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易幸
编辑 |南枫
当流量明星转型成为大趋势。
似乎影视剧市场的角色类型,都已经成为了一股“风”。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扎堆演的是主旋律以及军旅题材作品。
比如《1921》。
王俊凯演革命烈士邓恩铭,朱一龙演周总理,王源演邓小平,还有刘诗诗演宋庆龄等等。
再比如,《上海堡垒》的鹿晗,《理想照耀中国》里的杨颖,以及《王牌部队》的肖战与黄景瑜等等。
且不说大家演得如何,流量明星的转型,却总给观众一种,“他们演啥我也演啥”的既视感。
如今,这股风又变了。
毕竟有的明星没有军人的英姿飒爽与强大气场,演的时候自己难受,放出来观众又难受。
所以,大家又变成了演残疾人。
惨,越惨越“好”赵丽颖前有《第二十条》,后有《向阳·花》。
一边是听障人士,一边又是会手语的穷困母亲,看得出来,她确实吃到了这方面的红利。
在我看来,赵丽颖确实演得算是不错。
但,在某些方面,人物的“惨”,其实是大过于演员的表现的。
比如《第二十条》中的郝秀萍。
不仅仅穷到家徒四壁,听不见又不会说话,还被小混混强暴。
为了给老公讨回公道,直接从楼上一跃而下。
当她几乎衣不蔽体,脸上脖子上都是伤痕,蓬头垢面地比划着“我想去死”。
观众真的很难不落泪。
还有《向阳·花》里的高月香。
包办婚姻嫁给了瘸子,时不时遭受家暴,还有个发烧把耳朵烧坏的孩子。
为了孩子,她不惜在网上裸聊,又因为淫秽以及诈骗入狱。
好不容易出狱了,无法与孩子见面,住不上像样的房子,又差点被卖酒老板强奸。
毫无疑问,这两个角色的共同点就一个字——
惨。
事实上,在电影市场中,中青年演员在诠释残疾人时,设定也都是“越惨越好”。
《朝云暮雨》中,周冬雨饰演的常娟更是如此。
十几岁父母车祸身亡,报仇杀错了人,又入狱服刑。
出狱后,为了还钱,同意与已经是老头的男主试婚,最后逃跑摔成瘫痪。
余下半生,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头蹂躏自己,没有任何拒绝或反抗的能力。
惨是真的惨。
不难发现,这些人物确实非常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剧情中少不了情绪波动,能够狠狠拿捏影迷的心。
可这些“惨”,其实是剧情特定下的,甚至不少情节设定,明显可以看出是故意为人物设置的,目的就是猛戳观众泪点。
这样的人物多的是撕心裂肺的爆发戏,演员有更多发挥空间。
甚至可以说人设“越惨”,演员就可以演得更加起劲,在宣传上也有了更多看点。
郝秀萍身体被强奸、孩子要被人抢走,自己还必须得跳楼。
高月香都出狱了,一点法律意识没有,任凭自己的尊严被践踏。
还有常娟,天崩开局,最终的结局偏偏是沦为男主的“宠物”。
明明是想通过特殊人群,来让整部剧更加接地气,用演员的表演来打动观众,从而让这些群体得到更多重视。
然而,拍出来的效果,偏偏是脱离人文关怀,反而拉大演员的光环。
仿佛对导演和演员来说,角色越惨,越“好”。
即使都已经“突破自我”到这种程度了,实际上这些演员演特殊人群,最终的反馈也并不如预期那么高。
大部分此类型的电影,都将宣传重点放在了演员的表现,而作品的质量却漏洞百出。
比如《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
佟丽娅演得很好,但,导演对人物的刻画明显浮于表面。
影片中,甚至有镜头展现她用脚与其他人一起打麻将的场景。
却没有任何笔墨描绘女主在生活中,真正要克服的难题和痛苦。
最后,女主去福利院竟然穿的是某瑞典奢侈品品牌的秋冬款毛衣。
这实在是太搞笑了。
还有几乎全网吹捧的《不说话的爱》。
张艺兴的手语确实打得比较溜,但,他竟然连给小女孩扎头发都不会。
谁能看得出他演的人物是个父亲。
当然,还有《小小的我》。
从上映前期,到后面冲口碑的阶段,这部影片所有的卖点都在于易烊千玺的演技上。
确实,易烊千玺实力不俗,可情节设定、拍摄节奏,以及整部剧的情绪起伏,其实都算不上中上等。
制作班底水平有限,观众看的,只有演员易烊千玺的演技。
不难发现,这几年聚焦“特殊群体”的电影,铺天盖地的高赞都集中在演员身上。
或许电影主旨确实想让大众了解特殊人群的不易。
但,作品本身还是会让人物沦为叙事或抒情的工具,而不是真的切身实地表现一类人处境的艰难。
在这方面,个人觉得豆瓣8分的《无名之辈》依旧是无人能敌的存在。
影片中,女主嘉旗虽然坐在轮椅上。
可她强大的自尊,以及不甘于命运的倔强,却是整个人物最大的闪光点。
最好看的,是人物的底色,而不是演员演出来的苦难。
而要说在“演”这方面,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还得是吴慷仁在《富都青年》中的表现。
他是真的能将人物的情绪,汇集在手语之中的。
明明没有人说话,可吴慷仁这一通手语却让人觉得震耳欲聋。
无声的爆发戏份,层次分明的表演。
仅这一段,就可以在网上刷屏。
所以,重点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如何不用语言就能将角色的心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要我说,影视圈最歹毒的赞美。
无非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去假意愚弄底层百姓。
特殊群体确实需要关注,但,他们的生活中不只有苦难,更有乐观和善意。
请不要将这类角色,作为彰显自己演技的工具好吗?
-END-
南枫娱乐圈
有品质的娱乐观点
没有演技,就专门挑那些最极端的人物形象来演,硬嗷突出点反差感就当做是演技,这就是现在流量明星最喜欢用的套路,真正有演技的演员,是把现实中最大众的人物形象演出最真实的感觉才叫演技。
你知道《苔花公约》吗?你知道《小小的我》这部电影对五慢症患者的意义吗?你知道中国860万残障人士600万五慢症患者需要有人替他们发声吗?
惨吗,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绕着他们才是对这类人的不尊重。他们和正常人同等,当然可以演。
人生形形色色,不演看什么?看科幻片?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就是代入别人的视角,如果你我都活成自己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人生,电影还演一遍,那电影拍出来有啥意义?都不说替不替别人发声,其实管我们屁事别人拍出来你看完有感悟就是好电影,难道苦难就是需要经历了才有感悟?我发现现在的影评人一天天就知道搞对立,好像电影就不该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只要有惨就是卖惨,你这不也是挑起对立吗,难道就天天嘻嘻哈哈?那残疾人看见健全人演的电影他们什么心情你我又如何知道?
张艺兴那部电影我上周看了,讲道理,演的不错了,剧情前三十分钟很不错,中期有点拖沓,结尾稍显潦草,但也算是一部好电影了。没有强行上价值,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聋哑人的不容易
说的很好
他们是明星,不是演员,明星和演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营销自己,后者营销作品
我是残疾人,当时小小的我播出都说好看,我有残疾人朋友也去看了,但我没去,至于为什么,该知道的都知道,然后后面我就去看了哪吒[捂脸哭]
当年演伟光正的和现在演残疾人的都是一类人
弱势群体,残障人士更需要这样的电影,让他们被看到,被关注,为什么到你这里就成了纯粹消费别人的苦难呢?
扯蛋!不演绎残疾人!就不存在了吗?反而,真实演绎才能真实反馈残疾人生活,才能呼吁广大群众关爱残疾人!
有多少电影是为了演员才拍的?搞不清主次就不要出来哗众取宠,一部电影火了就是会有很多编剧导演去模仿,不可否认他们模仿的初衷不纯粹,但是也确实让特殊人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导演想拍一个剧本,也有人乐意投资的情况下,这些演员不演也会有别的演员演,他们能把人物演活那就是值得被肯定的,粉丝经济也好,消费苦难也好,光是聚焦特殊人群这一点就比那些假大空影片有意义
整片文章的精髓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字,(吃红利)利用残疾人圈钱,就像徐峥拍个送外卖多辛苦的电影,一群平日高高在上的人物,好似要把世界最穷最痛苦的人演绎出来?不好意思真的是无法共情一点,我告诉你真正的外卖员是什么样的,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那只是谋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并不需要任何人来同情可怜,因为这就是人家的日常生活!同理残疾人也是一样,国家帮助残疾人,但多少残疾人是身残志坚?好多人根本不需要你们的可怜!在你们的演绎中只有一个假字概括,还以为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不要用你高高在上的态度去演绎别人的日常生活!一帮蠢物
赵丽颖易烊千玺张艺兴他们三个演的真没得黑!
内容乱编,现代社会很残酷,你说呢
看完电影之后还是该吃吃该喝喝,日复一日
不必这样玻璃心吧,电影终归是来源于生活,揭露生活,可能现实里并不会因为电影改变什么,哪怕积极意义不大,总归是好的方向,不是负面的
可以是狗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妖怪,天下之大何其不有。娱乐娱乐而已,小友~就不必叫真了
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
难道是因为我只看动漫不看影视剧不看明星,所以推给我这些发展新成员?
你是没东西黑艺兴了是吧,花絮的一点小事也拿来说,咋不把后面给小姑娘扎的很好看的头发放出来
赵本山带头的
如果这样买惨的电影。还不如多点关心残疾人士
至少看了小小的我之后我知道脑瘫并不都是有智商问题的就够了,有多少人用“脑瘫”这个词骂人脑子有病的呢?评论区骂的人敢说自己从来没说过?第一批苔花公约联合品牌里就有易烊千玺代名的四个品牌,某些键盘侠又干了什么呢?
男人惨起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by山西某Q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