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国54年垄断,137个国家弃用GPS,中国北斗狂揽5300亿

巫师洞察 2025-04-20 10:31:28

1996年,中国台海军事演习,依赖美国GPS系统的导弹,遭到了美国的故意中断,导致导弹全部落水。

这件事给了中国一个惨痛的教训,那就是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GPS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其建设初衷仅仅也是为了服务于美国军方,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生活对于导航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GPS也开始走入到百姓视野之中,94年开始为全球提供卫星服务。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多数定位与导航服务均高度依赖GPS所提供的技术支持。

鉴于此,GPS在众多国人的记忆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深刻烙印于公众认知的导航系统典范。

同时,就全球认知度而言,GPS至今仍是国际社会最为熟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GPS诞生以来,为各国的军事以及民间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促使各国逐渐依赖于GPS。

而曾经信誓旦旦表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免费使用GPS,即使是敌对国,也不会将其作为制裁的手段,却被自己打脸。

比如海湾战争,美国就利用GPS窥视伊拉克的军事作战行动,给世界生动上演了一课,也让世界审视,过度依赖美国GPS,在未来的作战过程中,可能陷入被动地位,毕竟这一举一动都被美国悉数掌握,各国发明导弹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更不用说汶川大地震,美国直接关闭GPS这一行为。

自此,世界各国开始组织人才,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中国也不例外。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这一想法,奈何技术有限,这一想法在当时更多还只是设想。

事情的转机来到台海导弹危机的爆发。

还在依赖美国GPS系统的中国遭到美国严重背刺,其直接关停,使得中国的导弹纷纷脱离原轨道,落入了海中。

这件事发生后,中国正式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也要研发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军事应用彻底摆脱对外部系统的依赖,实现战略自主。

追溯至2003年系统建设初期,受限于技术瓶颈,我国在8年内仅成功发射3颗试验卫星。

彼时,欧洲“伽利略”系统科研团队主动寻求技术合作,看似为困境中的“北斗”带来转机。然而,合作本质实为欧洲借机获取资金支持——受经济危机影响,欧洲虽拥有技术人才却缺乏研发资金,遂以合作之名行融资之实。

我国基于共同摆脱GPS垄断的战略考量,投入2.3亿欧元参与联合研发。

但欧洲方面背信弃义,在获取资金后立即实施技术封锁,逐步边缘化中方参与人员,最终单方面终止合作。

此事件深刻揭示: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唯有自主创新方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痛定思痛后,我国重启“北斗”系统自主建设进程。

2012年完成14颗卫星组网,2018年再部署19颗卫星,构建起覆盖亚太地区的区域导航系统。

至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收官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入轨,标志着55颗卫星星座全面建成,实现全球范围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的全面运行,不仅打破GPS技术垄断,更使我国跻身全球导航技术强国行列。

2022年8月,解放军在台海实战化演训中展现的精确打击能力,正是基于北斗系统提供的实时定位与制导支持。

该系统具备无信号环境下的持续追踪能力,已成为国家战略威慑体系的关键支撑。

更关键的是,北斗也逐渐赢得其他国家的青睐。

东盟国家的土地权属界定、高精度农业管理以及智能仓储物流体系,西亚国家的建筑工程实施,南亚国家的航空港时间同步服务与海上桩基工程,东欧国家的电力设施巡检维护,以及非洲国家的国土资源测绘等多元化领域,均已广泛采纳并应用了相关技术或系统服务。

截至目前,已经有137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北斗的导航系统。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卫星导航服务产业总值达到了5300多亿元。

不过这也引起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蠢蠢欲动,北斗威胁GPS的阴谋论甚嚣尘上,还表示要集中美国国内力量争取在十年内建成升级版的GPS,从而打压中国北斗系统。

实际上,这跟打压、围堵中国发展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但是美国人越不让中国干,中国偏要干,正是这股劲,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可以强硬反击美国的制裁。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是如此。

11 阅读:2935
评论列表
  • 2025-04-21 13:33

    小编知道吗?弹道导弹是不用卫星导航的!

    A5008 回复:
    你知道嘚啊,弹道导道是复合制导,惯性+卫星+星光+雷达,精度越高,使用的制导方式越多[笑着哭]
  • 2025-04-22 09:23

    137个国家弃用GPS是吗?我们又领先了!

  • 2025-04-21 21:43

    又出来造谣了,

巫师洞察

简介:洞察身边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