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湘西会战,臭名昭著的日军一一六师团一零九联队和一二零联队全军覆没被74军全歼,这两支部队曾经在衡阳和常德都给中国守军造成了颇大的损失:

如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进攻常德东门阵地的第一支部队就是日军的一一六师团,在后面的长衡作战当中,预备第十师牺牲了三千多人,其主要的作战对象就是日军的一一六师团主力。
而在1945年,74军将目光盯上了这支臭名昭著的日军师团,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围歼计划,将一一六师团包围在了邵阳的山门、江口一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当中成功将一一六师团全歼。而背后的策划者,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也是74军第三任军长施中诚最为倚仗的一位下属,此人就是时任74军少将参谋长的杨宗鼎。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杨宗鼎,后排右一
杨宗鼎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是施中诚的老部下杨宗鼎,江苏江阴人,曾经在保定军校进修过,后来又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在抗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加入到第57师。
而在那个时候,革命革命军第57师并不属于74军,该部是由山东一带的地方保安团所组建的一支“杂牌”部队。
第57师前身为北伐当中的一部,在1930年9月正式组建,1936年按调整师编制整编,师长施中诚。
这支部队最开始装备并不好但是作战意志却要好于其他的部队。
1939年该部投入南昌会战,在反攻南昌城期间在高安与日军进行激战。

南昌会战结束后,第57师337团的团长刘福璜因在“锦河南岸布置河防适时堵截”、第339团上尉连长朱邦泰因设伏“击毁日军汽车4辆并溃敌虏获步枪10支轻机枪2挺”获颁华胄荣誉奖章。
此时,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施中诚,麾下的李琰、杨宗霖等人都是他的部下。
57师并入到了第74军后,杨宗鼎则担任过171旅的少将旅长,只不过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初,杨宗鼎被调到了另外的作战部队。
但是,杨宗鼎与老长官施中诚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在抗战中期,施中诚加入到74军后被升任为副军长,而57师则由余程万接手。

后来,施中诚又升任为一百军的军长,并成为了李天霞的顶头上司。
施中诚此人在74军当中的资历也是比较老的,而且他手底下的几位主力将领,像是李琰一直都是五十七师的主力将官,只是由于常德保卫战过后大家对黄埔系的余程万比较熟知,因此李琰、杨宗鼎这样的保定系将领反而并没有多大的知名度。
但他们在抗击日寇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在一线指挥的将领。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杨宗鼎在后来的湘西会战当中被施中诚再次召回到74军。
原因是,这个时候的施中诚已经接手王耀武担任了第74军的军长,而李天霞则接手了他的一百军。

由此,施中诚被提拔为了这支抗战铁军的第三任军长。
他也将他之前的的下属李琰调集到第57师担任师长,杨宗鼎则被他升任为少将参谋长协助他一起制定针对日军的作战计划。
1945年湘西会战,杨宗鼎担任74军少将参谋长,他制定了围歼日军师团的作战计划1945年的湘西会战,74军是主力部队,而一百军作为协助74军作战的友军,这两支主力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歼灭日军五个师团当中的一半作战力量。
其中,74军最初的作战计划是沿着邵阳武冈、武阳以及雪峰山北麓一带阻击日军针对于芷江机场的偷袭,但后来日军的主力突然出现了一个联队,他们开始主动出击打算寻找第四方面军的指挥所。
这支部队正是来自于一一六师团的一零九联队。

这个联队是直接归于日军司令部指挥的,他们想要对第四方面军的司令长官王耀武实行斩首作战行动。
得知日方的作战企图之后,第四方面军将拦截一零九联队的作战任务下发给了第74军,而参谋长杨宗霖则立即着手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作战目的,就是打通山门、洞口以及通津铺这三个战略要地之间的联系,再针对日军一一六师团进行分割包围。
随后,74军三个师对日军进行全歼的作战行动正式启动,当时湘西会战的作战序列当中不仅仅只有74军,在王耀武的麾下还临时增加了胡琏的第18军以及韩浚的73军。

这两支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特别是18军此时已经换装了美械装备,胡琏指挥杨伯涛等人在侧翼拦截日军的主力突围。
但是,日军一一六师团这支部队,曾经是74军的老对手了。
施中诚始终坚持,必须全歼该师团,参谋长杨宗鼎的作战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杨宗鼎首先部署了74军的一个营在通津铺进行布防。
这个地方属于日军必须要路过的一个交通要塞,因为日军在湘西会战当中大部分的作战物资以及主要的后勤都需要从该处通过。
日军也早就明白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因此日军派重兵对该处进行夺取,可是他们没想到,施中诚和杨宗鼎已经派出了74军的一个营在此把守,并结合一百军的主力部队将日军在此的后勤全部切断。

日军的后勤以及辎重部队陷入到了被围堵的风险当中,这给日军当时在湘西会战当中的其他作战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威慑,也迫使日军的主力进行转移到洞口以及江口镇一带。
其中一零九联队和一二零联队在此遭到了李琰的第57师的痛击,日军损失惨重。
在关键时候,参谋长杨宗鼎下令那,让57师的李琰以及51师的周志道两部在龙潭和江口镇对日军一一六师团的主力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一战,也是日军输的最惨的一个地方。
日军的两个联队将近八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俘虏不足千人,其他尽数地被57师击毙。

57师在这一次的作战过程当中,再次发挥了在1943年常德保卫战当中的虎贲之师的作战威能,对日军进行迎头痛击,穷追猛打,日军剩下的残部陷入到了恐惧当中。
杨宗鼎建议,不要接受日军的投降,必须要将其全部歼灭为止!最终全歼日军一整个师团!杨宗鼎作为参谋长,他对李琰师长建议,不要接受日军的投降,必须要将其全部歼灭为止!
一一六师团的一零九联队一部以及一二零联队的主力在被57师包围之后,日军残部陷落到了挖野菜度日的境地当中,最终他们只能将五百多名伤兵投入到了所谓的玉碎计划当中,这五百多名日军伤兵集体“玉碎”,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突围的绝望。

但这仅仅只是日军噩梦的开始!
因为日军的一零九联队被51师围追堵截,51师跟日军在此激战了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指挥官周志道几乎是和衣而睡。
在这一个月多的时间当中,51师进行了紧张的攻坚作战,被围困的日军突围无望只能向司令部求援,但此时日军的其他几个师团也陷入到了穷途末路的状态,他们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派出援军。
最终,该联队被51师全部歼灭,而51师的伤亡人数为七百多人。
这一战的战损比也是比较高的,日军整整一个联队四千多人被全部歼灭!
最终,日军一一六师团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全歼了,而74军的三个师在此过程当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杨宗鼎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日军强途末路的状态以及他们的士气。
并且,当时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落入到了74军的手中,他认为也就没有必要再缠着掖着了,将所有的主力全都调了出来跟日军进行了摊牌式的作战。
要知道,这种打法在抗战初期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抗战初期守军只能被动防御。
因为日军的火力在1937年到1945年之间都是要超过中国守军,别说回击了,只要能够防住日军的进攻就已经算不错了。

但到了1945年,这种战场上的态势已经被反转了,此时日军成为了抱头鼠窜的一方,他们只能被动防御了。
经过了湘西会战之后,杨宗鼎制定的作战计划被证实是有效的,他也得到了军长施中诚以及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的表彰。
杨宗鼎在抗战结束的1945年,还曾经在衡阳担任过74军的受降官,主持过日军一个师团单方面放下武器的仪式。
抗战结束之后,74军的人事布局已经改变,杨宗鼎也离开了74军,因此他并没有加入到整编74师。
1947年,杨宗鼎被国民党军任命为青岛的警备副司令,1948年回到了他的老家江苏江阴,担任保安副司令,国民党军败退的时候,杨宗鼎也跟随国民党军残部退往了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