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暖暖地洗上一个热水澡
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但如果洗澡过于频繁
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尤其是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

这样洗澡偷走抗病力
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黎家楼表示,冷天频繁洗澡易使人体内阳气外泄,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中医认为,当气候寒冷时,人体腠理闭合,阳气内敛收藏,人们日常起居应无扰乎阳,无泄皮肤,使阳气不外泄,才符合冷天的养藏之道。若经常洗澡,可使腠理开泄,阳气外越,卫外功能失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等外邪容易趁机侵犯人体而致病。
因此,频繁洗澡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着凉感冒,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洗澡过多会打扰气血收藏,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得不到气血温煦和滋养,特别是本身就气血亏虚的人,“血虚易生风生燥”,易引起皮肤瘙痒、起屑等。

适当泡脚,也能解除疲劳、改善睡眠,通过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和沟通全身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和温养各脏腑组织功能,达到防病、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

错误的洗澡方式

此外,洗澡时浴室门窗紧闭不通风,室内会越来越闷,易发生晕厥,加上浴室地面相对湿滑,一旦摔倒,身边没人,不能及时获救。
冲澡时间过长会损伤皮肤角质层,易使皮肤干燥、瘙痒,还容易造成疲劳、大脑缺氧等。
一份科学洗澡手册
建议收藏
1. 空腹时别洗澡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应该是吃饱了之后,当然也不要吃完饭马上就洗,最好休息一个小时。饭后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给;二可避免因饥饿可能引起的无力、眩晕、休克等机体不适。
2. 吃太饱别立刻洗澡
吃饱饭之后不建议立刻洗澡,饱餐时胃肠蠕动,对血液量要求较大,但洗澡时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转移,那么胃肠的供血量就会减少,影响消化,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问题。
3. 喝酒后别洗澡
在酒精刺激下,血管会轻度扩张,扩张结果就是血压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洗澡,血液往体表转移时可能会让血压降低更明显,血压降低则表明血流供应可能无法满足体温改变,此时很容易发生晕厥。
4. 运动后别立刻洗澡
运动后别立即去洗热水澡,因为机体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心脏和脑部。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一旦引起心脏和脑部严重供血不足,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
5. 感冒体虚别洗澡
老人感冒体虚时,洗澡容易出现意外,一定要等身体好了之后再洗澡,一定要洗澡,要在家人照料下进行。
6. 按摩后别洗澡
洗澡时热水冲淋肌肤会加速体表血液循环,导致体表充血。同样,按摩时气血短时间内充于体表,也会使全身各脏器相对缺血、缺氧,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甚至晕厥。年老体虚的人在按摩前后更应谨慎小心,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7. 拔罐后别洗澡
拔罐后也不能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比较敏感脆弱,此时去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或发炎等。
8. 打胰岛素后别洗澡
糖友刚注射完胰岛素别洗澡,洗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头晕,加之浴室地板滑,很容易发生意外。建议患者注射完胰岛素半个小时后再去洗澡。
内容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健康中国、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