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选择闭关锁国,中美差距已超200倍,换谁来也无力回天

小仔浏览厅 2025-04-23 10:10:52

前言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重振美国造船业”为名,再次将矛头指向中国。

启动“301调查”,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相关货轮征收高达每吨140美元的额外费用,这一举动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辉煌到衰落

时间回溯到二战时期,美国的造船业曾如日中天,其惊人的生产速度和规模令世界瞩目,一周下水一艘护航航母的速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商船下水速度之快甚至让德国潜艇兵都感到绝望。

然而,盛极必衰,二战后的几十年,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资本的逐利性使其纷纷涌向高科技和金融产业,曾经辉煌的造船业逐渐被冷落,走向衰败。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本土造船量暴跌85%,能够建造大型船舶的船厂数量锐减80%,更雪上加霜的是,支撑造船业的产业链,特别是核心设备的生产,几乎完全瓦解。

与此同时,中国造船业却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领头羊。

2024年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中美造船业的巨大差距:中国建造了全球近56%的船舶,拥有全球超过63%的订单,新接订单量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4%,稳坐全球第一大船东国的宝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全球商船市场的份额竟然不足0.1%,如此悬殊的差距,令人唏嘘。

多重目标下的战略布局

“重振美国造船业”的口号背后,隐藏着特朗普的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限制中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试图以此迫使其他国家将造船订单转向美国,以此达到重振美国造船业的目的,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其次,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众所周知,美国缺乏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能力,而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特朗普显然不愿将美国的能源命脉拱手让人。

通过限制非美国制造的能源运输船,试图为国内造船业争取更多的订单,进而加强对全球能源命脉的控制。再次,稳固其政治基本盘。

特朗普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传统制造业的“红脖子”,他们亲身经历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和自身生活水平的下降,对国际贸易和外部竞争充满敌意,甚至可以说是憎恨。

为了迎合这些选民的情绪,特朗普需要不断煽动民粹主义,将中国塑造成“对手”和“威胁”,以维持其政治地位。

最后,转移国内矛盾。面对支持率持续下降和中期选举的压力,特朗普需要制造一个“靶子”,转移公众视线,缓解国内压力。

成本、技术与产业链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关键在于能否正视中美造船业之间巨大的差距。

首先是成本的巨大差异。美国造船的价格通常是国际平均水平的四倍甚至更高。

以成品油轮为例,美国报价1.25亿美元,而中国仅为3650万美元。

风电安装船美国报价6.25亿美元,而中国报价3.3亿美元。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美国报价3.3亿美元,而中国仅为5500万美元。

如此巨大的成本差距,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两国截然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中国拥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仅在长江入海口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就聚集了上千家造船和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美国造船业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核心设备依赖进口,“空心化”问题突出,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其次是技术和效率上的差距。中国已经具备建造航母、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能力,是全球唯一拥有这三种高端船舶建造能力的国家。

同时,中国在绿色造船领域也遥遥领先,2024年绿色船舶订单占据全球近80%的份额,覆盖了所有主流船型。

此外,中国造船效率也在不断提升,江南造船厂将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周期从28个月压缩到13个月,沪东中华将LNG船的建造周期从40个月压缩到不到18个月。

反观美国,虽然在军舰和一些特种船舶建造方面还保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造船效率却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建造同样一艘船的工时要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0%到60%。

数据最有说服力。美国海军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75家大型造船厂,56座10万吨以上的船坞和船台,40多座30万吨以上的船坞和船台,年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交付了1286艘新船,总吨位超过3900万吨,占全球的54.6%。

而美国仅交付了28艘小型船舶,总吨位只有30多万吨,仅占全球的0.04%,其中甚至没有一艘远洋货轮。

建造一艘现代化船舶,需要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涉及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塑料橡胶等众多传统制造领域,还需要数十万资深工程师和熟练工人。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部门,可以为造船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饮鸩止渴的短视之举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看似是在维护美国利益,实则是一场“饮鸩止渴”的短视之举。

对中国船舶的制裁,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更将对全球航运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全球运力下降、运费成本上升。

而美国自身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农产品出口受阻,每年损失可能高达50多亿美元。

进口成本上升,最终将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每年增加的消费支出可能高达300亿至500亿美元。

企业原材料和消费品成本飙升,丧失国际竞争力。

更讽刺的是,美国试图拉拢韩国帮助重建造船业,但韩国自身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巨大竞争压力,自身难保。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并非无计可施。

中国可以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例如对波音公司征收类似的“停靠费”或“过境费”,这将对波音公司造成沉重打击。

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调整海运订单,减少对美国航线的依赖。

庞大的造船能力和全球市场份额,使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发展之道。

参考信息:

0 阅读:1

小仔浏览厅

简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