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名人他们的出行常常伴随着豪车列队、前呼后拥,场面甚是壮观。然而,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走进了大家的视线,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乡祭祖之行。
2025 年 4 月 4 日,清明前夕,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西诗经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冯巩。得知冯巩要回乡祭祖,村民们早早地自发来到道路两旁,夹道欢迎。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眼中充满了期待,他们以这种最热情、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从这里走出的名人的喜爱。
当冯巩的车队缓缓驶入村庄时,现场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支车队没有一辆豪车。前面是一辆普通的日产车,后面跟着几辆商务车,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张扬的气派,就像村里寻常人家出行的车队。这样的场景,与人们印象中明星出行的阵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抵达墓地陵园后,冯巩一行人从车上下来。冯巩身着黑色休闲衣,头戴斐乐帽子,整个人显得低调而沉稳。同行的还有他的家人,包括兄长冯信、姐姐等。他们没有安排专人维护秩序,就这样静静地走向冯国璋的墓地。在祭拜过程中,冯巩面容严肃,眼神中充满了对先辈的敬重与追思。他认真地听着周边人讲述着家族的故事,不时点头回应,现场气氛庄重而肃穆。
要理解冯巩此次祭祖行为背后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家族历史。冯巩的太爷爷冯国璋,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 “北洋三杰”。冯国璋出生在一个富贵大户人家,本是学堂里的金贵子弟,然而,天灾人祸使得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在叔父的介绍下,投身军旅。
在军队中,冯国璋凭借自己在私塾里学到的知识,经常为战友写信,替账房先生记账,从而结交了不少善缘,也得到了统领的赏识。后来,他被送往李鸿章创办的武备学堂学习,这成为了他日后在北洋军阀中崭露头角的重要基石。
学有所成的冯国璋,在军事领域大展宏图。他跟随聂士成远赴朝鲜,还前往日本考察军事。在袁世凯麾下时,冯国璋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当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时,冯国璋为了心中的信念,毅然公开反袁。可以说,冯国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巩的爷爷冯家遇,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作为冯国璋最小的儿子,冯家遇没有像父亲一样投身军旅,而是选择了下海经商。他从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后,远赴柏林学习化学冶金专业。学成归来后,正值袁世凯称帝,冯家遇脱离北洋军队,投身实业报国。
在商业领域,冯家遇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他创办了多家银行,如天津的大陆银行、大城银行等。在他众多的商业项目中,天津的东方油漆厂收益颇丰。之后,他又进军电灯产业,到 1937 年,他的电灯厂在行业内已名列前茅。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冯巩本可以凭借家族的光环,轻松获得许多机会。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冯巩幼时住在天津市民主道 58 号一栋欧式小楼里,那是冯国璋当上代总统后建造的。但在他 9 岁左右时,全家被迫搬离,住进了一个大杂院 12 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家人只能靠母亲当中学老师的工资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冯巩从小就对艺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天赋。9 岁时,他就在孩子们组成的宣传队里当骨干。进入学校后,他开始学习样板戏和胡琴。13 岁时,他在天津市文艺汇演中表演相声,出色的表现引起了马季的注意,马季当场决定收他为徒。从此,冯巩踏上了相声艺术的道路。
在成长过程中,冯巩并没有依赖家族的背景,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一边学习相声,一边在纺织机械厂当工人。后来,他又参军入伍,在军队的历练中,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从部队退伍后,冯巩被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在那里,他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在师傅马季的指导下,逐渐在相声界崭露头角。
1986 年,冯巩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师弟刘伟搭档表演《虎年谈虎》,从此开启了他 33 次春晚之旅。在春晚的舞台上,冯巩凭借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和扎实的相声功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句 “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 也成为了他的标志性问候语。除了在相声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冯巩还涉足影视界,参演了多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众多奖项。
冯巩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清明回乡祭祖的传统,这一行为有着深刻的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追思与敬意,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冯巩通过回乡祭祖,不仅表达了对先辈的缅怀之情,更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给了后代,让家族的精神得以延续。
从社会层面来看,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冯巩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当今社会,一些明星和名人追求奢华、张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而冯巩此次祭祖,以低调、质朴的形象示人,为广大公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都应保持谦逊、低调的品质。
同时,冯巩的祭祖之行,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疏远家乡,相反,他用实际行动拉近了与家乡人民的距离,这种不忘本的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