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25%。
还宣布给75个国家暂停关税,唯独把我们排除在外。
中国目前也已经把对美关税再提了50%,对美总关税达到84%。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都在讨论:中美之间是否会有发生热战的可能。
不过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的言辞却在同一时间传来,他明确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爆发战争。
这是特朗普play的一环,还是想方设法的给自己之前找台下?

在特朗普宣布加税后,全球经济的动荡立刻显现出来。
各大金融市场纷纷出现剧烈反应,股市波动加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随之飙升,尤其是那些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的原材料。
全球产业链被打乱,一些本已疲弱的经济体更是陷入了难以喘息的困境。

这一切似乎不过是表象,背后潜藏的,是更加复杂的全球博弈。
在这场贸易战的烈火中,特朗普不仅仅是在对中国施压。
他同样面临着国内制造业困境的巨大压力。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制造业水平持续下滑,工人短缺、生产成本高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顽疾。

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多次宣称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让美国再度成为世界的“工厂”。
只不过事与愿违,当他宣布对中国加税时,却未曾提到,许多美国产品的生产线早已转移至其他低成本国家。
即便将生产线搬回美国,缺乏足够技术工人的现实,依然使得美国制造业难以恢复往日辉煌。

比如,美光科技在爱达荷州投资200亿美元建设的半导体厂,因工人短缺,竟然已经拖延了18个月,依旧未能投入生产。
苹果公司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但生产质量却大幅下滑,良品率暴跌至80%。
在美国工人的时薪高达32.5美元,是越南的8倍、墨西哥的4倍,难怪资本家宁愿支付高额关税,也不愿意将工厂搬回美国。

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国的军事战略也处于微妙的平衡中。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在同一天的公开声明中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爆发战争。
但正如我们所知,表面上的冷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根本解决。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是在美国日益沉重的军事负担与国内经济压力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他希望通过对中国的经济施压,迫使中国让步,甚至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我们并非无动于衷,在特朗普宣布关税的当天,中国也做出了回应。
我们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将对美国生产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从之前的34%直接提高至84%。
还进一步将6家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2家美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而特朗普政府的另一项主张“去中国化”正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波。
特朗普多次强调,美国必须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可现实却远比口号更为残酷,事实上,美国目前很多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家用商品、甚至药品,仍然严重依赖中国的生产与供应。

比如,美国医院的抗生素库存仅能支撑45天,而97%的药品原料来自中国。
美国超市中40%的商品仍然是中国制造。
如果特朗普真的推动美国与中国彻底“脱钩”,后果不堪设想。
许多家长将发现,圣诞节前难以购买到自己孩子梦寐以求的中国制造玩具。

美国的商品价格将飙升,供应链断裂所带来的影响将蔓延到每一个家庭。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特朗普喊着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实际上,缺乏技术工人和高成本是美国难以忽视的问题。
美国农民也开始感到焦虑,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大豆生产商。

由于中美贸易战,125%的关税已将大量美国产品挡在了中国市场之外,很多农民的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出售。
中国的反击:经济和技术双重优势面对美国的关税攻势,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
中国手中握有强大的经济杠杆,特别是在大宗商品领域。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和大宗商品买家之一。通过控制重要资源的供给,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上掀起波澜。

例如,中国如果突然决定向市场抛售50万吨储备大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庄家可能会在一夜之间爆仓。
而且在东南亚,中国的生产基地已经逐渐取代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
比亚迪在泰国建设的电动车工厂,采用“物理转移+技术控制”的方式,让特斯拉在东南亚市场逐渐处于下风。
中国通过掌控核心技术,并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逐步改变了全球产业格局。

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影响,全球经济可能因此进入新一轮的衰退期。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如果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尤其是对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尤为严重。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将对所有国家产生连锁反应,尤其是中国、美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许正是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试图寻求一种“重新洗牌”的机会。
正如中国所表现出的态度,美国的这一策略并不能轻易得逞。

两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博弈,注定将是长期且复杂的。
而最终的结果,或许将决定未来全球经济的新格局。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