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文化”这个“化”字,其实也寓意着人。商代的“化”字,形似两个侧面形象的普通人被旋转颠倒,仿佛是在用“文”对人进行转化。

因此,我认为文化就是用高境界的道理来转化(或教化)人,将层次低下、卑微的人转化为孟子所说的那种“大人”——即找回了自己先天纯真本性的人。《说文解字》中说:“化,教行也”,《康熙字典》中也解释到:“以德化民曰化。”这正是此意。

文化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沉淀往往以“文”的形式体现。例如,中国王朝时代即将结束的清朝,在乾隆年间整理出了规模浩大的《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收集整理。

《二十四史》不仅记载了人物传记,还涵盖了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造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这也体现了文化的这一层含义。因为人的最终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

这些教化的因素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观念里和记忆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丰富、充实,直到最后的时刻,等待着人实现最终的“化”,即达到生命质量的飞跃,找回真正的自我,回归最初的纯真境界。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