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京飘雪。
作为东北人,我见过很多雪。记忆中的故乡是白茫茫的,是整个冬天不化的积雪,是一场接着一场的雪。
虽然下雪也是路难行,但总是比下雨的心情要好,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是雪与冷的空气结合,不会湿透衣服,让我们没有感到不舒服。而且白雪总是能够掩盖一些凌乱的东西,就像给世界蒙了一层布,让世界临时的变得整洁和柔和起来,让我们忘记了凌乱和烦恼,在纷纷扰扰中获得片刻的宁静。
人们喜欢在雪中嬉戏,这是在雨中做不到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雪下得很大,但也要上学,一个人走在路上非常的简单,穿得很多包裹得很严,但由于雪常常掩盖了冰,所以经常会被暗冰滑倒。只是倒在地上并不疼,只是总要爬起来。
后来发现如果有一些比较长的冰,像镜面一些铺在路边,最好的方法不是慢慢走过或者绕过去,而是冲过去打一个滑刺溜,这是最快也是最好玩的方式。
上中学的时候要骑自行车,但如果雪下得大骑车就会变得很不容易,因为看似平整冰面下面有冰棱子,如果你的轨迹与冰棱子不一致就很容易被滑倒,因为在马路上所以危险系数就会增加,这就要很小心,要做提前预判,并且在打滑的情况下学会坚决的把握方向。有的时候是需要冲过去的,减速反而更加容易失控,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
只要雪一停,几乎所有人都要去扫雪,堆成无数个雪堆,最终成为一个一个雪人前身。现在想来,堆雪人只是为扫雪找点乐趣而已。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打雪仗其实更为过瘾。这其实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有的时候只是胡闹。但有时也确实在表达某种意思,比如会故意往自己心仪的女生身上打,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打谁意味着什么么?
还有的会找自己的仇家打,这个就是有点报复的目的了,也就是一个借雪寻仇。
还有的就是往弱小的同学身上打,甚至搂住一个同学,让其他同学用雪管他脖子,这看似是打雪仗,但其实只是一种以雪欺人,也算是一种校园霸凌。
雪是洁白的,但它背后还是人的影子。
用松软的雪球打人,打到人身上就碎了,那只是善意的嬉戏。
但还有一些人觉得不够劲,也不怕冷,脱了手套攥雪球,把雪球攥化攥得赢了,再打人,打到人头上乓的一声,都不会碎。这种冰雪球打在人头上非常疼,因为比较硬,打得也远,打的也准,这是以雪逞强。
还有一些人干脆把一个小石头做芯,包上雪攥硬再打,那就是不仅硬,而且沉,攻击力很强。这已经不是雪球了,这就是伪装为雪球的石头,可以说以雪施暴了。
这种掷石头雪球的人几乎可以说就是蓄意的攻击了。
现在想来,我第一回跟别人打架就是那人用石头芯的雪球打我,我觉得这简直超越了打雪球的底线。虽然没有人说什么应该算是打雪仗的底线。
用东北话来说,这就下道了。
所以,雪的洁白,也只能覆盖一层表面。
我们关注的仍然应该是包裹在里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