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李嘉诚卖港的真正理由?长和敏感数据曝光,开始为自己脱罪

月亮湾探险家 2025-04-01 14:45:50

文|月亮湾探险家

编辑|月亮湾探险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想必如今全世界都知道李嘉诚要将旗下43个海外港口,全都打包出售给美国企业的事情了,但是却鲜有人知李嘉诚究竟图什么。

要知道,因为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的这个决定,如今不少人都在对其这样的行为口诛笔伐,纷纷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

而就在此前一组十分敏感的数据曝光,或许也就解释了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为何要这么做,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并不能为李嘉诚开脱。

那么这究竟是一组怎样的数据呢?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海外港口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长和集团的“辩解”

自从李嘉诚要将旗下的海外港口出售给美国公司的消息公开之后,舆论就没有平息过,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长和集团的股市情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批判李嘉诚这样的行为,长和集团的股价也受到影响一路下跌,市值不知道蒸发了多少亿。

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结果,毕竟在要出售的海外港口当中,还有着地位相当重要的巴拿马运河港口。

更何况李嘉诚如果真的不想经营了,将港口出售给谁不好,偏偏是一直觊觎巴拿马运的美国企业,这就愈发让人难以理解了。

人们在批判李嘉诚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嘉诚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长和集团公开了去年的业绩报告,在其中特意增加了一句“港口业务占比最小”,或许就是长和集团这样做的原因。

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也就是李嘉诚的长子表示,去年的经济状况整体比较温和,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长和集团主要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港口、零售、基建以及电讯这四个板块,其中港口虽然业务有所增加,但是却依然在业绩贡献当中占比最小。

简单来说,港口板块对于长和集团来说并没有提供多少业绩上的帮助,在业务增长的情况下,还只占整体营收的9%左右。

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将港口业务出售对于长和集团来说是最为合适的做法,因此才会有这一次规模多达43个港口,涉及23个国家的港口交易。

如果这一笔交易达成,那么长和集团就能够立刻获得一笔不小的现金流,据了解此次交易整体出售的总价值为228亿美元。

对于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似乎动辄几个亿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那么长和集团真的迫切需要这一笔钱吗?

带入到平常人的生活当中,如果是你的名下有一些资产,在正常运营都能够赚一些钱的情况下,你会将资产出售吗?

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如果不是特别迫切需要用钱的时候,自己并不会随随便便就打包出售自己的资产。

而这也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今的长和集团并没有陷入资金链紧张的情况,那么为何还需要这么多的现金呢?

这就要从去年李泽钜在中期业绩投资者会上的讲话说起了,当时长和集团的港口业务整体面临着萎缩,海外投资的动向也是动作不断。

李泽钜曾公开表示,如果香港有好的投资机会,会考虑用国际资产筹集资金,返回香港投资的可能性。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或许也就到了李泽钜口中所谓返回香港投资的时候了,这才会有打包出售港口的这一场交易。

对于2025年的整体发展而言,李泽钜认为集团的经营环境将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难以预测。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长和集团或许下一步将会更加专注于严格的现金流管理。

这样就能够让集团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保证即便在最严峻的市场情况之下,依然能够维持强劲有力的财务状况。

简单来说,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其实是想要通过这些数据,来委婉地替自己辩解一下,这只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

既然港口业务所占业绩贡献的比例并不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还有更加赚钱的业务,那么将港口出售乍一听也十分合理。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李家一直在说的“在商言商”真的能够解释打包出售港口给美国企业的行为吗?

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就在3月26日的时候,商务部的专家白明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用5个字就给李嘉诚的行为定性了——“在商不言商”。

白明认为,如果说李嘉诚打包出售海外港口给美国企业的行为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那么作为商人,为何李嘉诚没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这一项交易之所以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主要是因为涉及的国家以及资产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但是交易双方却都表现得十分随意。

这可是涉及到几百亿美元的港口交易,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竟然没有想着进行全球招标竞拍,反而是与美国贝莱德财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这让不少对于这一笔交易都十分感兴趣的企业,几乎丧失了上谈判桌的机会,这显然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白明表示,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无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价李家出售运河的行为,毕竟作为商人,出售港口的经营权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港口给美国财团,就没有什么问题,更不要用“在商言商”作为挡箭牌。

抛开其他的港口不说,光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重要的港口,一旦交易完成之后,就会被美国的企业控制,这或许将会对全球航运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结语

或许站在2025年面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局势,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想要手里攥有更多的现金,能够走得更加平稳一些。

这也许是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港口的理由,但是正如白明所说的那样,其不应该拿“在商言商”说事儿。

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与美国的财团达成协议,完成规模如此之大的一笔海外港口的交易,这显然并不符合商业逻辑。

那么你认为李嘉诚以及长和集团匆忙打包出售海外港口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他们究竟是不是“在商言商”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