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在治疗中,身体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需要医生第一时间处理。
但对于这位晚期肺癌患者,医生却故意“置之不理”。这究竟是为什么?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免疫治疗科高全立团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延长PD-1抗体免疫治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时间,抗肿瘤效果也许会更好。
△病人的不良反应越重,生存期越长(如图)
《JAMA Oncology》曾报道应用PD-1抗体治疗后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肺癌病人疗效更好。
5年前,一向身体不错的刘先生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用药效果不明显,在当地医院就诊。做了CT检查后,发现左肺部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穿刺病理检查证实:肺鳞癌。
好在刘先生的肿瘤期别相对较早,很快,他接受了肺癌根治手术,但病理报告手术切缘仍有癌细胞残留。术后刘先生接受了较强的放疗和化疗以预防复发,时间从2018年5月一直持续到9月,虽然治疗过程中也经历了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等种种不适,但他一直坚持着,坚信付出是值得的。
然而,肿瘤比想象的更加顽固。2019年1月,刘先生再次出现咳嗽加重,CT提示肿瘤复发。刘先生和家人再次陷入了焦虑和不安,短时间内肿瘤的再次复发,也意味着肿瘤对放化疗的抗拒,后续治疗不容乐观。抱着一丝希望,他们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免疫治疗科,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在对刘先生的病情评估后,高全立团队建议刘先生尝试PD-1抗体治疗。在与家属进行充分的解释与沟通后,刘先生分别于2019年1月23日和2月13日接受了2次PD-1抗体治疗。刚开始的半个月,刘先生没有任何治疗相关的不适。
治疗半个多月后,刘先生双手及全身皮肤出现了皮疹,口腔黏膜也出现了明显的糜烂,并逐步加重。主管医生通过分析病情,判断这些是由PD-1抗体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而且程度已达到了Ⅲ级。
如果依据治疗指南,刘先生毫无疑问需要停止PD-1抗体的应用,且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不良反应。
得知这些消息后,刘先生非常沮丧,眼看着最后的一丝希望也要破灭了。但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尽管只用了2次PD-1抗体,CT检查发现他的肿瘤已经开始缩小了!
在我院免疫治疗科的例行疑难病例讨论会上,大家仔细分析了刘先生的病情,认为尽管他的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已达到了Ⅲ级,按指南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但这样毫无疑问也会将已活化的抗肿瘤免疫力给打压下去。通过仔细分析刘先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医生们认为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推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至于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或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最后,在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刘先生选择推迟应用糖皮质激素,尽量给免疫系统更多的时间去消除肿瘤细胞。
这样又坚持了半个多月,刘先生的皮疹较前继续加重了,融合成片,局部也有些破溃。显然,延迟全身应用激素治疗,让刘先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皮疹明显加重,生活质量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但最后看来,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再次复查CT时,他的肿瘤已接近于完全消失。
延迟激素治疗近半个月后,再次经过综合评估,主管医生给刘先生静脉应用甲强龙80mg/天治疗,后逐步减量。皮疹很快得到了控制,刘先生顺利出院。
△肿瘤持续接近完全消失
刘先生非常幸运,从2019年1月到现在已经快4年多了,仅仅用了2次PD-1抗体治疗,以后再没有做其它任何抗肿瘤治疗,全面复查肿瘤仍处于几乎完全消失的状态(如上图),皮疹也已完全消退。他不仅节省了一大笔治疗费用,而且,现在已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接近临床“治愈”。
“这位病人应用PD-1抗体治疗2周期后出现Ⅲ级皮疹不良反应,但他的肿瘤此时开始缩小,说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已被激活。”免疫治疗科主任高全立说,按照治疗指南,PD-1抗体治疗后出现Ⅲ级皮肤不良反应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是,从免疫学理论上分析,“当不良反应发生时,也正是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之时”。此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可避免地会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高全立说,在控制免疫不良反应和保护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之间如何取舍,需要主管医生有高超的平衡把控能力。在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后,该病人选择推迟一段时间应用激素,这使得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也是该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杨勇豪)
纳武利尤还是帕博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