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关税决胜局开打以来,特朗普在关税上的态度不断软化。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撑不住了,美国也快撑不住了。哪怕是要支付高额关税,美国的一些企业也要进口中国产品,这并不是出于“慈善”,而是因为中国产品已经成为美国的刚需,美国人民需要物美价廉的日常消费品,美国企业需要中国的原料和零部件。高额关税带来了如此巨大的麻烦,特朗普只能自己给自己“擦屁股”。所以他才会自降身份去和日本部长进行谈判;一改副手万斯之前痛批欧洲的态度,罕见向欧洲表示善意,对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承诺“美欧会签署一项公平贸易协议”;最后特朗普还说,自己会“在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并暗示是通过美国降低关税的方式达成。
那么,特朗普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目的?他是真心想对中国求和吗?都说特朗普不确定性大,但其实找好参照物,特朗普还是有确定性可言的,竞选承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物。比方说他要调停俄乌冲突,他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只不过受制于能力,无法24小时内完成;他不想让美国做生意总是“吃亏”,上台后就立马开打关税战,试图逆转贸易差,结果发现美国反倒是最吃亏的那一个,人民生活成本加重,企业净利润直线降低,研发投入严重缩水,没有核心竞争力未来是很难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于是特朗普立马变脸,不断进行中美关税战可能休止的暗示,他最大的目的就是想要稳定国内形势。
可以看到,在特朗普的不断放风,尤其是中国财长抵达美国华盛顿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背景之下,美国的金融市场果然出现了好转迹象。紧接着特朗普趁热打铁,主动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低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投资者看的,是想传递出一个信号,即稳定的金融市场在美国政府眼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特朗普本人的面子。但这些都只是特朗普放出的稳定美国市场的烟雾弹而已,他并不会放弃扭转美国贸易逆差,关税依旧是他可能使用的一张牌。特朗普之前就说过,他的关税政策对于美国金融市场来说是“苦口良药”。特朗普的政策到底有没有根治美国经济问题的“药效”,我们不予评价,但这背后的含义是明确的,即他已经做好让金融市场“阵痛”的准备。
果不其然,眼看美国金融市场趋向稳定,降税话音刚落的特朗普又变卦了,白宫最近放风称,特朗普计划把对华关税从原先的145%降至最低50%,不过对于某些“战略商品”仍要对中国征收至少三位数关税。这说明特朗普对中国还是满怀恶意,而且也误判了中国的立场。特朗普现在依旧是在试探中国,或许在特朗普看来,是之前的关税政策太狠了,导致中美失去了谈判空间,所以现在稍微降低一点,好再跟中国讨价还价。但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根本无需试探,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另外,中国最近还澄清了一件事,即中美之间完全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之前特朗普政府还在不断放风说中美正在进行间接谈判,现在这话就直接被戳穿了。并且特朗普信誓旦旦承诺的:中美一个月就能达成协议,恐怕也将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