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买了一堆,还是看不进去?别怕浪费,集中阅读,快速突破你的阅读阈值

馨花瑞草逸情 2025-03-13 10:34:51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看着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心里想着要好好阅读,可拿起一本翻了几页就放下了,时间一长,书上都落灰了。为什么有些人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阅读的乐趣,而我们却觉得读书枯燥乏味呢?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突破那个让人望而却步的“读书阈值”,让你也能爱上阅读!

“读书阈值”:像喝酒一样爱上读书

什么是“阈值”?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听过老外第一次喝中国白酒的故事?有个叫德力·桑德豪斯的老外,刚开始觉得白酒难以下咽,但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喝三百杯。结果呢?喝到后面,他居然爱上了白酒的味道!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你真正爱上阅读之前,也存在一个“阈值”。 只有当你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你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读书。

当然,也有些人像李白一样,天生就爱喝酒,一下子就沉迷进去了,这种人属于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突破“阈值”的过程。想想看,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籍,是不是也能像德力·桑德豪斯一样,突破读书的“阈值”呢?

突破“阈值”的实操方法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别着急,这就来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大量购置书籍,拓宽选择范围: 想要突破“阈值”,首先你得有足够的“弹药”才行。别怕花钱!买书是投资自己,只有拥有大量的书籍,你才能有足够多的选择,更容易找到真正吸引你的内容。 记住,购书的时候要侧重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你喜欢历史,那就多买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你喜欢小说,那就多买一些小说。 集中浏览,快速筛选: 买了这么多书,难道要一本一本从头到尾读完吗?当然不用!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所以要像“海选”一样,快速浏览,不必强求读完每一本书。 翻翻目录,看看序言,挑几个感兴趣的章节读一读,如果觉得没意思,那就果断放下,换下一本。 不怕“浪费”,果断放弃: 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觉得“买都买了”,就算不喜欢也要硬着头皮读下去。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沉没成本”心理。已经花费的金钱无法挽回,不要让“怕浪费”的心理阻碍你找到真爱。 及时放弃不感兴趣的书籍,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值得阅读的内容上,才是明智之举。

再比如,你想集中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你可以这样做:

难易兼收:既有《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入门读物,也有《全唐诗》这样的鸿篇巨制。 古今囊括: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近现代诗歌,纵览中国诗歌发展史。 各地广采: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到地方诗人、民间歌谣,拓宽视野。 中外并蓄:同时阅读一些外国诗歌,比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泰戈尔的诗歌等,进行对比和借鉴。汉英对照:选择一些有英文翻译的诗歌版本,既能学习诗歌,又能提高英语水平。 众体皆备: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诗歌,比如律诗、绝句、词、曲等,体验不同的风格和韵律。

案例分析:成功突破"阈值"的经验

我有个朋友小A,之前也是个“书荒”患者,买了很多书,但总是看不进去。后来,她开始尝试我刚才说的方法,大量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小说,然后每天花一两个小时集中阅读。她并不强求自己读完每一本,而是快速浏览,只读那些吸引自己的章节。

结果呢?不到一个月,她就读完了十几本书,而且还找到了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作者和作品。现在,她已经彻底爱上了阅读,每天不看书就觉得浑身难受。她的经验就是:大量购书,快速浏览,及时放弃,专注兴趣。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关键在于行动和尝试。

结语

爱上读书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突破“阈值”。 从现在开始,大量购书,集中阅读,找到自己的阅读乐趣吧! 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探索世界、丰富自我的途径。就像张爱玲说的:“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还使我腰酸背痛。” 即使有这些“缺点”,我们也要拥抱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