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系统观防止耕地“非粮化”

叁柒贰拾壹国内 2025-01-26 04:43:35
基于土地系统观防止耕地“非粮化” 张凤荣 ◆正确理解和实施“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必须以土地系统观为指导,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利用需求,因地制宜安排耕地和非耕农用地。 ◆每种土地利用方式都有其基本需求,合理规划各类农用地的空间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把过去平原造林地与山区陡坡耕地或山区未利用地置换,让林地上山,回归其应有的水土保持功能的陆地生态系统位置上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违法改变用途,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专章对耕地保护作出规定,重点强调了耕地用途管控,即耕地“非粮化”管控问题。“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理念之一。正确理解和实施“防止‘非粮化’”要求,必须以土地系统观为指导,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利用需求,因地制宜安排耕地和非耕农用地,为每种农用地分配适宜的空间位置。 不同地形的土地资源禀赋  地球陆地表面主要由山区和平原两大地形单元构成,这两大地形单元各有其自然特征与土地资源禀赋。如何根据不同地形的土地资源禀赋及其可提供的功能,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山区包括山坡、坡麓和河谷平原,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其地形坡度、土壤及其植物扎根立地条件和水分特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中,山坡坡度大,是水土流失区域,因此土壤层薄甚至有基岩露头。土层薄导致持水性差,容易发生干旱。山坡可以再分为上坡、中坡和下坡,其中以中坡地形最为陡峭,多数是基岩裸露。下坡部位坡度较缓,土层较厚。上坡的坡度和土壤介于中坡和下坡之间。坡麓位于山坡下部与山前平原或山谷盆地的过渡区域,上部水土流失携带的风化物到此沉积,因此土层厚度较大,具有较好的扎根立地条件和持水能力,而且土壤的通透性好。河谷平原地势平缓开阔,是山上剥蚀物质的沉积地带,因此土壤深厚,水源充足。 平原,即河流出山口冲积物沉积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多为壤土,持水性好,地面和地下水资源均丰富,按具体特点可进一步分为高平原、低湿地、湖泊区域。其中,高平原地势略高,地下水位较低,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低湿地的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坡度很小,易积水;湖泊区域为常年积水水体。 各种农用地适合的空间位置 每种土地利用方式,都有其基本需求。合理规划耕地、园地、林地和鱼塘等农用地的空间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耕地应有的空间位置:耕地是每年都需要耕翻、播种和收获的土地利用方式。耕翻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同时耕地一般种植粮棉油等大田作物,适宜机械化耕种。因此,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应该是耕地优先安排区域。当然,可以根据是低平原还是高平原,来安排水田和水浇地。 园地应有的空间位置:园地也有田间管理,也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但果树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和通风采光条件。因此,山区坡度和缓的下坡和坡麓地带,最适宜种植果树。 林地应有的空间位置:林地不需要耕种,基本是自然生长。因此,土层薄甚至有基岩露头也阻碍不了林木生长。林地宜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下部的果园和耕地。 鱼塘应有的空间位置:鱼塘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和不能过多渗漏。低洼平原有水源甚至有洪泛发生,基底土壤黏重、保水性好,适合安排鱼塘发展渔业。 因地制宜防止耕地“非粮化”  防止耕地“非粮化”,有必要从土地系统观来全面正确理解它的内涵。其一,防止“非粮化”主要是防止没有任何食物产出的耕地种植花卉苗木,甚至绿化造林,不是要防止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其二,防止“非粮化”不是防止把低丘缓坡耕地种植果树。从大食物观出发,低丘缓坡耕地种植果树并不会减少食物供给,而且还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其三,防止“非粮化”不是防止农牧交错区“不稳定耕地”种植饲草饲料。因为这不会减少总食物供给,反而能够使得肉奶畜产品高产稳产。其四,耕地挖塘养鱼与耕地种植花卉苗木一样,确实是“非粮化”。因为鱼是吃饲料等利用光合作用第一性生产物质将其转换为渔业产品的。耕地挖鱼塘减少了总食物供给量,不但没有光合作用食物的产生,而且在饲料转换为蛋白的过程中还有能量的损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施“大占补平衡”时不能在适宜粮食作物的平原耕地上种植了花卉苗木和绿化造林,再去山区开垦耕地补充;也不能在平原耕地栽种果树,到山上开垦耕地。过去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把原本适宜粮食种植的平原耕地转为园地的,要通过与山区的坡度较大、地块狭小的耕地进行置换,逐步恢复为耕地。更为要紧的是,把过去平原造林地与山区陡坡耕地或山区未利用地置换,让林地上山,回归其应该有的水土保持功能的陆地生态系统位置上去。  防止耕地“非粮化”不仅是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期战略。以土地系统观为指导,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不同种类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因地制宜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为每种农用地分配适宜的空间位置,才是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应有之道。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1:25

    粮食价格低,农民收入怎么办?

叁柒贰拾壹国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