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为中国人所喜爱,除了英雄辈出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战役。战争离不开周密的谋划,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孙权的四次诈降,虽然“孙十万”似乎是孙权洗不脱的头衔,但他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三国最经典的诈降之计,自然是黄盖黄老将军了。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又在当阳击溃刘备。志得意满的曹操,下一个目标就是割据江东的孙权了,如果大军顺流而下拿下孙权,曹操一统天下很快就要实现了。
在鲁肃、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努力,孙刘联盟结成,共抗曹操。由于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虽然初战联军获胜,但曹操也只是退到了江北和周瑜隔江对峙。据《三国志》记载,正当此时,看到曹军的战船都连在一起,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后面的剧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黄盖十几艘装满薪草膏油的小船,乘着风势点燃了曹军的战船,曹军大溃。因此《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周瑜都在手心里写了一个“火”字,那是抢了人家黄盖的风头。
称臣曹丕,夷陵败刘备黄盖的诈降之计,其实和孙权没多大关系,但孙权称臣曹丕,实在是把曹丕忽悠得不轻。公元219年,孙权和吕蒙趁关羽北伐襄樊之计,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孙刘联盟至此彻底破裂。孙权知道自己刘备肯定会出兵,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所以他选择向曹丕称臣。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都督荆、扬、交三州兵马。刘晔看出了孙权小心思,劝曹丕趁刘备伐吴之际,出兵灭了吴国,曹丕不采纳。
正是因为孙权的归降,曹丕在夷陵之战的时候,没有和蜀汉一起夹击东吴,这让孙权可以全力应对刘备,并赢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夷陵之战后,曹丕意识到孙权的归附不是诚心实意地,便亲属大军进攻东吴。但是,此时的东吴已经结束了和蜀汉的战争,所以能够全力防守曹丕大军的进攻,这让曹丕伐吴无功而返。
“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桥段,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的这一段描写基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为了让曹休相信,孙权配合周鲂上演了许多戏码,比如多次派人责备周鲂,周鲂断发明志等等。
可怜的曹休果然上当,公元228年曹休率军10万大军向皖,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曹休遭致大败之后,回去不久就在羞惭之中病逝了。
张布诈降,被满宠识破诈降之计,真的是让孙权玩出了花,而且屡试不爽。曹操、曹丕、曹休都吃了大亏,因此孙权又想着故伎重施。
231年东吴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求降,说:“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前来致意,特请派兵前来迎接。”扬州刺史王凌将孙布信传到满宠手里,请求派兵马前去迎接。
满宠认为此必有诈,不派兵马,替王凌写信给孙布说:“你认识错误,迷途知返,想脱离灾祸归顺我们,离开暴政改走正道,值得赞扬。今希望我们派兵迎接你们,但思来想去,兵少则不能保卫你们,兵多则又易泄露机密。暂且设密计以成全你的志向,临时再商讨办法。”
正好这时满宠被召入朝,临行前他命令留府长史:“若王凌想要前往迎接,不要给他派兵。”王凌因为不能从满宠处索得兵马,于是就派遣督将,率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孙布在夜里突然袭击,督将逃走,七百人死伤大半。幸亏满宠识破吴国的计谋,孙权的计谋才没能得逞。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固然孙权有逍遥津的耻辱之战,但能够割据江东,与曹刘相抗,孙权绝对不是草包。比如他忍辱负重向曹丕称臣,就是非常高明的政治外交手段,最终也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