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邓孝慈】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此次入选的项目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巴基斯坦空间与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和国际车辆地面力学学会共同参与的“巴基斯坦月球车”;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的“挑战性环境智能探索机器人”;南非射电天文台、秘鲁国家空间活动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开展的“射电天文学阵列”;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的“激光角反射器阵列”;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月球等离子体-尘埃外层敏感仪”和“月球离子和高能中性粒子分析仪”;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研制的“月球中子分析仪”;巴林国家空间科学局、埃及航天局合作的“月表可见光和红外视像系统”;伊朗航天局研制的“月球电位监测仪”。
“常有人说,中巴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海洋还深。如今,我们正携手迈向月球,超越地球的界限。”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副总干事阿姆贾德·阿里4月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星作为国际载荷参与到中国的“嫦娥六号”任务中,该卫星目前仍在环绕月球运行。今天,巴基斯坦空间与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也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了关于即将实施的嫦娥八号任务的谅解备忘录,届时搭载的“巴基斯坦月球车”重约30公斤。
“我们对中泰之间即将展开的合作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个项目启动的时间还不到三年。而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将在2029年左后随嫦娥八号任务把我们的载荷送上月球的征程。我相信这对泰国人民来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泰国国家天文台副台长Wiphu Rujopakarn4月24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现在开始,每当泰国人民仰望月亮,会知道月球上有一个由泰国制造的科研设备真实地存在在月球上,而这一切得以实现都离不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合作。“所以我们感到无比兴奋。”
他进一步表示,航天合作可以被视为将中泰两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增进感情的“关键手段”。如今,来自中国的工程师会访问泰国,来自泰国的学生和工程师也会访问中国,这样的交流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民众的交流对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具有极大价值。
“友谊是这种合作取得的最高成果之一,我们也希望能从中国在航天探索领域数十年的经验中学到更多,这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有更多人参与到这些项目中,结识更多朋友。”Wiphu Rujopakarn称。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4月24日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将与国际伙伴协同推进嫦娥八号项目合作,力争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更多科学新发现、技术新突破,共同增进人类福祉。
据悉,嫦娥八号任务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将着陆在月球南极附近莱布尼茨-贝塔高原,与在此之前实施的嫦娥七号任务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2023年10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开放200千克载荷资源用于国际合作。此后共收到41份合作意向。中国国家航天局按照科学目标更丰富、工程技术更创新、合作层级更多元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4个项目集成为最终入选的10个项目。
本次“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多国代表也应邀参会亲身感受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应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邀请,肯尼亚、南非常驻维也纳代表和委内瑞拉、白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常驻维也纳外交官特地赴华参加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多国常驻维也纳使节和外交官还出席了2025年中国航天日开幕式并接受了“我的太空梦”第十四届太空画创作征集活动优秀作品获奖者赠送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