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军队才最具有战斗力,毫无疑问“令行禁止”的部队。
然而,在《雍正王朝》中却有这样一个问题,年羹尧好不容易除掉富宁安,老四却又给他派过去一个老九。

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其实不然,仔细回味这段剧情就会知晓背后的真相。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康熙前脚刚走,雍正立刻派人解除老十四的兵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西北大将军的位置都空着。
政治斗争要进行,该打的仗一点也不会少,必须要找个人顶上老十四。
老十三曾主动请缨:
臣一身一命唯皇上是从,臣即请缨请命,愿与青海与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
奈何老四没有采纳,一方面刚刚登基地位不稳,京城需要老十三帮助,另一方面他也不是完全相信老十三。
除了老十三外,其它文武百官也上书请缨,如此重要的职位老四怎可能给别人,最终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

继位初期,老四这个皇帝当的很窝囊,“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让他丢了很大的脸。
西北的年羹尧又何尝不是如此,罗布藏丹增一直藏着不出来,几十万清军天天吃空饷,后勤压力很大。
雍正皇帝甚至亲自上阵,成立军机处监督粮草供需,这才勉强解决大军的温饱问题。
除此之外,年羹尧在指挥权上也遇到大问题,将领之一的富宁安居然不听指挥。
心中甚是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给雍正写信,表达自己想要除掉对方的想法。
雍正得知十分支持,富宁安是老十四的人,一天不除,隐患一天就不能解决。
你的想法,朕深以为然!朕将二十多万兵马交给了你,也就是将社稷的安危托付了你,你要有雷霆手段,不能丝毫手软,该怎么做放手去做,朕会支持你。
后来,年羹尧设计让富宁安陷入罗布藏丹增的诡计,从而将其除掉完全掌握三军的主动权。

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不曾想老四突然让老九前去西北,连反驳的机会都不给,直接让张廷玉拟旨:
拟旨,九王爷允禟前往西北战场!
远在西北的年羹尧接到雍正的书信,也一脸纳闷,甚至还将信直接扔在地上:
主子啊,您到底和奴才下的是哪一路棋呢?
是啊,雍正这是几个意思?难道不清楚老九和十位御前侍卫到来,会影响年羹尧的指挥权吗?
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雍正也有自己的考量。

在说这件事情之前,咱们先来看看另外一件事情,即年羹尧杀田文镜手下送粮官。
02
西北打仗期间,西北各地都在征粮以备大军使用,田文静主管的河南也在其中。
有一次,田文静手下的送粮官比约定的期限晚到了一天,就被年羹尧拉出来当典型。
卑职河南粮道河南押粮官,奉本省巡抚田大人之命,给大军押粮来了。
卑职在路上遇到大雨,山洪暴发,修了一天的桥,所以延误了一日。
田文静与年羹尧关系很好,冲着这一层关系,即便惩罚也会从轻处理。
再者说,人家来晚也情有可原,山洪暴发不清理出来一条路如何走。

但年羹尧却不管那么多,上来就给扣给扣上“死罪”的帽子:
延误了一日?今天你延误了一日,明天他延误了一日,我这几十万大军还打不打仗了?
话刚说完,就让人把运粮官直接拉下去斩了,在场的各省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从此时开始,凡是与年羹尧有牵扯的文武百官,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有一天也遭了毒手。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官场上尤为如此,今天你强,但你不会一直强,早晚有一天会落魄。
年羹尧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自然是知道的,可他又不得不那么做。
亦或者说,杀田文镜的手下只是手段,让文武百官怕才是目的。
西北打仗打的是什么?是粮草、是后勤,三军吃不饱饭怎么打仗。

当年传尔丹的6万大军,为何会被叛军杀的一个不留,不久是粮草没有跟上嘛!
老十四当大将军王期间,年羹尧可是陕甘总督,更知道粮草对西北大军的重要性。
如何保障粮草不断,如何不让百官掣肘自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思来想去,最终想到“杀鸡儆猴”的办法,刚好田文静的手下就撞到枪口上了。
你们都给我瞧瞧,我和田文静都是四爷府出来的包衣奴才,他的人我说杀就杀,何况是你们。
你们都给我看看,河南运粮官只是晚了一天,而且人家还情有可原,即便如此我都杀了,何况是你们。
你关系再亲,有年羹尧和田文静亲,你理由再好,有河南运粮官遭遇山洪爆发好。
没有,那就对不起了,吃我一刀;有,那也对不起了,毕竟军法无情。

回头看看西北这一杖,年羹尧打了好几年,国库都被吃空了,雍正为此还抄了不少人的家。
但西北大军从没断过顿,不得不说,年羹尧这一招杀鸡儆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毕竟人人都怕死。
理解了这件事情,咱们再来看看老四让老九去西北的问题。
03
为何会有这件事情,原因就是八爷党不安分,亦或者说所有人都不安分,总想着在西北问题上鼓捣点什么事。
有一天老十三喊住老四,说朝廷上下流传着一句话,皇上心里只有汉人、没有满人,只有奴才、没有兄弟。
富宁安为何敢违背年羹尧的军令,丝毫不将他放在眼里,背后有老十四的影子,老十四还曾暗中给写过一封信,让他给年羹尧一个下马威:

尔等皆是八旗历经百战之巴图鲁,驰马御边挥刀杀贼皆分内事也,唯俯首听命于一包衣奴才?
老九胤禟对年羹尧当大将军也很不满,多次在老十四面前发牢骚:
楞把一个大将军,派给了异姓奴才年羹尧……你怎么呕得下这口气呢?
就连雍正帝的亲女婿哈,都不愿给年羹尧办差,认为他只是一个奴才,不配。
从这可以看出什么,朝中的政治斗争不断,西北军事得不到保障,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出大问题。
怎么解决?最好的办法同样是杀鸡儆猴,只有让这些人感到怕,他们才不会有小动作。
第一场会议,雍正还在朝堂上大肆吐槽清军入关才七十年,很多旗人连马都不会骑了,能怪自己重用汉人吗?
第二次会议直接改变口风,你不是说我不用旗人吗?好,挑选十名上三旗的御前侍卫去;
你们不是说我不用兄弟吗?好,老九你跟他们一起去。

老九他们想去吗?想去个嘚,半路上就开始叫苦连天:
到了西宁,伺候得好老子便罢了,伺候得不好,老子一天一个密折奏上去!
老九还以为这些人可用,直接掏出几十万两银票,让兄弟们好好喝茶。
这个时候说话有多狠,到了军营表现就有多怂,老九堂堂一个王爷,甚至直接吓得跪舔年羹尧。
没过多久,一行十几人来到军营,还与军营中的将士发生冲突。
当着众人的面,年羹尧直接让手下亲信“去手”,这一幕吓得老九、十名侍卫瑟瑟发抖。
想着自己背后的关系硬,年羹尧必然不敢下手:
我母亲是和硕二十三公主,是康熙先帝爷的女儿,是当今皇上的妹妹!
年羹尧可不管这些,他连雍正皇帝的亲女婿都杀过,何况你这个外甥。

哈庆生此人你们知道吗?他是皇上身边四格格洁明的女婿,他原来也在我的军中。上个月,我让他督办军粮,他竟敢误了三日期限,我就请出天子令箭来,一刀斩了他,而且是先斩后奏......
这啥意思?没啥意思,不管你身份如何,今天你必须要出点血,不然我怎么震慑三军。
没几句话,年羹尧就让几个侍卫交代后事,判了他们斩立决。
十几人说是侍卫,实际上是来镀金的,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这个年羹尧来真的,是真的要杀人呀。
老九得知消息,连饭都顾不上再吃了,急忙来到现场,好说歹说都不行,最后干脆跪下。
看到目的已经达到,年羹尧也见好就收,这件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
总的来说,雍正表面上是想通过此举,打破他不用满人和兄弟的传言。

实际上是告诉众人,西北战场很残酷,以后谁再敢在背后瞎鼓捣,老九和十名侍卫就是下场。
与此同时,老九、十名有身份背景的侍卫在西北当“人质”,京城那些人也不敢乱来,如此西北军事就稳了。
年羹尧想打胜仗,必须要掌控军队,必须要震慑动运粮官。
想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必须用雷霆手段除掉富宁安,必须杀鸡儆猴。
同样的道理,雍正若不想后院失火,与其自己得罪很多朝廷重臣,不如把这个问题交给年羹尧解决。
无论在任何时代,说再多的道理,都不如刀架在脖子上。
年羹尧是个聪明人,可能他最初不明白雍正的意思,但后来还是看懂了。
于是乎,故意让十个侍卫闹事,然后自己再登场再来一次杀鸡儆猴,既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雍正的难题。
只可惜,这样得罪人的活都落在他头上,最后雍正能饶了他,文武百官也饶不了他,命运的悲剧在此刻就已注定。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