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国民党军中具有极高威望的廖耀湘在辽沈战役中被俘,成为解放军中众多俘虏之一,但那时候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这里度过一段让人格外印象深刻的日子。
监狱的日子时时刻刻都在鞭策着他,以致于在他被特赦之后,周总理还亲自交给他一个任务,究竟是什么呢?他的革命生涯又是怎样的?

1、被俘虏的那些日子
晚年的廖耀湘一直都在以自己为引记录中国革命这几十年间的沉浮和发展,但如果你要问他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日子,那还是要说到他被俘之后,在解放军监狱改造的日子。
在被俘之前,廖耀湘是国民党甚至是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凭借着当年远征缅甸的战绩,所有人都对他带着巨大的滤镜,满满的都是崇拜和尊敬。

但在高光之后,他也迎来了陨落的一天。1948年的辽沈战役,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从国民党的高官将领变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不过好在解放军并不像国民党军中一样对待俘虏,廖耀湘也没有受到很大的苦头,反而是在这段日子中逐渐找回了参加革命的初心。

起初成为俘虏的时候,廖耀湘也是受到了蒋介石的影响,觉得解放军不会优待俘虏,所以存在不少敌意。
但在之后的接触中,他发现并非如此。在解放军的监狱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会有区别对待,而且他们也不滥用私刑,反而是通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彻底使人蜕变。

在这个过程中,廖耀湘渐渐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理念,他不禁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启蒙时期对报国的浅显认识,原来最初的道路是正确的,
2、殊途,同归
廖耀湘虽然是国民党中一位重要的将领,但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他也曾接受过正向的爱国思想教育,差点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

那时候的他还没有严明的革命阵营之分,只是在跟随祖父的时光里耳濡目染的接受了许多忠君爱国的思想,由此便诞生了参军的想法。
之后的廖耀湘一直都跟随着精忠报国的理想信念,不仅成为了黄埔军校中的一员,还成为了国民党中的将领。

只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初的他抱着精忠报国的思想参加国民党,原以为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但没想到却只是走错了革命道路。
当然,最初的国民党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至少在贪官污吏腐蚀体制之前,他们都还是一心为革命的。

因此,起初的廖耀湘也产生了错觉,并跟着蒋介石一步一步的走向与革命相反的道路。但尽管如此,他的革命生涯还是有殊途同归的一面的。
至少在抗日战争期间,廖耀湘参与了轰动一时的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那时正值国共合作的蜜月期,廖耀湘奉命在昆仑关处切断日军进攻华南的路线。

在接到命令之后,廖耀湘就带着部队作为右翼的主力部队,争夺南宁到昆仑关的交通要道,切断日军的退路。
同时,他还积极的与我党军队展开合作,助力我军部队的正面进攻,奠定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基础。

之后,廖耀湘还通过奇袭等战术毁坏了日军的通信、作战工事等各项作战设施,将阵地夺了回来,并带领部队进行了突围,促成了昆仑关血战的胜利。
也是通过这一次与友军的合作,他似乎感受到了双方共同的革命信仰,他心里不觉欢喜,那时候的他大概也想不到,这条路他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吧。

3、特赦之后,重拾初心
透过廖耀湘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其实是一个有英雄血气、精忠报国的人,只不过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了正道。
好在,1948年的被俘一下子令他如梦初醒,也正如他在思想汇报里写的那样:自以为追随正统,却没想到将屠刀对准了真正为国为民的人。

之后的他经过改造,对于革命和国家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思想也渐渐的改变,开始正视我党对于革命的种种贡献。
与此同时,经过长时间的改造,廖耀湘的名字出现在了特赦名单中,当特赦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的时候,他激动的心情可以想象。

但在他被特赦之后,周总理却找了过来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过去的两人身处不同阵营,不得已兵戎相见,但如今的廖耀湘却是真正的理解了共产党的理念,他不由得对周总理心生敬佩。
然而,在离开之时,周总理却叫住了他,缓缓的说道:“建楚同志,请留步,上级有一个任务交给你。”

廖耀湘转过身来,但却在听到任务时满脸迟疑,接着便说道:“我的这双手可是沾了不少贵军的鲜血,你们真的放心我来干这件事吗?”
周总理笑笑,随即点了点头表示肯定。于是,1963年,廖耀湘和同样被特赦的杜建时按照中央的指示成为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文史专员。

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廖耀湘以自己的革命经历为准,正确的记录了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也包括当初他远征缅甸的英勇事迹和先进经验。
这一举动无疑是推动了中国革命史的完善,也让廖耀湘真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之处,可谓是受益匪浅。

也是因为这些经历,晚年的廖耀湘常常在回忆录里提到特赦之后的这段往事,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史的填充,更是对他之前走错革命道路的弥补。
从一代战将到俘虏再到新中国的文史专员,廖耀湘的人生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但好在最后的他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没有辜负当初抱着精忠报国初心的自己。
参考资料:
廖耀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