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北京的秋天只有故宫、地坛、钓鱼台等地?这个地方同样惊艳

大山的孩子 2020-11-07 14:05:01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秋天最美的“信使”,众里寻秋千百度,慕然回首最美秋色尽在帝都深处。

最近,帝都可谓是很火啊!各个地方的人都赶着去帝都赏秋。

北京的秋季虽短暂,但它的美足够惊艳。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迷人古都,在秋天显得尤其美丽,不免让人怀念鲁迅、老舍、郁达夫、张爱玲等文人皆不吝溢美之辞,为北京的金秋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但我最爱老舍先生所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然而,每到这个季节,无论是故宫还是钓鱼台,地毯、颐和园、真觉寺等等,都是人满为患,拍张照片全是人头。所以,京郊周边的秋,同样迷人惊艳。譬如:怀柔的红螺寺。

一直念想着“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韵,去郊区,去怀柔,去红螺寺,寻秋。依旧是那个雾霾笼罩的清晨,踽踽独行踏上了前往红螺寺的路。

红螺寺景区浓郁的秋色里,两颗高大耀眼的千年雌雄银杏成为了山下古寺院区赏叶不容错过的一大亮点。

有京北“第一大寺”之称的怀柔红螺寺内,有著名的植物景观“三绝”,其中一绝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

院内的两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雌雄相伴,果实累累。东侧为雌,结果但不开花;西侧为雄,开花但不结果,奇特之处在于西侧的雄性银杏,树高30米,主干四周,生有十株侧干,据说自唐代栽了这两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就多长出一株侧干,这只是一种传说,但银杏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则是确切无疑的。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初建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红螺寺原名“大明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

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千年古寺山水环绕依山而建,北倚雄伟的红螺山,南照秀美的红螺湖,寺庙周边林壑荫蔽,古树参天,藏风聚气,为一方风水宝地。“红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远近闻名,百万杆翠竹与千亩古松林环拥着整个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

山川灵气,造就了这里“独占地理风水之妙,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苑林景观。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了红螺寺、观音寺、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一日游”的观光格局,构成了“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

游人在这里既可以走进古刹,瞻仰庄严佛仪,焚香顶礼,参悟自身心性,祛除诸多烦恼获得平静的愉悦,也可以漫步林间小憩松下或登高望远临风高歌,尽情领略感悟休闲的乐趣。

寺院内络绎不绝的游客,专心致志地请香敬香,心无旁骛,恪守着自己的信仰,祈福许愿,禅意十足。

温馨提示(以下乘车线路仅供参考,出行前请根据自己出发位置查询)

春天的紫藤花缠着大殿后的青松,是红螺一绝,御竹林也是一绝。

路线一:东直门站换乘厅乘867路红螺寺专线车直达景区。票价约14元,刷卡优惠。

路线二:东直门站换乘厅乘坐916快车到达怀柔汽车站,出汽车站红绿灯右转右手边乘坐862路。到于家园(路口北)(于家园有两站,路口北和路口南,第二个下)原地换乘H17或867路或打车前往。公交刷卡优惠。

好货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请在下方吐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