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问,教师申报副高,县级优质课二等奖和县级课题主持人哪个含金量高?
笔者以为县级课题主持人高一些。
有老师对此持不同意见。说县优质课是教师逐级推荐评比得来,教师亲自备课、上课,货真价实;
而课题很多都没有真正研究过,结题时拼凑甚至抄袭他人材料,假大空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因而还是优质课含金量高一些。
实事求是地讲,现实中,老师说的课题研究不扎实,材料拼凑情况确实存在,但只是个别现象,并非全部。
在这里,笔者不想长篇大论去论述课题研究多么“高级”,要和老师们辩个高低,说服老师同意笔者观点。只想说,在教师申报职称这件事上,无论你个人怎么想?你见过的,听过的,甚至自己做过的怎么样?同级结题课题含金量胜过优质课是毋庸置喙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鲁教师发〔2023〕1号文件就知道了。
副高申报“6选1”条件中,第二条是“主持县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或参与(前3位)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
第三条是“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或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教学能力和优质课比赛获奖;”
这明明白白地说明,县级结题课主持人就符合“6选1”条件,而若是优质课,要市级以上才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县级课题主持人至少相当于市级优质课。
而县级优质课,不要说二等奖就是一等奖,特等奖也不符合“6选1”条件。
通过这件事,笔者想提醒老师们的是,申报职称,要想符合条件,要想顺利通过,一定不要被偏见“迷了眼”,自以为是,也不要轻信他人说,一定要看文件,学文件,以文件为准。哪怕你对课题有成见,不认可,但为了评职称,能做则做。只是你做的时候,不要学他人那样应付拼凑,实实在在做,研究出点成果来就行了。至于课题研究为什么“高级”,等你真做过,你就知道了,等你做了副高、正高评委,你就认可了,等到你成了货真价实的名师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要想当一名好老师,教好书,育好人,那是一定要做课题研究的!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