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多地高速加强警示,官方回应最新进展

晓妍说车 2025-04-07 18:31:54

小米SU7事故的血淋淋教训,还没凉透,智能驾驶这玩意儿,真的是“解放双手”的福音,还是稍不留神就“解放生命”的催命符?

最近,高速路上多了不少“悄悄话”。

不是啥秘密情报,而是大大的电子警示牌,滚动播放着“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的字眼。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米SU7事故的阴影还没散去,各地高速就集体“变脸”,这背后,藏着多少对智能驾驶的隐忧?

要说这智能驾驶,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能“偷懒”,恨的是它“靠不住”。

这不,安徽的高速路上,锥桶撤了,警示牌上了,明晃晃地提醒着你:老司机,悠着点!

不光是事发地,其他路段也冒出了“前方占道施工,关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非万能,安全驾驶靠自身”之类的标语。

这架势,就差直接喊话了:别把小命交给机器!

交警叔叔也坐不住了,直接撂下一句话:“能不用辅助驾驶就尽量不用吧,安全是第一位的。”这话听着糙,但理不糙。

话说回来,智能驾驶翻车的案例,那可真不少。

就拿2024年1月的问界M7追尾事故来说吧,当时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被质疑“掉链子”,没能及时启动。

虽说没出人命,但也给咱们提了个醒:这AEB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踩刹车!

再往前倒,2023年6月,小鹏G9也出了岔子,开着辅助驾驶,结果咣当一下撞上了。

小鹏官方赶紧出来道歉,说要改进系统。

但话说回来,系统再牛,也架不住你走神啊!

还有理想L7,2023年7月在高速上开了AP(辅助驾驶),结果没识别到前方的静止车辆,直接撞了上去。

理想的回应也是一套流程:调查、改进。

但问题是,调查再多,改进再好,也弥补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故。

特斯拉就更不用说了,Autopilot事故那可是“常客”。

美国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都看不下去了,扩大了调查范围,涉及几十万辆特斯拉汽车。

这可不是小事,人命关天啊!

专家们也纷纷出来“泼冷水”。

清华大学的张博士说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识别交通标志是有条件的,光线不好、天气不好,都可能出岔子。

特别是施工路段的临时路牌,那更是“老大难”。

汽车分析师刘志超也看不下去了,直言有些车企为了博眼球,把智驾吹得天花乱坠,恨不得把车说成“无人驾驶”。

这不就是忽悠人吗?

独立汽车分析师白德更是直接:“无论企业宣传自己的智驾有多么‘高阶’,它的本质还是辅助驾驶,并不是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说白了,就是个“帮手”,不是“保姆”。

说起监管,这几年也没闲着。

这不,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要给智能驾驶汽车上“紧箍咒”。

这玩意儿,就是给车企划红线,让它们别瞎搞,得保证安全。

这智能驾驶,说白了就是个工具。

用得好,能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用不好,那就是给自己挖坑。

别忘了,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里,油门刹车都在自己脚下。

出了事,谁也替不了你。

所以说,啥“智能驾驶”,啥“自动驾驶”,都只是辅助。

开车上路,咱得时刻绷紧神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别把小命交给机器,更别把智驾当成玩手机的借口。

要我说,这智能驾驶就跟双刃剑一样,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就是凶器。

科技再发达,也代替不了咱自己的安全意识。

记住,开车上路,安全第一。

别在返程路上,让家人担心!

0 阅读:13

晓妍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