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这个词,听起来似乎跟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关系,觉得我们也接触不到,但实际上呢,若是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搜索间谍,就会发现间谍其实已经渗透在各行各业当中了。
在2022年的时候,国安局又破获了一起间谍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间谍竟然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甚至还在央媒当中担任副主任,潜伏了三十年的时间。
要知道媒体人的职责就是传播真实、准确且全面的信息,更何况是央媒,结果却是一个间谍,这件事无疑是让人瞠目结舌的。
尤其是他竟然潜伏了三十年的时间,这期间他都做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被捕的呢?让我们一起随着文章了解一下。
2019年,一位所谓的“专家”指责农民焚烧秸秆严重的污染了环境,提出要全面禁烧秸秆。
对于农民来说,焚烧秸秆是一个非常快速且便捷的处理秸秆的方式,而且在焚烧过后,秸秆也将成为“天然肥料”滋养土地,还能省下来一笔肥料钱。
不过实事求是的讲,焚烧秸秆对环境确实是存在一定的污染的,而且收获的季节一样,农民们焚烧秸秆的时间段也都大差不差,要是都在一块焚烧秸秆,冒出来的浓烟还会遮挡视线,曾经就发生过多起因为焚烧秸秆引起的浓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案例。
丢掉也不是,烧掉也不是,对于秸秆的处理,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来慢慢推进,而不是直接“一刀切”全面禁烧秸秆。
然而因为这个“专家”,是《光明日报》的评论部副主任,是业内资深的评论人,列出来的观点看起来都是有理有据的,在他的推动下,最终让禁烧秸秆成功定了下来。
这个资深的评论人,名叫董郁玉,在大学和硕士时期都是学习的法律专业,毕业后进入到知名的《光明日报》当中工作,成为了一名媒体人,之后更是凭借着犀利的言辞,做到了副主任的位置。
2022年2月12日,作为《光明日报》资深评论人的董郁玉,在北京会见了一位来自日本的“外交官”,在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国安部突然出现将其逮捕。
原来,这个所谓的日本“外交官”,其实是董郁玉的“上线”,表面上看是《光明日报》副主任的董郁玉,背地里还有一层身份就是日本的间谍,此次见面就是为了给“上线”传递自己收集来的情报。
在被捕的时候,董郁玉马上就要到退休的年纪了,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因此他跟“上线”接头的目的,除了传递情报之外,很可能还在规划自己退休后的“逍遥生活”。
在间谍身份被揭穿之后,人们也明白他为什么会大力推广“禁烧秸秆”了,就是为了挑拨起矛盾,作为相当具有影响力的官媒的评论员,董郁玉显然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来散播负面的情绪。
回看董郁玉的经历,就会发现这一切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董郁玉毕业于1987年,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硕士那绝对是牛的很的存在,根本就不用为找工作发愁,更何况他还有“出国留学镀金”的经历——在读书期间,他就曾前往美国进行交流学习。
毕业之后的董郁玉,在《光明日报》当中工作的非常认真卖力,再加上他的学历条件也是非常优秀的,董郁玉深受自己上司看中,更是因此获得了前往日本进行进修的机会。
到了日本之后,董郁玉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景色,尤其是那些负责跟他对接的人,无一不是热情有加。
而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日本情报部门的人,他们看中了董郁玉媒体人的身份,在董郁玉抵达日本之后,就已经做好了计划。
在跟董郁玉相处一段时间后,他们也摸清楚了董郁玉的喜好,开始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诱惑,董郁玉很快就沦陷其中,成为了日本的间谍。
当然这一切,对于我们这边来说是并不知情的,在董郁玉回国之后还因为他出国交流的经验,晋升的更快了,很快就成为了评论部的副主任。
作为一个媒体人,董郁玉平常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很多普通人了解不到的信息,而董郁玉就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然后秘密传递给自己日本的“上线”。
除了收集情报之外,董郁玉也利用自己评论员的身份来给人们传递错误的信息,在自己的文章中,不留余力的夸赞着西方国家。
在董郁玉发表的文章当中,有一篇名为《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在这篇文章当中,他趾高气昂的批评着我国的教育方式,夸赞美国老师在教书的时候强调“自己的想法”,因此更加坚定了他送儿子去美国读书的想法。
另外董郁玉还表示“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他认为只有美国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其他的国家最终只会“油尽灯枯”。
显然董郁玉在用自己的身份,给民众们散播错误的观点,其实就是在利用“信息差”——大多数人没出过国,对国外的了解就是从他们这样的文章当中产生的,与那些臭名昭著的公知的方式一样。
2023年4月,董郁玉因间谍罪被正式起诉,等待他的,是七年的有期徒刑,董郁玉的“退休生活”,只能在监狱当中度过了。
回看很多间谍案,会发现有很多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留学的时候没有抵抗住有心之人的刻意诱惑,选择成为一名间谍,选择助纣为虐。
还有一些甚至是在不经意之间,就会为境外组织提供帮助,比如说找到兼职让拍摄一些特殊的照片当中。
作为普通人,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无小事,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