买SU7”就成了必然。

但挑战同样巨大:

内容门槛高:董明珠卖手机、造汽车都不成功,美的打工天团突然转型“段子手”,怕不是要被网友吐槽“老板的嘴,骗人的鬼”?

资源投入大:我们只知道雷军和董明珠的IP打造非常成功,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IP打造上投入的资源有多大?尤其是对IP主的时间和精力要求,那是相当滴高!

风险难控:一旦某总裁的人设崩塌(比如“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连带品牌形象受损。毕竟,家电圈的“人设反噬”案例,并不是凤毛麟角。

他山之石:看别人怎么玩转IP

周鸿祎:卖迈巴赫、探厂直播,硬核技术人设玩成“网红”,360 AI搜索因此获百万级用户增长。

吴向东:珍酒老板跨界“美食家+文化守护者”,通过“10万+”视频和文旅体验,高端产品收入增长33%。

雷军:把发布会变成“偶像剧”,SU7上市230天销量破10万辆,证明“人设+产品”组合拳的威力。

俞敏洪:搞直播,搞访谈,搞文旅,接受记者采访参加各种活动等等,不是在做IP,就是在去做IP的路上。

结束语

美的集团掀起的“卷IP大战”,具有风向标意义:流量时代,无IP就出局。

但是,IP只是多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企业经营的根本没有变化:产品,产品,还是产品!

正如技术狂人、海明晖董事长杨传全说的“创新产品自带流量”。

0 阅读:0

世代看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