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结石的胆囊,切还是不切?人没了胆囊又会如何?

刘老养护 2025-04-17 12:31:0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胆囊里有结石,干脆切了安心。”但也有人摇头:“能保就保,毕竟是自己的器官。”这场关于“胆囊要不要切”的博弈,在医院门诊天天上演。

这篇文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长了结石的胆囊”到底该不该动刀。切了胆囊,人还能不能好好吃饭?有没有后遗症?是不是一辈子都得吃清淡的?

胆囊这个器官,到底是干啥的?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是个小小的“储胆罐”。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等我们吃饭的时候,尤其是吃油腻食物时,它就收缩,把胆汁“挤”进小肠,帮助消化脂肪。简单说,胆囊就像厨房的调味瓶,用的时候拧开,不用的时候盖好。

但问题来了:这调味瓶,坏了咋办?

如果胆囊里长了结石,情况可就复杂了。就像调味瓶里卡住了石子,不仅用不上,可能还会引发“厨房大火”——疼得你打滚、发烧、呕吐、甚至胰腺炎、胆囊穿孔、感染败血症。

结石这玩意儿,咋就扎堆跑胆囊里了?

你可能会问:“为啥偏偏是胆囊爱长结石?”这事跟“吃啥”有点关系,但远不止于此。

我们国家的数据显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大概在10%~15%左右,女性比男性高,南方比北方多,越往沿海走,比例越高。为啥?饮食结构是关键。

油炸、精细碳水、久坐、肥胖、节食减肥反弹……这些都可能让胆汁里的胆固醇比例失衡,结晶沉淀,久而久之就成了“沙子”,再成“石头”。

胆结石不疼就不用管?这想法靠不靠谱?

“医生,我这胆囊结石都好几年了,从来没疼过,是不是可以不管?”这个问题,门诊里几乎天天有人问。我的回答一向是:“得看你是哪一类人。”

有些胆结石,确实可以“和平共处”,叫“无症状胆囊结石”,尤其是年纪大、没有任何不适的人,可以观望。但别高兴太早,这个“和平条约”随时会破裂。有研究表明,每年大约1%~3%的无症状患者会转为症状性胆结石,一旦发作,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

胆结石≠小病,尤其是年轻人、有糖尿病的人、有家族史的人,更不能掉以轻心。

那到底啥时候该切胆囊?

说到底,能不能“动刀”,得看有没有“动静”。

以下几种情况,基本上是“建议切”的:

反复右上腹疼痛,尤其在吃油腻后发作;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胆囊壁钙化(瓷胆囊);

结石很大(大于2厘米);

糖尿病患者,即便没症状,也建议早切;

结石合并胰腺炎史。

一句话,只要胆囊“惹事生非”,那就别犹豫了,早点处理为好。

切了胆囊,人会怎么样?还能吃辣吃油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没了胆囊还能活吗?吃饭是不是就废了?”

答案是:当然能活,而且能活得挺好。

胆汁仍然由肝脏分泌,只不过不再储存在胆囊,而是直接流入小肠。刚开始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腹泻、胀气,尤其吃得太油时,但这通常是暂时的。身体会慢慢适应,“调味系统”重新建立秩序。

80%以上的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并没有太大限制。

但也确实有人会出现“胆囊切除后综合症”,比如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这时候就得靠调整饮食、生活规律和药物干预来调节。

胆囊切除手术是不是很可怕?会不会有后遗症?

现代医学下,胆囊切除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尤其腹腔镜技术普及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数据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到2%,死亡率低于0.1%。

也不是说百分百安全。如果有严重炎症、胆囊萎缩、粘连严重等情况,可能需要开腹手术,这种情况会增加难度和风险。

术后常见问题包括:

消化不良;

腹泻;

胆道损伤(极少见);

术后胆石复发(肝内结石);

选择医院、选择医生很关键,别图便宜找个“速成刀手”。

胆囊不疼也切,是不是太激进了?

这个问题有争议,医学界也不是铁板一块。

一些国外指南建议:对“高危无症状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比如糖尿病、胆囊钙化者、结石大于2厘米者、家族史明显者。

而对于普通无症状患者,中国的主流观点是“保守观察”,定期体检。

我的观点是:胆囊是个“要用得上才重要”的器官,如果它已经成了“定时炸弹”,那就果断拆除。

这就像你家暖气管有个锈死的阀门,平时不动还好,一旦爆裂,可能满屋水灾。你愿意冒险吗?

胆囊结石能不能“碎石”或者吃药排掉?

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但结果往往让人失望。

吃药?可以试试熊去氧胆酸,但有效率只有不到50%,而且容易复发。

体外碎石?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引发胆囊炎。

胆囊不像肾脏,胆结石不容易“排出去”,因为胆囊出口太细,结石容易卡住。别总想着“妙手回春”,该切就得切。科学不是魔法,胆囊也不是练金丹的炉子。

胆囊切了以后,生活要注意啥?

术后恢复期,一般需要2~4周适应。

初期建议:

少油、少糖,多蔬菜;

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慢慢增加运动量,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长期来看,不需要太多禁忌,大部分人都能回归正常饮食。辣的、油的、烤的,适量吃没问题,别暴饮暴食就是。

关键是,别把胆囊切了就当“万事大吉”,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还是得调整。你不是换了个胃,也不是换了个命。

胆囊问题,别轻看;胆囊切除,也不是世界末日

人生的很多选择,都是“切与不切”的抉择。胆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是多余的器官,但也不是不能舍弃的器官。关键在于:它是否还在为你服务,还是已经成了你的负担。

别等到“胆囊爆炸”,才后悔没早点处理。也别一听说有结石,就一刀了之。科学判断、合理处理,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忠诚, 李勇, 刘德若. 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10): 921-926.

[2]谢欣, 陈炜, 张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切除后综合症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2): 145-149.

[3]李华, 刘志勇.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处理策略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6): 456–46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