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还在为退休后是搬去海边小镇还是田园乡村纠结时,美国夏威夷的退休夫妇拉内特和约翰已经开启了一种颠覆性的生活方式:
用10万美元“买断”邮轮房间15年,在环游世界4圈的航程中,享受包吃包住的全套服务。
他们甚至算了一笔账:每月仅需3000多美元,比在夏威夷的房租和生活成本更便宜。
这究竟是一场精明的财务规划,还是一场不计后果的冒险?
拉内特和约翰的人生转折点始于2022年。彼时,这对50岁出头的夫妇首次尝试了为期16天的邮轮旅行。
原本只是普通的度假,却意外点燃了他们对海上生活的热情。
“邮轮上有无敌的海景、24小时客房服务、丰富的社交活动,甚至不用自己洗床单!”拉内特回忆道,“下船时,我们甚至觉得陆地生活变得陌生了”。
这次体验让他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能否把邮轮变成永久的家?为此,两人开启了长达两年的调研。
他们试过奢华邮轮“世界号”,但高昂的费用(需数百万美元存款)让工薪阶层的他们望而却步。
最终,主打“性价比”的奥德赛号(Villa Vie Odyssey)成为最佳选择:15年双人居住权仅需10万美元,平均每月支出约556美元,加上餐饮、服务等费用后,总成本仍远低于夏威夷的生活开支。
奥德赛号的“退休套餐”包含一间约20平方米的基础舱房:一张双人床、折叠式加床、迷你冰箱、独立浴室和办公区。
虽然并非海景房,但公共设施堪称豪华:自助餐厅、酒吧、泳池、健身房、图书馆、理发室一应俱全,甚至配备了专门办公区以满足远程工作需求。
每周的洗衣和换床单服务,更是让两人感叹“像皇室一样被对待”。
邮轮每3.5年完成一次环球航行,途经147个国家的425个港口,每次停靠预留34天供乘客深度游览。
8个月间,拉内特夫妇已到访25个国家,从西班牙的古老街巷到加拉帕戈斯的珍稀生物,他们用“每天都在解锁新地图”形容这段旅程。
更贴心的是,邮轮允许家人登船探访长达28天,并支持房间临时转租,避免空置浪费。
表面上看,10万美元的“买断费”分摊到15年仅是每年6667美元,加上每月3000美元的餐饮服务费,年总支出约4.3万美元。
而夏威夷的生活成本呢?以当地一套普通公寓为例,月租金约2500美元,加上水电、物业、餐饮等开支,年支出轻松突破5万美元。邮轮生活的确更划算。
当然,一些隐患也不容忽视:比如在船上航行时,几乎中止了所有社交活动,长期船上居住,不仅心情会受到影响,就连登上陆地时也会摇摇晃晃,此外,海难、台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拉内特夫妇的应对策略是“船内社交,减少开支”——通过参与船上免费的太极课程、知识问答和港口自助游缓解心情,减少额外开支。
而他们的终极省钱法宝,则是将退休金与邮轮消费结构精准匹配:放弃房产和车辆,彻底摆脱房贷、保险、维修等陆地生活的“固定负债”。
拉内特夫妇并非孤例。加拿大退休教师卡特夫妇卖掉安省房产后,以每年4万15万美元预算全职航海,2年内打卡88个国家。
美国西雅图的理查德夫妇更通过长期居住邮轮,将年支出控制在3.2万美元,仅为陆地生活成本的一半。
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趋势:邮轮正从“度假工具”转型为“移动养老社区”。
据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数据,2024年中国邮轮游客达202万人次,预计未来十年将迎来“第二轮黄金期”。
而全球范围内,类似奥德赛号的“常住邮轮”已形成细分市场,如Storylines公司的MV Narrative号甚至提供2年起租的“海上公寓”。
尽管拉内特夫妇对现状“毫无悔意”,但质疑声始终存在。
反对者认为若邮轮公司破产或航线调整,长期合约可能无法兑现。而且尽管船上配备基础医疗,但复杂病症仍需靠岸处理,倘若当时正在大洋中间,很可能耽误治疗。
最重要的是与家人聚少离多,如拉内特无法参加母亲的80岁生日。
对此,支持者则认为,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取舍。
正如约翰所说:“我们足够老到可以自主选择,也足够年轻去拥抱冒险。” 而邮轮产业的升级(如极地航线开发、全产业链本土化)正在逐步化解风险。
拉内特夫妇的故事,本质是一场关于“居住自由”的实验。
他们用10万美元购买的不是一间舱房,而是15年的全球通行证、免于家务的解放感和一个紧密的“海上社群”。
当陆地房价飙升、养老成本高企,这种“以船为家”的模式或许将催生更多追随者。毕竟,在环游世界的甲板上看夕阳,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诗意的栖居?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