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了另两个绝世高人

际行星河海 2025-04-08 17:10:02

得到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位,就能平定天下!这位说话的老人面容消瘦,满头白发,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非凡的智慧。

刘备一听高兴坏了,连忙拱手请教:"请问老先生,这两位高人现在住在哪里?"老人说:"要说这位卧龙先生,他就住在附近隆中。不过这位先生是个清高的读书人,经常约几个朋友到处游山玩水,来无影去无踪的,有时候几天就回来,有时候一两年都不见人影。将军您这趟去找他,能不能碰上,那可全凭运气喽!"

刘备听完高兴坏了,赶紧弯腰行礼向老先生道谢,匆匆告别后,就带着关羽、张飞快马加鞭往隆中赶去……《三国演义》这段情节生动展现了刘备迫切寻找人才的焦急心态,有趣的是,他苦苦寻觅的能人其实就在身边,只是当时没被发现。

【高洁隐士司马徽】这位给刘备引荐诸葛亮和庞统的老先生名叫司马徽,是颍川一带的隐士。他学问渊博,为人清高,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时他在文人圈子里威望很高,大家都推举他为领袖。人们都恭敬地称他为"水镜先生"。

汉晋时期流行人物点评,司马徽就是当时最火的评论家。有前途的年轻人只要得到他的评价,身价立马就能翻倍。

司马徽有个特别的习惯,不管谁来请他评价,他都笑眯眯地说:"不错!非常好"。他妻子看不惯他这种应付的态度,有天实在憋不住了,就问他:"每次让你评价别人,你都不具体说说人家到底怎么样,老是简单说个'好'字糊弄?"司马徽听完,露出调皮的笑容说:"你这话说得也很对!"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司马徽本来就不想当官,更不愿意随便议论别人的对错。于是他选择当个"老好人",这其实是个聪明的自保办法。从他和庞统的一次对话就能看出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有回庞统专程赶远路来拜访司马徽,发现这位水镜先生居然在采桑叶干农活——这在当时看来是下等活计。庞统就用读书人那套规矩说他,认为这么有学问的人不去朝廷当官为国效力,反而在这儿做这些事,实在是不务正业。

司马徽接着说:"伯成甘愿种地也不当官享福,原宪宁可穷得叮当响也不愿住豪宅当囚徒。人和人追求的东西本来就不一样,许由、巢父他们选择过清贫自在的隐居日子,这有什么不对?"庞统听完恍然大悟,赶紧拱手行礼说:"您这番话就像敲响的大钟,让我一下子清醒了,真是受益匪浅!"

【“我等的花儿都谢了”】司马徽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特别想在动荡的年代干出一番事业。他平时低调行事,从不计较个人利益。有次邻居错把他家的猪当成自己丢的,他二话不说就让对方牵走了。后来邻居找到自家猪来赔礼,司马徽只是笑笑,根本没往心里去。

对一个心怀天下、想找明君辅佐的大学者来说,怎么会跟乡下人为了头猪较真?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能让他施展抱负的伯乐到底在哪里?刘备突然来访,让司马徽眼前一亮。当刘备向他打听当世能人时,司马徽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最看重的两位奇才——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这个好消息让刘备喜出望外,他立刻迫不及待地想去拜访诸葛亮。

其实司马徽心里特别想跟着刘备干,他觉得刘备是个讲仁义的好主公。要是能跟着刘备,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说不定就能帮着结束这乱世,让天下重新太平统一。遗憾的是,可能因为放不下面子,他没法跟刘备掏心窝子说话;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年老体衰,像廉颇那样,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心里有点自卑。

不管怎么说,刘备这次错过司马徽,真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要是能得到这位高人相助,说不定整个三国的结局都会不一样。【乱世,人才最宝贵】刘备在找诸葛亮的时候,除了司马徽,还遇到过一个厉害人物,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崔州平改名换姓混在军队里,帮着出主意想办法,立下了大功劳。刘备和崔州平见面聊得很投机,刘备想拉他入伙一起打天下、复兴汉朝,但崔州平委婉拒绝了。这时候刘备正因为两次没见到诸葛亮而闷闷不乐,也就没心思多劝,结果俩人就这么错过了做君臣的机会。

刘备带着十足诚意,三次跑到诸葛亮的茅草屋拜访。终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打动了这位绝世天才。诸葛亮被他的真诚感动,决定出山相助。从此,刘备的人生就像迎着朝阳扬帆起航,有了崭新的方向!

赤壁之战的大火,让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真正落地。但后来刘备在猇亭被东吴打得大败,紧接着关羽又因为轻敌丢了荆州,最后在麦城兵败,被徐晃斩杀于襄樊。刘备急着为关羽报仇,完全听不进诸葛亮的劝告,匆忙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被打得大败,只能退守永安,最后带着满心不甘死在了白帝城。

诸葛亮带着刘备的嘱托,六次带兵攻打魏国,却始终斗不过狡猾的司马懿。最终在五丈原的寒风中,这位54岁的蜀汉丞相带着未完成的心愿,抱憾离世。如果当初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崔州平能加入蜀汉阵营,局势会不会不一样?我觉得:以他俩当时在圈内的名气,说话肯定比诸葛亮还管用,他们的计谋也能帮蜀汉闯出新天地。不过这些都只是空想罢了。

【结语】在动荡的年代,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尤其是那些"投靠楚国楚国就强盛,背叛魏国魏国就衰败"的奇人异士,往往能在危急关头发挥关键作用,改变战局走向。各路诸侯得到这样的人才就能兴盛,得不到就会走向衰落。

蜀汉这边虽然有诸葛亮、庞统这样的顶级谋士,但跟曹魏比就差远了。曹操手下谋士有徐庶、许攸,武将有徐晃、典韦等猛将,人才济济。这么一比,蜀汉的人才阵容确实弱了不少。

刀光剑影渐渐模糊,战鼓号角声越飘越远。历史像河水一样不停向东流去,那些辉煌与耻辱、成功与失败,都变成了河面上转瞬即逝的小浪花。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看看过去,就能明白未来该怎么走!

1 阅读:30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