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二战那会儿,美国可是同盟国里的大头儿,在欧洲和太平洋那两大战场,打得可凶了,跟咱们中国战场一样重要,不分上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二战那片星光熠熠的战场上,绝对算是个与众不同的角色。
他1880年来到这世上,不光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当上了驻日盟军的头儿,彻彻底底改造了日本的半封建制度,因此被大家叫做“日本的改变者”。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大将,在还没崭露头角的时候,其实也只是个会对法庭感到胆怯的小伙子。
麦克阿瑟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到,1899年他刚踏进西点军校的大门,就碰上了一桩校园欺负人的事儿。不过说来也怪,正是这次被欺负的经历,让麦克阿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结果,这事儿反而帮他成了日后那位响当当的“五星上将”。
【奥斯卡霸凌事件】
校园欺负这事儿,在全球范围内都挺常见,并不是啥新鲜玩意儿。有句话说得挺在理,人多的地方事儿就多,不管是咱们这边还是国外,都一样。
从19世纪起,西点军校建好后,就成了美国培育军事高手的老地方。
学校里头实行的是像军队那样的管理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一入学就能感受到军营的氛围。不过嘛,啥事儿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西点军校要是想保持军队那种严格的规矩,那就得面对军队里常有的问题——欺负人。
说实话,除了咱们新中国的解放军战士之间关系融洽外,放眼全球各国的军队,老兵给新兵穿小鞋、不同种族间互相看不起的事儿,真的挺常见的,19世纪的美国更是这样。所以在西点军校里头,欺负人的事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以前跟现在不一样,西点军校那时候人手紧张。所以在教一年级新生时,教官们会让高年级的学生临时顶替,一边帮忙训练,一边还能练练他们的管理能力。但这样一来,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就趁机欺负新生了。
按麦克阿瑟自个儿的回忆,那时候的高年级学生手段可狠了,根本不把教官和新生的感受当回事。他们借着“训练”的幌子,找各种机会羞辱或者体罚新生。要是哪个新生不听话,那可就惨了,会直接成为高年级学生一起欺负的主要目标。
麦克阿瑟进了西点军校后,因为他在入学考试里考了第一。还有啊,他老爹亚瑟·麦克阿瑟早就是西点军校的老校友了,那时候正在菲律宾战场上当总督呢。
所以小麦克阿瑟一进学校,没多久就成了一年级里出头的那个,结果就被高年级的学生给盯上了,老是被欺负和打压。
但考虑到麦克阿瑟的家世背景,高年级的学生们那会儿并没对麦克阿瑟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反倒是二年级的奥斯卡·波茨,把这一切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替麦克阿瑟扛了下来。
波茨是在1898年进的学校,比麦克阿瑟还早。在那时候,波茨碰到了一件麻烦事,他被高年级的学生吓唬了,说非得参加他们自己在校园里弄的一场拳击赛不可。
输了那场架后,波茨脸上挂着彩,就是不肯认高年级学生为了耍他定的罚。他直接就给拒绝了。结果呢,从那以后,他就过上了没完没了被欺负的日子。
根据了解情况和参与霸凌的学生后来的说法,波茨在一年多里,天天被高年级的学生动手打,还得去扫厕所。要是动手打他还不过瘾,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扒掉波茨的衣服,把他倒挂在操场上,对他又羞辱又大骂。
最终,波次在进了学校没几个月后,因为受不了老是被人欺负,就决定不念书了。后来,他被查出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到了1900年年底,他因为肺结核去世了。
波茨走了之后,他家里人伤心得不行,到处想办法,最后通过人脉找到了被大家说是带头欺负波茨的那个人。他们搜集了好多证据,然后就直接把这霸凌的家伙告到法院去了。
西点军校里头的霸凌问题太严重了,这事儿终于闹到了国会那里。为了防止军队里的人护着那些欺负人的家伙,总统麦金莱直接下了命令,说有军方关系的人都不能插手查这事儿。他还专门找了些普通官员,让他们去搜集证据。
后来,波茨去世后,麦克阿瑟就成了那些霸凌者的新目标。他变成了一年级里头的重要证人,法院还叫他出庭去说话呢。
【法庭上的抉择】
但说起要上法庭作证这事儿,麦克阿瑟其实心里并不怎么乐意。按现在大家的想法,能站出来说出霸凌者的名字,那就是在伸张正义,这样一来,波茨的冤枉就能被昭雪,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可是,麦克阿瑟得琢磨琢磨,自己讲出来的话,会不会给西点军校抹黑。可能现在的人觉得这种想法有点难理解,但在那个时候,这可是大家都深信不疑的。
由于军队内部的保密性质,西点军校的学生们有点像是那种“我能吐槽,但你不行”的态度。所以麦克阿瑟特别顾虑,自己在法庭上开口说话,会不会让自己变成学校的背叛者,被大家一致指责。
在他写的回忆录里,他描述那时候的感觉是:“往法官面前一站,我额头立马就冒汗了,头发都给汗湿了,小腿一个劲儿地哆嗦,感觉马上就要栽跟头了。”
由于多种原因,麦克阿瑟在出庭作证时说话总是模棱两可,对波茨律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总是轻轻带过,不正面回答。这样一来,波茨的案子到底是单个事件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就始终没法弄清楚。
但年轻的麦克阿瑟哪是老练的法官们的对手,经过法官们多次给麦克阿瑟打预防针后,他们直接向麦克阿瑟发出了最后警告。要是麦克阿瑟还是不肯说出霸凌者是谁,法庭就会认为他在抗拒,说不定会直接把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踢出去。
这样一来,麦克阿瑟算是被彻底拦住了,他眼前好像就剩一条道儿,那就是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远。等下次上法庭前,麦克阿瑟只能把自己关屋里,一个人在屋里盯着他在西点军校的照片看,心里头不停地问自己这是为啥。
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里,没细说那会儿自己心里是怎么左右为难的。不过,等他第二次从屋里出来,主意已经拿定了。
开庭那天,麦克阿瑟进了法庭,法官开始问他话。这次他没像平常那样啥都不说或者躲躲闪闪,而是把知道的波茨事件的真实情况一股脑儿都说了。不过,说到自己碰到的事儿,麦克阿瑟却打住了,一个字都不提。
法官问麦克阿瑟有没有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他直接说,他可不这么想。
因为麦克阿瑟表现挺不错,而且法官也确实从他那里问出了波茨事件的一些情况,所以法官就没再纠结麦克阿瑟有没有隐瞒什么。这样一来,麦克阿瑟就轻轻松松地过了这个选择的难关。
当然,法官那边肯定不会真的把麦克阿瑟踢出去,但在学校里,他们到底怎么看他的证词,麦克阿瑟心里完全没底,只能顺其自然了。
不过,上世纪的美国人嘛,说实话,确实挺稚嫩的。麦克阿瑟这家伙,虽然做法有那么点机灵,但他藏着掖着不说自己的难处,却被大家看作是硬气的表现,高年级的同学都挺买他的账。
由于波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许多高年级学生都变得收敛起来。这样一来,麦克阿瑟反倒成了连高年级生都不敢轻易招惹的角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军校里改革派的核心人物。
【成为校长,改革西点】
奥斯卡·波次那事儿过后,麦克阿瑟在学校里头过得挺安稳,后来靠着成绩拔尖,拿了第一名,顺顺利利就进了部队。
但西点军校并非只是麦克阿瑟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它后来竟然又一次在他的人生轨迹上现身了。
1919年,距离麦克阿瑟毕业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这时的他已经凭借赫赫战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当时的上将康伟马奇看中了麦克阿瑟,让他担任西点军校的第30任校长。康伟马奇希望作为西点军校老校友的麦克阿瑟,能把自己的实战经验传授出去,好给美国培养一批新的年轻军官,填补一战后的人才空缺。
麦克阿瑟又回到了那个让他命运转折的地方。现在的他,岁月已不饶人,但心里头还清楚记得,自己年轻时受过欺负,还有那位壮志未酬就离世的奥斯卡·波茨。
麦克阿瑟当上军校头儿后,他立马动手改革,不想再看到这种惨事。他不仅加了课时和新课程,最关键的一招是,弄了个反欺负小组。他还规定,每个新来的学生都得学拳击,这样万一被欺负,也能有还手之力。
高年级的学生那边,麦克阿瑟做了个新决定,不再让他们当临时教官了。他改从军队里找那些快退伍的军官来干这个活儿,这样一来,高年级学生欺负人的情况就能少点了。
麦克阿瑟实施改革措施后,西点军校里的欺负人情况真的好了很多,这事儿很快就成了大家口中的佳话。
【结语】
麦克阿瑟是美国那时候军人的一个代表,他这辈子打的仗,赢得的胜利多得数不清。特别是他年轻时候的那些经历,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深深地影响了他一辈子。
在西点念书的日子和上过法庭的那些事儿,对麦克阿瑟来说,都是他人生中宝贵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