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医保改革与科技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医疗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如何在控费增效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实现医疗服务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如何通过跨学科协作提升重症救治成功率?围绕这些问题,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唐喆教授,唐喆教授分别从外科药学创新、医疗领域数智化转型及重症救治多学科协作三个方面分享了团队的实践经验与前瞻思考。本报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唐喆教授访谈视频专家介绍
唐 喆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四院副院长 党委委员 普外中心主任 外科基地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党委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肿瘤数据智能物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副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数字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01药方一:外科药学控费增效的“医疗价值优化引擎”
在医保支付改革的大背景下,外科药学正成为医院适应政策变化的重要抓手。唐喆教授指出,外科药学通过精准用药、成本管控与围手术期优化,能够有效衔接医保控费与临床疗效。通过构建标准化用药路径、引入基因检测与治疗药物监测(TDM)技术实现精准用药管理,在成本效益导向下外科药学团队与医保部门联动评估新技术的中长期效益,优先使用集采药品,动态优化病组管理。以髋关节置换术、脊柱融合手术等高权重手术病组为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大四院”)通过组建多学科团队(MDT)对高权重手术病组进行费用监测与路径化管理,医院优先使用集采药品和耗材,引入智能审核软件拦截违规数据,实现了医保基金的高效利用。
如术后感染预防,通过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长、选择窄谱药物,不仅降低了费用,还减少了耐药风险。唐喆教授介绍,“结合TDM等技术,外科药学团队能够实现个体化用药管理,同时与医保部门联动,评估新药或新技术的中长期成本效益,助力医院运营绩效提升。”此外,浙大四院还通过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引导临床关注精准用药与成本管控。这种“费用管控工具”向“医疗价值优化引擎”的升级,不仅提升了医院运营绩效,更为患者提供了高性价比且安全的药物治疗,真正实现了“控费、提质、增效”的多赢目标。
药方二:AI赋能下的“精准医疗新生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腾飞,为医疗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唐喆教授认为,医疗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以“精准、高效、安全”赋能临床实践。浙大四院通过整合医院的诊疗数据,构建本地医疗知识库,AI技术已在标准化主检报告生成、疾病诊断辅助、治疗方案推荐等多场景探索应用。
在智慧药房建设方面,浙大四院创新性地整合追溯码大数据平台与智能药篮传送系统,打造了全流程智能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药事服务质量。通过追溯码智慧药房管理模式,药品从入库、出库、发放到使用监测的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自动完成智能校验、智能识别和智能预警。这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更为医保数字化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浙大四院基于国产大模型技术,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全流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如开发“AI临床药师”处方点评等创新应用场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宣教服务。然而,唐喆教授也提醒:“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替代医者的同理心”。未来的智慧医院应是“AI处理数据、医生专注决策、患者获得关怀”的三位一体,让科技真正回归医疗本质。
03药方三:打破边界,激活重症救治“协同力”
作为深耕肝胆胰外科领域多年的临床医生,唐喆教授深知重症救治的成功依赖多学科深度协作。他认为,需通过标准化流程、专科化团队与信息化平台,打破学科壁垒。临床药师、麻醉团队与外科医生的标准化协作是提升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的关键。浙大四院通过建立围术期协作SOP,术前药师参与药物重整,麻醉团队定制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案,外科医生负责术式选定;术中实时共享数据,药师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紧急用药支持;术后三方联合查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需深度融入外科诊疗全流程管理,术前实施慢性病用药重整与血栓风险评估,术中参与麻醉药物代谢监测及抗生素追加时机的把控,术后主导治疗窗狭窄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康复期用药教育。在管理维度上形成"三阶段递进式"药学监护路径。未来,随着AI与精准医疗的融合,覆盖“术前评估-术中调控-术后追踪”的全链条智慧药学服务体系,将推动外科医疗质量向更高维度的精准化、人性化方向跃升。
结语从外科药学革新到AI技术赋能,再到多学科协同突破,唐喆教授的实践与思考,展现了中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协作破边界。在这条变革之路上,技术是翼,人文是根,唯有二者交融,方能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被精准呵护,让每一份资源都被高效利用”的愿景。

审阅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 唐 喆
采访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记者 王思恒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编辑 魏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