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戳穿人生真相,你常吃的食物,正在暴露你的阶层

尘飞扬说经典 2022-03-13 22:40:24

《人世间》第16集,有一处我很喜欢的片段。

姚立松来北京看望周秉义。此时的秉义是北大高材生,郝省长的女婿,他也是姚立松的贵人。

姚立松在南方担任交通厅处长。他要搞事业,需要找五机部的领导,周秉义帮他牵线搭桥。

五机部的大领导,正是非常欣赏周秉义的明副政委。

事后姚立松来北大请周秉义吃饭,就是为了感谢他的帮助。

《人世间》没有拍姚立松和周秉义吃饭的场景,而是让我们看秉昆和龚宾在便民食堂啃馒头吃咸菜的画面。

这个剪辑,厉害。

在秉昆和龚宾花三毛钱,吃馒头就咸菜凑合一顿时,周秉义正在与姚立松吃大餐。

这个剪辑的神奇之处就是它强调了秉昆和秉义的差距。他们都是周家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不是同一个阶层了。

《人世间》擅长用细节传递信息,对此,我写了一二十篇分析。

这篇文章,要从饮食的角度讨论《人世间》。

如果你注意片中的饮食,就会发现,它们有鲜明的阶层属性。

1972年,周秉昆家常见的饮食,玉米面馒头配咸菜,喝的是玉米粥。

周家算得上光字片中的“大户人家”,这种饮食标准,在光字片已经是比较好的标准了。

有些年轻的观众或许注意不到,此时的周家依旧吃不上细粮。

同一时期,周志刚带着20斤面粉看望周蓉。

冯化成负责做饭做菜,用这些面粉烙大饼,做疙瘩汤。这种操作让周志刚心疼。

周蓉有胃病,周志刚送来20斤小麦粉,就是让她留着慢慢吃。

冯化成根本不理解岳父的良苦用心——这也在为冯化成生活铺张的习惯埋下伏笔。

在80年代,冯玥依旧在周家啃馒头喝玉米粥,冯化成却经常与周蓉吃大餐,喝红酒,两人提前过上了小资生活。

1972年,真正让秉昆感受到阶层差距的,就是去曲秀贞家做客的那一夜。

三人狂吃海喝,肠胃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回家的路上,德宝和秉昆一直在回味晚上的饮食。

德宝和秉昆会用欲仙欲死的表情回忆各种食物,让我们看清那个时代的食物相当匮乏。

在德宝和秉昆念完菜名后,吕川赞叹曲家的红酒,“真正的葡萄酿制”。

秉昆和德宝都出生于1952年,活了20年,他们没有享受过丰富的物质生活。

吕川的祖上阔过,小时候有过几天贵族日子,他是喝过葡萄酒的(免责声明,不是说喝葡萄酒的就是贵族)。

秉昆听到后也感慨万千,“人跟人的差距是那么大”。

其实,这里的差距就是阶层。

即便是同一阶层,六小君子的原生家庭也分三六九等。

在1976年,秉昆出狱后,大家一起去秉昆家聚餐(德宝和春燕忙着搬家没有去)。

赶超带来了土豆片,国庆带来的是酸菜炒肉,吕川带来的是小鸡炖蘑菇。

不同的菜代表不同的家境,三人之中,赶超家最穷。

剧中没有展现唐向阳带来的饭菜,但我们能猜出,他的家境比赶超、国庆和吕川都要好。

有镜头交代唐向阳一个人带来三份菜。

他是低调厚道的老实人,不像吕川那样高调。于是,在吕川说自己特意给秉昆杀了一只鸡时,唐向阳会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

事实证明,在1976年,秉昆出狱的那次聚餐,我们就能看出赶超、国庆和吕川、向阳,他们背后拥有的是不同的原生家庭,这也预示着他们已经是两个阶层的人了。

吕川和唐向阳是六小君子里面第一波大学生,他们也是六小君子里面先富起来的那一波。

吕川祖上阔过,努力上进会来事儿,擅长用抱大腿的方式提高人生容错率,他成功地实现了阶层跨越。唐向阳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知识是他打怪升级的利器,他也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

吕川和向阳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赶超和国庆的下一代才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里面也包括秉昆)。

食物,可以说是人类生活中最有阶层色彩的标志之一了。

去年,我在分析《小舍得》里面的年夜饭时,就提到米桃家、田雨岚婆婆家和南俪家吃不同的年夜饭。

米桃的父母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年夜饭有撒子,油墩子,饺子、花卷等高碳水高热量食物。吃饱是米桃家的饮食目标。

而田雨岚婆婆家的年夜饭是从饭店定做的海鲜大餐。颜家是生意人,不差钱。

因此,他们的年夜饭吃的是昂贵的食材,既能满足食客的猎奇心理,也符合颜家财大气粗的气质。

南俪和母亲一起吃年夜饭,南俪母亲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她的年夜饭就有牛排,红酒。

南俪家的年夜饭有荤有素,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借鉴价值比较高。

我冒着跑题的风险写饮食中的阶级色彩,其实也想说,《人世间》也有很多精准的细节,让我们看出饮食和阶层的紧密联系。

1983年,冯玥14岁,周家也终于告别吃玉米面馒头的日子 ,周家过上了顿顿可以吃白面馒头的日子。

有一次,郑娟对从工厂回来的周志刚说,今晚凑合吃点。

周志刚直接说,“挂面还凑合啊,比玉米面高粱面这些粗粮强多了。”

像周聪这种出生在八十年代的80后,没有吃过天天吃粗粮的苦,他们也很难体会到细粮对老年人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当然,老年人长期吃细粮容易有三高)。

总体来讲,在同一时代,《人世间》能通过不同家庭的饮食拍出阶层分化。在不同时代,它又通过同一家庭的食物变化,拍出岁月变迁。

天天吃细粮,吃白面馒头喝玉米粥,只是周志刚对饮食想象的天花板,却不是冯玥的。

后来,冯玥搬到郝家,与金月姬一起吃饭。

郝家的餐桌和周家不一样,前者注重吃饱,终极目标是摄入足够多的热量,以馒头为代表的高碳水食物在三餐中的地位非常高。

而金月姬家的餐桌,会做几道菜,要求营养均衡,要吃好。

冯玥在郝家的吃相,暴露了她的出身和过去。

第35集,冯玥一边说话一边吃饭,秉义提醒她,“小心呛着”。

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周秉义、郝冬梅、金月姬他们都是小口吃饭,细嚼慢咽的人。

金月姬做过高管,懂得吃饭礼仪,冬梅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原著里面还有“有贵族教养”来描述冬梅,秉义出生在光字片,受过高等教育,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他长期在郝家生活,自然也学会了斯文的吃相。

冯玥长期生活在周家,没有受过“食不言”的就餐礼仪,端起碗大口干饭,边吃边说,是她的惯常动作。

她在郝家生活 ,依旧没有改变这种就餐习惯。

饮食和阶层的紧密关系,并非我的一家之言。马克思早就说过,“吃什么,这是个阶级问题”。

他在《资本论》中,就分析过面包有极强的阶层属性。穷人吃的面包多半来自小作坊,面包配料有明矾和石骨土。这样做卖相和口感更好,也让面包多了有毒添加剂。富人吃的面包反而更加健康,质量更好(同样是吃馒头,国内高阶层的人吃有机馒头,而低阶层的人吃有各种增白剂的大白馒头)。

谈论阶层这个话题,当然是让人不愉快的,尤其在这个提倡人人平等的年代,谈论阶层则有政治不正确的嫌疑。

事实上,大家不愿意谈及,并不代表不存在。

《人世间》中,曹德宝砸2000元,请六小君子吃豪华聚餐,他的摆阔就是想要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就有对曹德宝请客心理的描述。

“下馆子是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的专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玩类似‘当一天国王或王后’的游戏,通过点菜和侍者的服务感受一阵子被人伺候的滋味。通过经常上那些号称能做地道美食的餐馆,中产阶级玩他们最热衷的游戏——假装比自己社会等级更高的人士……”

保罗·福赛尔《格调》

在曹德宝心中,吃豪华大餐,能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同样是聚餐,唐向阳就朴实很多。

秉昆入狱后,六小君子的大年初三聚餐再也没有人搞。

他请大家吃饭,有一份“苟富贵勿相忘”的质朴情感。因此,他会请郑娟代表秉昆参加聚餐。

而曹德宝给聚餐仪式带来的新花样,就是让春燕在酒足饭饱后当众跳舞(春燕还抱怨饭后跳舞容易胃下垂)。

德宝吃了很多年软饭,在春燕面前低声下气了很多年。这一次,他赚到大钱后,太想证明,春燕对自己言听计从。

人啊,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

比如,那些喜欢朋友圈晒自己在吃豪华大餐的女性,十有八九是假名媛。

84 阅读:42416
评论列表
  • 2022-03-14 12:57

    这是作者的原创作吗?非常好,必须关注。感谢作者创作,也希望看到更多文章。

    尘飞扬说经典 回复:
    是原创,谢谢关注
  • 2022-03-14 01:51

    uc难得一见的好文章,既通俗易懂,还有一定的道理[点赞]

  • 2022-03-14 16:09

    的确如此!食物和对食物的想象只能体现阶层!看红楼梦就能很容易从食物方面看出哪里开始是高鄂续的!

  • 2022-03-14 05:31

    最后一句话,哈哈哈

  • 2022-03-14 09:48

    细节决定作品成败

  • 2022-03-15 20:17

    难得在UC看到这样有理有据有见解[点赞][点赞]的好文章

  • 2022-04-05 12:12

    我在

  • 2022-03-14 11:00

    恩格尔系数和马斯洛理论是评判家庭层次的两个标准

  • 2022-03-14 15:25

    文章写的有点意思 好玩

  • 2022-03-14 16:07

    文章有深度,观察细致入微,点评到位[点赞]

  • 2022-03-14 15:58

    会写就多写点[比心]

  • 2022-03-14 22:31

    刘姥姥吃茄子,说这茄子好吃是好吃,就是没茄子味

  • 2022-03-16 22:02

    饮食这块可以参考《黑冰》中王志文最后的独白

  • 2022-03-14 19:53

    人啊,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

  • 2022-03-14 15:28

    管它吃什么,自己吃的开心就行。 人生短短几十年,算这个想那个,有个屁意义。认认真真、开开心心过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事。

    S.F.H 回复:
    吃好的,吃好了,才会开心[得瑟][得瑟][得瑟]
  • 2022-03-16 08:35

    最后一段说的太对了,真是缺什么就在乎什么显摆什么

  • 2022-03-14 12:58

    写这类文章,要么是小布尔乔亚,要么就是读过不少西马的书。

    S.F.H 回复:
    左←[得瑟]
  • 2022-03-14 18:36

    有道理,原著也写的很好。悲剧色彩更浓一些。

  • 2022-03-14 19:32

    细节才是好剧成功的原因,

  • 2022-03-15 15:09

    80后表示小时候吃不饱,大米白面一天也就吃一顿,其他都是玉米面,高粱米。

    用户11xxx30 回复:
    同为80后的我非常困惑
  • 2022-03-18 13:00

    生活富足了,现在日常生活看喝什么酒了。

  • 2022-03-14 16:52

    说明这个电视剧贴近生活

  • 2022-03-15 00:16

    最后一句绝了

  • frgr 3
    2022-03-16 18:44

    我朋友圈就没有晒豪华大餐的。

  • 2022-03-17 21:46

    这个电视挺不错,没有小鲜肉!各位老戏骨的演技都非常不错!从不看电视剧的我陪着媳妇看了不少。不过结尾挺伤感的,也许这样才能体会到人世间走一遭的喜怒哀乐

  • 2022-03-19 07:21

    人生不过二两酒,你已喝多少?

  • 2022-03-24 20:19

    依旧

  • 2022-03-30 06:56

    人世间……

  • 2022-05-03 21:29

    零蛋,吃好的死的快[鼓掌]

  • 2022-03-14 19:43

    三代为宦,才知穿衣吃饭。

  • 2022-03-14 18:22

    UC有这样的好文,不多见,有思想,有深度!

  • 2022-03-17 21:20

    我对这种用衣服吃什么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做法感到恶心。正是这种看法才导致简单的温饱变成攀比成分。理论上温饱以外的财富都属于无意义的积累,吃的再好再贵也只是饱腹。穿的再高档就是保温吗,住的地方能把家具摆齐,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就可以了,可是这种生活大部分人都不满足。

    S.F.H 回复:
    这就是现实,人性
  • 2022-03-14 18:54

    再节俭的皇帝吃的,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望其项背的[呲牙笑]

  • 2022-03-15 02:05

    人世间烟火气,烟火气吃喝玩。

  • 2022-03-14 17:57

    这么注意吃,我猜这小编一定是个超级吃货

  • 2022-03-14 20:16

    1983年,冯玥有14岁嘛?8-9岁吧?

  • 2022-03-15 11:16

    有生有生活有感悟,本文最后一句很揶揄,撑死算个土鳖,媛字根本不配。

  • 2022-03-16 16:24

    先发一篇格调,再发一篇恶俗,一鱼两吃的节奏

  • 2022-03-31 08:54

    吃什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么浅显的道理还值得长篇大论一下吗?

  • 2022-04-07 10:37

    这不废话吗

尘飞扬说经典

简介:这是个有趣的影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