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的某一天,陈赓那会儿正忙着在豫西建立根据地,他突然召集大家开了一个急茬儿的会。
说起来,陈赓带着部队一进豫西,就开始连连出手,攻下了鲁山、方城等一共8个县城。陈赓在豫西那边闹得动静可不小,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一看,急眼了,立马调派李铁军的第五兵团去追赶并包围陈赓,打算在豫西就把陈赓的部队给干掉。
李铁军是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经验丰富,指挥作战十分小心,他开始对陈赓穷追不舍。那时候,陈赓既逃不掉也打不过李铁军,对他真是束手无策。没办法,陈赓只好在南召店紧急召集大伙开会,让大家一起来动脑筋、想对策。
会议中,大伙儿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提议:“老这样被敌人追着屁股打可不是长久之计,咱们得跟敌人干上一仗,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灭掉他们的威风。”
陈赓讲道:“要是能早点动手就好了,对面敌人有7个旅,全都是好装备,咱们这边才5个旅,感觉赢面真的不大。”
有的人提议:“那边就是伏牛山,咱干脆进山,跟敌人斗智斗勇算了。”
陈赓讲道:“跑到山里头也不是个办法,咱们的职责是和大别山、华东那边的战友们联手打仗,藏在山里哪成啊?”
有人抱怨道:“啥都不行,李铁军表面上老喊着陈司令大哥大哥的,背地里却想着怎么对大哥下手呢。”
那么,为啥李铁军会管陈赓叫大哥呢?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陈赓这个人啊,大家都知道,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在黄埔,他和蒋先云、贺衷寒三个人特别出名,被大家叫做“黄埔三杰”。在那个时候,陈赓特别聪明,也很有本事。他说话既清楚又幽默,大家都特别喜欢他。从那以后,不管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是黄埔出来的,都会对陈赓特别尊敬。
肯定的是,李铁军也是一样。在学校里,他总是亲切地称呼陈赓为陈大哥。到了战场上,每当聊起陈赓,他也不会直接叫名字,还是一口一个“大哥”。比如说,要是听说要追击的是陈赓的部队,他就会问:“这次咱们追的是陈大哥的部队吗?咱们离陈大哥他们还有多远啊……”这些称呼,在残酷的战争中听起来,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李铁军嘴上亲热地称呼陈赓为“老兄”,但实际上对陈赓步步为营。他深知陈赓在军事指挥上的厉害,为了不被陈赓分化瓦解,他下令自己的七个旅必须紧密团结,谁也不能擅自行动,除非接到他的明确指令。整个部队行动一致,要么全动,要么全停,绝不给陈赓留下任何逐个消灭的机会。这样一来,陈赓对他也是毫无办法。
听完大伙儿的讲话,陈赓概括了三个主要观点:第一,咱们不能跟敌人硬碰硬。第二,老躲着敌人也不是长久之计。第三,要是敌人把路堵死了,那咱们就得自己想办法找出路。
停了停,这位风趣的将军再次开起了玩笑,他笑道:“李铁军老叫我大哥,我要是不当这个大哥,他准得跟我急。那我就勉为其难,当一回他的大哥吧。既然我是大哥,李铁军自然得听我的,不能老追着我打。我现在命令,李铁军停止追击......”
尽管大伙都知道陈赓是在逗乐,但心里都清楚,陈赓这下是有对策了。
没过多长时间,敌人果然就不追了。
那么,陈赓究竟是怎么做的,才让陈铁军不再追赶了呢?难道说,陈铁军真的把陈赓当成了自己的老兄?
绝对不是那么回事!
说起来,陈赓看到李铁军穷追不舍,再加上听了大伙儿的意见,他突然想到一个招儿:咱们别老被追着跑了,得变被动为主动,去“牵牛鼻子”。啥叫“牵牛鼻子”呢?就是让13旅和25旅这两个部队,大概五千多人,假装是主力,继续带着敌人转悠。而陈赓呢,他带着真正的主力部队悄悄躲起来,好好休息整顿一下。
结果,李铁军带着他的七个旅,总共三万人,被陈赓的“假主力”部队骗进了伏牛山里。要知道,打游击战可是我军的拿手好戏,但李铁军的队伍在山里头可不灵光。没过几天,他们就被我军拖得精疲力尽,一点战斗力都没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李铁军才恍然大悟:老大始终是老大,不服不行!自己这个当小弟的,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被陈赓这位老大给耍了,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陈赓的部队在休整一段时间后,又在豫西地区大展拳脚,攻打起了一个个寨子和城池。很快,他们就让豫西的大片土地迎来了解放。
在我们部队里,陈赓这个人啊,说话特逗,脑袋瓜子还特别灵光,很会用兵打仗。
人们常说:“打仗没有固定的战术,水流也没有固定的形状。”说到用兵打仗,陈赓那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说他是军事上的天才,那是一点没错!
[开怀大笑][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