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某个夜晚,在北京一家挺普通的餐馆里,家人正围坐在一个包间里开家庭小聚会呢。
不过,这场家庭聚会还真引起了好多媒体的注意。
这场聚会是由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一手操办的,主要是为了让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后代们聚在一起。
瞧着后辈手里的酒盅,王光美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真是说不出的满足。
乐不可支的同时,她反复提醒大家说:“咱们两家得一直友好相处,代代相传。”
听到这话,在场的年轻人都忍不住眼里泛起了泪光。
李敏和李讷两姐妹一见到王光美,立马紧紧抓住她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哭得稀里哗啦的......
【组织饭局】
2004年的时候,王光美老人已经83岁了。
在杨尚昆夫人李伯钊的告别仪式上,王光美偶然间听到了李讷已经成家的消息。
听到那话,她心里头乐开了花。
不过,在开心的同时,王光美也琢磨着,自己已经好久没见到李讷和李敏这两个姐妹了,心里头怪想她们的。
接着,她就叫来了儿子刘源,想让他张罗一下,把大伙儿聚到一块儿,说说最近的情况,加深加深感情。
李敏和李讷,她们俩都是毛主席的后代。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所生的孩子,而李讷则是毛主席与江青的女儿。
刘源听完老妈的交代,心里明白这可能是老妈最后的心愿了,于是赶紧点头答应。
没多久,他就张罗起毛家和刘家后代的大团聚。
2004年6月份,刘源发出去的邀请有了回音。
大伙决定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聚餐。
那天,王光美和刘源一早就赶到了饭店的大堂里,等着那些特别的家人到来。
等的时候,王光美特地吩咐儿子先去大门口等着,绝对不能对这帮亲戚有半点慢待。
不一会儿,李敏和女儿孔东梅就到了,刘源赶紧迎上去,让她们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一会儿,李讷和她丈夫就到了,刘源见状,连忙跑过去迎接他们。
说起来,刘源跟李讷的关系,其实比跟李敏要铁得多。
虽然李讷比刘源大了将近十岁,但这可没妨碍他们俩姐弟情深。
毛主席和刘少奇都在世那会儿,他们两家都安家在中南海。
那时候,周总理的亲侄女也在场。
几个小家伙经常聚在一起玩,李讷作为大姐姐,对弟弟妹妹特别关照。
那时候,李讷特别喜欢摸刘源的脑袋,还总爱叫他“小源子”。
刘源一直管李讷叫李讷姐。
小时候建立起来的友情,到现在还是一样亲近,没有丝毫疏远。
以前,刘源在三峡那边忙活的时候,李讷还专门抽空去探望了刘源。
那时候,他已经当上了将军。
李讷一见到他,就很高兴地对大家说,她弟弟现在已经是位大将军了。
他们俩的关系就这么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所以,当这对姐弟见面时,感觉特别亲切温暖。
可能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小事,姐姐和弟弟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还没来得及说上两句客气话,他们俩就被别人给打断了。
晚上北京这路上真是堵得不行,车多得要命。结果让长辈们在那儿等我,真是惭愧啊,我这做得不地道!该自责!
还没见人,就先听到声音,来的正是李讷的儿子王效芝。
还没走近呢,就听到那小伙子扯开嗓子在喊,逗得旁边几个人都憋不住笑了。
王效芝一来,李敏和李讷两家就算是聚齐了。
随后,王光美在闺女王亭亭的陪伴下,慢悠悠地朝大家这边走过来,脸上挂满了和蔼的笑容。
王光美还没迈出门槛呢,李讷和李敏就急着往前赶,去迎接她了。
有个人在旁边搀着王光美。
王光美现在心里头那个高兴啊,嘴都笑歪了,连忙张罗着:“来来来,大家都坐下!别都站着呀,咱们都是自家人,孩子们,赶紧进来,赶紧进来。”
大家打完招呼,就都坐下来了。
吃饭那会儿,王光美很贴心地问起两姐妹最近过得咋样,一直关心着她们:“你们也不小了,女孩子嘛,身子骨相对弱些,可得好好照顾自己啊!”
李敏和李讷一边回应老人的话,一边帮他揉了揉肩膀,还贴心地对老人说,让他多保重身体。
比起来,那两个年轻人感觉插不上啥嘴。
不过,王光美心里也一直惦记着他们。
她笑眯眯地对几个小辈说:“你们要加油干,争取有番作为!”
刘源年纪比两个姐姐小很多,所以他更喜欢和这些小孩子们待一块。
特别是王效芝,他们俩特别合得来,特别对脾气。
他们聊起了好多话题,从手里的武器装备一直扯到国家的政治大事,又从西方的政治制度聊到全球的大局势,两个人说个没完没了。
另一边,几个女士正聊得热火朝天,家常琐事说个没完。
突然,刘源一把拽过王效芝,推到大家眼前:“瞧瞧,效芝现在跟毛伯伯是不是越来越神似了?”
聊着聊着,大伙都纷纷动起了脑筋,琢磨起事儿来。
讲真,真的挺像的。
随后,刘源和孔东梅就聊上了。
聊着聊着,刘源冷不丁冒出一句:“你猜怎么着,我当年还去参加过你爹妈的结婚典礼呢!”
这让孔东梅挺纳闷的,她说:“我有点怀疑,如果真的有你,那以前咱们一起拍照的时候,照片上咋就没见着你呢?”
瞅见那俩人在那儿吵得不可开交,脸都憋红了,李敏听到动静赶紧走了过来。
她笑得合不拢嘴,说:“想当年,你刘源哥哥还没你屁股高呢!咱能按他脸的高度来跟咱们屁股比吗?”
说完那句话,大家立马笑成一团,同时也让大家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毛主席身体还很硬朗。
不过天下的老爸都一样,毛主席也为女儿的婚事忙得团团转。
婚礼还没到来之前,毛主席就已经琢磨着要请哪些亲朋好友,还有婚礼上那些得好好安排的事儿。
简直就是一位典型的老爸模样。
1959年8月28日那天,李敏和孔令华在亲朋好友大约三十几个人的见证下,一起走进了结婚的礼堂。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李敏和孔令华这两个年轻人变得特别节省。
婚礼办得很低调,就摆了三桌,上的都是些家常便饭,没啥特别的。
这天,毛主席心情特别好。
他乐坏了,喝了不少美酒,还招呼大家别走,一起看了场电影,叫《宝莲灯》。
那时候,刘少奇一家正好在周边,李敏碰巧遇上了他们全家人。
说正事啊,翻看那年的大合照,还真没瞧见刘源这小子的身影。
那天来了好多客人,大家都没空去特别注意那个八岁的小孩。
这也难怪孔东梅会有所怀疑。
不过,就算没有照片来证明,大家心里都明白,毛家和刘家之间的深厚情谊,那可是由来已久了。
实际上,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婚礼,毛主席不仅是旁观者,更是亲力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这让两家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简直是亲上加亲。
【毛主席见证的爱情】
说实话,刘少奇在遇到王光美之前,已经结过好几次婚了。
可惜啊,他们俩最后还是少了点命中注定的感觉,没能一起走到最后。
那时候,刘少奇得独自养活自己和五个孩子。
身为党的领头人,他每天的任务繁重得很。
刘少奇那时候真是忙得团团转,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得心系国家大事。结果,这么一来二去的,他硬是把自己给累垮了,落下了不少病根。
这些事,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几位领导都看在眼里,心里头可着急了。
那时候,大家都盼着他能找个新伴侣,两个人也好有个互相扶持的伴儿。
但刘少奇心里始终装着革命大业,对大家的好心帮忙总是婉言谢绝。
这让刘少奇的身体越来越差,有好几次都陷入了昏迷状态。
因为这事儿,毛主席特地找他聊了聊,让他先去歇上一阵子。
不过,刘少奇还是坚决地一口回绝了。
所以,大伙儿都觉得得赶紧给刘少奇找个能一起革命的伴儿,这事儿挺急的。
1948年,因为打仗的策略有变,中央搬到了西柏坡那个地方。
说来也巧,这一年中央来了位单身女干部,名叫王光美。
那时候的王光美正年轻,还是个在读的大学生,长得漂亮又有学问,真是个才女。
于是,邓颖超心里就琢磨着,想给他们俩牵牵线,看看能不能促成一段好姻缘。
没多久,邓颖超就跟刘少奇提起了这事儿。
让邓颖超惊讶的是,这次刘少奇居然没有直接拒绝,反而笑着说:“我就是个粗人,人家金枝玉叶的,哪能看上我这样的。”
邓颖超一下子眼睛就亮了,觉得这事儿有门儿,可转眼间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为啥这次刘少奇居然没像往常那样拒绝呢?
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这俩人其实早就认识了。
王光美那可是真的来自一个大有来头的家庭。
王志昌是王先生的爸爸,他在圈子里以“改革者”的身份闻名。他早些时候在早稻田大学完成了学业,并且有幸参与了巴黎和会。
我妈董洁,家里是经商的,她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算是中国最早一批女大学生了。
这对夫妇俩都是文化人,而且人品特别好。
北平被占之后,王志昌心里头那个痛啊,实在受不了给日本人当牛做马的日子。
他卖掉所有家当后,就回老家去了。
解放后,周总理亲自去请他,费了好大劲说服他,他才答应再次出山,到中央文史馆工作。
其实,王光美起初并没打算投身革命。
她一开始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希望能像居里夫人那样,为中国争光。
早些时候,在北京城里,大家都知道有个“数学三杰”的名头。
在那群人里,王光美是唯一的女性。
她因为成绩特别出色,成了咱们国家头一批物理学硕士。不光如此,她还顺利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入学通知。
原本被大家看作前途一片光明的她,居然做出了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抉择。
1946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美国的帮忙下,一起搞了个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
三方商量好,要在这个地点进行协商。
因为美国方面也加入了进来,共产党现在特别需要一个外语说得溜的翻译,来帮忙完成这次谈判。
最终,这项任务被交给了英语流利、正打算出国深造的王光美。
她跟着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所有的谈判。她亲眼看到了共产党为了不让老百姓再受战争折磨,付出了多少努力和代价。
王光美被我党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不过,就在那一年6月26号,蒋介石突然间就不顾一切地废除了停战协定。
这让人感觉北平军调部之前的那些辛苦付出,全都白费了,就像做了个无用功。
结果就是这样,全国的老百姓又一次被拖进了战乱的漩涡里。
王光美被国民党那帮人不讲信用的做法气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他心里的那股变革的热情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她最终明白了国内的情况: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救星,只有共产党能指引老百姓迈向光明的未来。
所以,王光美果断选择留下,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不久,她就找到了叶剑英同志,表达了想要去革命圣地延安的意愿。
叶剑英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特别开心,于是立刻爽快地同意了。
如今的共产党,确实亟需像王光美这样的人才。
刚到延安那会儿,王光美啥都觉得新鲜得很。
她从小就在城里生活,现在碰到的好多东西,她以前压根没见过。
之后,王光美结识了不少中央的大领导们。
这里面包括了毛主席、周总理,还有朱老总。
在那些人中,王光美特别喜欢跟朱德待在一起。
后来,朱德实在被追问得没法子了,就把王光美引荐给了刘少奇。
相处久了,他们俩慢慢就变得亲近了。
不过那时候,王光美还只是个小姑娘。
她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事一窍不通,糊里糊涂的。
有一回,刘少奇跟王光美说,想让她陪着自己去一趟晋察冀。
其实对老一辈的人来说,这样就算是拐弯抹角地说喜欢了。
但是,王光美在当时并没有察觉到刘少奇的用意,还婉拒了他的好意。
她很担心别人会错以为她在搞特别待遇。
然而,长时间的相处让两人变得特别亲近。
所以,王光美察觉到刘少奇一直是独自居住。
他的娃们对他也是特别喜欢。
她从那帮小家伙的眼神中读出了他们特别想要母爱的感觉。
没过多久,刘少奇就自个儿把两人之间的那层薄纱给挑明了。
那时候,他也没绕弯子,直接就说:“我岁数不小了,家里还有娃要照顾,工作也挺忙,你得仔细琢磨琢磨。”
听到刘少奇那坦诚的自我介绍,带着些微的自嘲意味,王光美不禁笑了起来。
不过,她很快就认真地回应,用力地点了下头。
1948年,他俩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婚礼顺利举办。
但说到那场婚礼,其实就是王光美简单地把行李搬到了刘少奇住的地方,没搞啥大排场。
幸好女娃确实更懂得持家。
王光美忙活了一整天,把那间原本只有一张床铺和俩木椅的小屋,收拾得特别温馨好看。
到了晚上,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都赶过来道喜。
瞧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屋子,毛主席乐得开怀大笑,打趣着说:“少奇同志,这些年你住过的地儿,数这个最上档次了吧!”
一句话说得王光美脸颊瞬间泛红。
【王光美去世,毛家后人悲痛万分】
婚后,王光美很乐意地拥抱了自己作为人妻的新角色。
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家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从刘少奇他们结婚那天起,一直到他离世,夫妻俩相伴走过了整整17个年头。
这17年来,他们俩一直相互扶持,互相照顾。直到现在,王光美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王光美到了晚年,对毛主席的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听说李讷过得不容易,她二话不说就亲自上阵,出手相助,帮她把生活给安顿好了。
后来听说李讷要结婚了,他赶紧准备了一份礼物送过去表示祝贺。
2006年10月13日,距离那次聚会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王光美老人安静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天,她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
她在北京举办了告别仪式。
那时候,很多人都赶去悼念。
李讷和李敏也都去了北京,送别王光美老人最后一面。
当两人见到老人最后一刻,心里头悲痛极了,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心里难过归难过,他们俩还是想着刘源接下来得一个人忙前忙后处理好多事情。
后来,李讷就让儿子王效芝去帮刘源处理那些事情了。
22号那天,王光美的告别仪式上,全场上下都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
刘家的后代们排着队,跟来参加典礼的每一个人都握了握手。
仪式结束后,王光美老奶奶的遗体准备送去火化,刘源深深地鞠了一躬,算是最后的告别。
李讷和李敏她们都低着头,不出声,只是在那儿偷偷地抹眼泪。
老一辈的人都走了,可毛家和刘家的关系还是一直挺好的。两家人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没因为长辈们的离去而疏远。
妈妈走后,刘源按照她的心愿,经常张罗大家聚在一起,多交流交流感情,平时生活上也能互相搭把手。
中南海的小朋友们,把这份深厚的友情一直传递给了后来人。
【总结】
回望过去那些冷清的日子,既没有大风大雨,也没有阳光灿烂。
王光美老奶奶心胸开阔,对后辈总是慷慨相助,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敬佩。
她展现出来的那种劲儿,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记在心里,好好学学。
罗海岩在晚年时,王光美积极促成毛刘两家的频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