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公爹故意刁难儿媳,去请两个哥们帮忙,结果被儿媳看穿

石头同学七号 2022-10-19 20:04:15

北宋民间,在瀚山左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守山村。村里有一户姓贾的人家。贾父年轻时妻子意外被山中的大老虎叼走了,所以他带着儿子贾宝三相依为命。

十年之后,在父子俩的努力下,房子装修好了,院子又收拾干净了,贾父打算给他已成年的儿子说门亲事。

贾宝三是个孝顺的孩子,知道父亲一个人把自己拉扯大很难,而且为了娶媳妇,父亲这些年来一直很节俭,就想喝点酒解乏,就打了那些便宜的白米酒。

婚后,贾宝三和媳妇喜氏一起孝敬父亲。这对年轻夫妇妥善安排了贾父的生活,经常用自己卖山货赚来的钱给贾父亲买好吃的,买好喝的。贾父正是知天命的年纪,身子骨十分硬朗,还能干些活。他的儿子儿媳都很孝顺,这家人的小生活太美好了,让邻居们羡慕不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怀中正抱着孙子的贾父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他还是尽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可能是他年轻的时候不太注意身体,健康欠佳,本来就嗜酒如命的贾父,因为之前喝多了酒,现在落下了病根,但每天还是要喝几杯。

贾宝三和喜氏担心父亲的身体,就想办法劝父亲戒酒。可是,无论小两口怎么劝,贾父就是不吭声,该喝什么就喝什么,该吃什么就吃什么,该做的事情也都没落下。

这天,贾父带孙子玩累了,喊喜氏去乡上给他去打酒喝,贾宝三和他的妻子喜氏趁机再次劝说父亲。这一次,贾父开口了:“孩子,你可以要求我戒酒,但我得有个条件。”

当贾父表示愿意戒酒时,小两口赶紧回答,问:“爹,请问你有什么条件!”

“什么条件?其实就是一个‘字’的条件。是的,你可以戒酒了。只要你不说‘酒’字,我就保证不再喝了!不过,只要你说‘酒’字,那我就要喝酒!”贾父也不拐弯,直接说出了他的要求。小两口偷偷总结了一下,觉得不说“酒”字那就太简单了,于是夫妻俩就和贾老爹约定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提到“酒”这个词。贾父酒虫上来了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找老伙计张三和李四暗中帮忙,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被儿子儿媳要求戒酒了,让两个老伙计帮他喝上一口酒,解解馋。两位老伙计听了,满口答应下来,只是让贾父爹等着瞧,保证他能喝上酒。

次日,张三和李四带着一个名叫张智成的小孙子,买了三斤高粱白和一捆刚摘下的新鲜青椒,还有二斤猪头肉去了贾家。

说来也巧,一大早贾宝三就和贾父一起外面干活去了,家里只有他儿媳妇喜氏。看到两位老爷爷来了,喜氏赶紧倒茶打招呼。

“外甥媳妇,你爹去哪了?”两位爷爷一坐下,就问起贾父的下落。喜氏实话实说,公公和丈夫都下地去了,喜氏顺口问道:“两位爷爷今天来看我爹做什么?”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这些老朋友已经好几天没在一起坐坐了。我们只想和你爹喝一杯,谈谈家常聊聊天!说着话,两位老爷爷把带来的酒和猪头肉给喜氏看,然后突然改口说:“既然你爹老人家不在家,改天再来吧!”说完,两位老爷爷牵着孙子,一前一后走了。

傍晚天快黑的时候,贾父和贾宝三从地里回来了,喜氏急忙叫公公和丈夫去洗手吃饭。就在吃饭的时候,贾父假装吃饭,问:“儿媳啊,今天我们家有客人来吗?”

“是的!”喜氏听到爹的问话,如实回答,递给爹一碗小米粥。贾父一边喝粥,一边问:“谁来了?”

“额,是……”喜氏刚要说下去,突然明白了,她停住了,笑着说:“爹,我一说你就全知道了。”

喜氏看着假装认真吃饭的贾父,笑道:“今天家里来的是西街的张三,前街的李四两个爷爷。”

见儿媳妇没说“酒”字,贾父接着问:“哦,是他们两个!那么,儿媳,他们有没有说找我干什么?”

看到贾父有点担心,她笑着说:“爹,他们也没有什么大事,也就是说,他们来找你说说话聊聊天,手里拿着青椒和猪头肉,带着一个小孙子。”

贾父一听媳妇就是不说“酒”字,心想:“好家伙!这孩子一个酒字都没说,但她一一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她都回答了,这孩子真聪明,看来我已经把这酒戒定了。

后来,经过了一年,贾父完全没有了酒瘾,不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了,这天,第二个孙子出满月拜酒席,喜氏倒了一杯酒给贾父,说道:“酒可以喝,但是不能每天喝,您已经辛苦了一辈子,只有这点爱好,以后小酌几杯怡情就好。”

只见贾父高兴地正端着小酒杯与几个老友,碰杯小酌了起来,他们聊着以前的日子,现在的生活,儿孙满堂,花醉三千客,人生致老能有三五知几,人生亦是美哉。

后来,孙子满月酒完美结束,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过着平淡的日子,而月圆之夜,小两媳妇也会陪着贾父小酌两杯。

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文学创作人物虚构,请勿与迷信封建思想对号入座。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