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央视,登上河南卫视春晚紫牛新闻多次报道的扬州“通草花女孩”新年很“火”

扬眼 2025-02-10 12:17:04

扬州通草花,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这种用中药材通草(通脱木的茎髓)为原料制作的仿真花,美艳逼真,堪比真花。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也作为该市特色非遗技艺,声名远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2月10日在扬州采访获悉,被紫牛新闻多次报道的扬州通草花以及年轻的通草花制作技艺传承人王蕴玉,春节期间,火爆网络。这个20多岁的姑娘,亮相央视,由她制作的通草菊花还作为道具,出现在2025河南卫视“春晚”中。

王蕴玉作品

王蕴玉

“通草花女孩”成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采访获悉,扬州通草花制作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康熙年间,艺人庄生以通草为主,辅以绢蜡、丝绒等材料,做得一手绝妙好花。著名学者孔尚任在扬州为官期间,写下“庄生庄生果绝技,颠倒花侯窃天意”的诗句,赞其技艺。《扬州画舫录》有关重宁寺佛殿装饰中记载:“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兰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象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乾隆年间,扬州通草花在民间流传甚广,还被扬州两淮盐史选为贡品向朝廷进贡。

“通草花女孩”王蕴玉,1997年出生在扬州。11岁跟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戴春富学习通草花制作技艺,寒暑易节,16个春夏过去,她的技艺日渐纯熟,累计创作的通草花作品达数万件,并于2024年成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参加节目

通草花制作大致有七个环节多道工序

记者在王蕴玉的工作室看到,现场展示的朵朵莲花、牡丹、菊花,堪比真花。正在教授一群小朋友制作的王蕴玉,巧手翻飞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王蕴玉介绍,通草花的制作材料为通草片,是将中草药通草的内茎取出截段,理直晒干,再切成纸片状。制成的通草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形神兼具,高度逼真。王蕴玉骄傲地说,扬州通草花,几百年前就有制作,前些年曾经出现后继乏人的窘境,现在经过政府和市场的推动,加上现代推介营销手段扩大了影响,放大了价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市场前景向好。采访中,从王蕴玉的经历,记者看到了当地非遗技艺的有效传承,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记者了解到,通草花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细分下来大致有七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多道工序。切片环节,是将通脱木的内茎趁湿取出,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犹如纸片状的大片,厚度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在 0.1 - 0.3 毫米之间。这需要艺人具备精湛的刀工和耐心。塑型环节,运用剪刀、刻刀、镊子等工具,将通草片剪成花瓣、花蕊等形状,并进行初步造型。粘贴环节,将塑形好的花瓣用胶水粘贴在一起,组成花朵。制作花心环节,将棉线或蜡线,用细铜丝捆扎成花蕊,用粉笔或其他色粉做花粉,花蕊沾上胶水去蘸取花粉,制作成花心。染色环节,根据花朵的颜色需求,将花朵进行染色。染色过程需要掌握好颜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以保证颜色的鲜艳和均匀。艺人常常通过调配不同的颜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制作叶子环节,将通草片剪成叶子的形状,然后通过划纹路、揉捏、卷曲等方式塑造出叶子的自然形态,再进行染色等细节处理。组装成型环节,将制作好的花朵、花心、花萼、叶子和枝干进行组合,调整它们的位置和角度,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

通草菊花

“被邀请获认可很开心,更开心的是传统技艺得到重视和传承”

据介绍,2025年1月26日河南春晚,由王蕴玉为情景唱演《十二花神之花开永时》节目定制的通草菊花,作为难辨真假的精致发饰,被演员万茜“戴”上了节目。“导演组找到我的时候,我很开心,也很激动,我觉得这是宣传扬州通草花的好平台、好契机。”王蕴玉说,为让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菊花花神穿越时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她最终以金皇后这一菊花品种为原型,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节目量身定制了一大一小两朵金黄色的通草菊花头饰。导演组收到成品后,连连夸赞。播出的《十二花神之花开永时》节目中,万茜一人饰牡丹、水仙、桂花、菊花、桃花等十二花神,收获如潮好评。

据悉,除作品在河南春晚大放异彩,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王蕴玉又被央视聚焦。2月1日17:30,大型米食文化探寻节目《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第十一期扬州站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王蕴玉携通草花作品和父亲王跃为亮相节目,温暖分享非遗弘扬之路上父亲的一路支持和陪伴,一朵朵“永不凋谢的花”,一份“永不凋谢的爱”,让观众动容。

“能够在网络圈粉,被各大节目邀请,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我个人而言,当然很开心。但更开心的是传统技艺得到重视、能够有序传承,这让我动力十足、信心满满。”27岁的王蕴玉说,她会继续传承非遗、精进技艺、带好徒弟,将扬州通草花与扬州文化、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制作更多创新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通草花、爱上通草花。

通讯员 史盼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