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年冬天,北风卷着雪片子,刮得人脸上生疼。赖孩缩着脖子,在胡同里晃荡,心里琢磨着怎么弄点吃的。忽然,他瞅见王奶奶家门口挂着几条咸鱼,馋得口水直流。王奶奶是个孤寡老人,靠卖点手工活儿勉强糊口,这几条鱼还是她攒了半年的钱才买的。
赖孩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他假装路过王奶奶家,一进门就“哎哟”一声,捂着肚子直叫唤:“王奶奶,我肚子疼得厉害,能借您家茅房使使不?”王奶奶心善,也没多想,就让他进去了。赖孩趁机把咸鱼塞进怀里,一溜烟跑了。
当天晚上,赖孩抱着咸鱼啃得正欢,突然听见窗外有动静。他趴在窗缝上一看,只见王奶奶在雪地里跌跌撞撞地走着,嘴里还念叨着:“我的鱼啊,那是留着过年吃的……”赖孩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鱼突然就不香了。
王奶奶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赖孩会回来认错。她颤巍巍地接过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二赖啊,你能知错就改,奶奶高兴。记住,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行得正,坐得端。”
赖孩连连点头,心里五味杂陈。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偷鸡摸狗,反而帮着街坊四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大家都说,赖孩这是开窍了。
转眼到了春天,槐树巷里槐树花开得正艳。赖孩在胡同口支了个小摊,卖起了糖葫芦。他手艺不错,糖葫芦又甜又脆,生意还算红火。这天,摊前来了个穿着破衣烂衫的老头,盯着糖葫芦直咽口水。
赖孩见状,拿起一串糖葫芦递过去:“老爷子,您尝尝,不要钱。”老头感激涕零,接过糖葫芦就往嘴里塞。吃着吃着,他突然“哎哟”一声,吐出了一颗珠子。
赖孩好奇地捡起珠子,只见它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光芒。老头神秘兮兮地说:“小伙子,这是颗报恩珠,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记住,只能许一个愿,而且要心存善念。”说完,老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赖孩愣住了,手里攥着报恩珠,心里翻江倒海。他想起王奶奶的教导,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的改变,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把报恩珠收进口袋,继续卖起了糖葫芦。

日子一天天过去,槐树巷里风平浪静。直到那天,胡同里突然闹起了鬼。有人说半夜听见女人哭,有人说看见白影在槐树底下飘来飘去。街坊四邻人心惶惶,连门都不敢出。
赖孩却不以为然,他心想:“哪有什么鬼,肯定是有人捣鬼。”于是,他决定查个水落石出。晚上,他揣着报恩珠,悄悄地蹲在槐树底下。
月亮挂在天边,照得槐树影影绰绰。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一个白影从树后飘了出来。赖孩屏住呼吸,定睛一看,只见白影是个穿着白衣的女子,脸色苍白,眼神空洞。
赖孩壮着胆子走过去,问:“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装神弄鬼?”女子不答话,只是幽幽地看着他。赖孩突然想到报恩珠,他掏出珠子,对着女子说:“不管你是人是鬼,只要你没有恶意,就请你离开吧。槐树巷是个好地方,不应该被这些歪门邪道搅和了。”
谁知,女子突然开口了:“公子,我并非恶鬼,而是含冤而死。我本是城外柳家的小姐,被恶霸赵员外逼婚,含恨自尽。如今,我只想求公子帮我讨回公道。”说完,女子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员外正在厅里喝酒,见赖孩进来,不耐烦地说:“哪来的小贩,滚出去!”赖孩不慌不忙,掏出报恩珠,说:“赵员外,您做了这么多恶事,就不怕报应吗?”
赵员外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报应?老子怕过谁?来人,把这个疯子给我轰出去!”几个家丁冲上来,就要动手。赖孩却不怕,他举起报恩珠,嘴里念念有词。突然,报恩珠发出耀眼的光芒,照得赵员外睁不开眼。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赖孩趁机溜出去,只见王奶奶带着一群街坊四邻,举着火把,喊着口号,冲进了赵家。原来,赖孩早就把赵员外的恶行告诉了王奶奶和街坊们,大家早就想教训这个恶霸了。
赵员外见势不妙,想逃却逃不掉。他跪在地上,连连求饶。赖孩走过去,说:“赵员外,你作恶多端,今天就是你的报应。”说完,他举起报恩珠,赵员外突然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街坊们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赖孩会有这么大的本事。赖孩却淡淡地说:“这不是我的本事,是报应。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从此,槐树巷里再也没有闹过鬼。赖孩成了街坊四邻口中的英雄,但他却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他继续卖着糖葫芦,过着平凡的日子。只是,他的心里多了一份坚定和信念——行善积德,报应不爽。

槐树巷的夏夜,蝉鸣与蛙声交织,赖孩躺在院里的竹床上,望着满天星斗,心里头五味杂陈。报恩珠在他枕边闪着微光,那夜赵员外七窍流血的场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翻了个身,珠子不小心滚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二赖,还不睡?”王奶奶的声音从隔壁传来,带着几分关切。
“这就睡,奶奶。”赖孩应和着,捡起珠子,用手指轻轻摩挲。这珠子自打那次事后,似乎多了些温度,像是有了生命。
“这位小哥,可否借一步说话?”陌生人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赖孩一愣,随即点头,将摊子托付给邻家孩子,跟着陌生人走到巷尾。
“小哥,我姓柳,是城外柳家的后人。”陌生人开口,眼神中闪过一丝哀愁,“那日你手中的珠子,可是报恩珠?”
赖孩心头一震,这珠子果然有来历。“是,是位老爷子给我的,说是能许一个愿。”
柳先生轻叹一声:“那老爷子,怕是我柳家先祖的魂魄。百年前,柳家遭人陷害,满门抄斩,唯有先祖携报恩珠逃出生天。这珠子,需以善念驱动,方能实现愿望,但若心怀恶念,反受其害。”
赖孩听得后背发凉,想起赵员外的下场,不禁打了个寒颤。
“小哥,你虽用珠子惩恶,但可知这珠子真正的力量?”柳先生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善缘”二字,“这玉佩,是柳家传家之宝,能与报恩珠产生共鸣。我愿将玉佩赠予你,望你能用这两件宝物,做更多善事。”

赖孩接过玉佩,感觉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柳先生,我……我何德何能?”
“小哥,善念即德。你且记住,报恩珠与善缘玉佩,需相辅相成。珠子帮你实现愿望,玉佩则指引你行善之路。”柳先生说完,转身离去,消失在巷口。
赖孩站在原地,手中紧攥玉佩,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他决定,要用这两件宝物,为槐树巷,为更多的人带来福祉。
日子一天天过去,赖孩的糖葫芦摊成了槐树巷的一道风景。他不再只是卖糖葫芦,还帮街坊四邻解决各种难题。谁家丢了东西,谁家生了病,只要找到赖孩,他总能想出办法。
“二赖,你真是我们的活菩萨!”街坊们感激地说。
赖孩只是笑笑,心里头明白,这一切都是报恩珠和善缘玉佩的功劳。但他更清楚,若没有自己的善念,这两件宝物也不过是无用之物。
转眼到了秋天,槐树巷的槐树叶子开始泛黄。这天,赖孩正在摊前忙碌,突然听见一阵喧闹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群恶徒正围着王奶奶,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
“你们干什么!”赖孩冲过去,挡在王奶奶身前。
“小子,少管闲事!”领头的一个恶徒挥舞着拳头,就要往赖孩脸上招呼。
赖孩不慌不忙,掏出报恩珠和善缘玉佩,嘴里念念有词。突然,一阵狂风吹过,恶徒们被吹得东倒西歪,纷纷跪地求饶。
“二赖,你这是……这是怎么做到的?”王奶奶惊讶地问。

赖孩笑了笑,没有回答。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善念的力量。
从那以后,槐树巷再也没发生过恶事。赖孩成了街坊四邻口中的传奇人物,但他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继续用报恩珠和善缘玉佩帮助更多的人,槐树巷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岁月如梭,转眼赖孩已近中年。他不再是那个偷鸡摸狗的小混混,而是成了槐树巷的守护者。报恩珠和善缘玉佩在他手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二赖,你后悔吗?”王奶奶临终前,拉着赖孩的手问。
赖孩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奶奶,我不后悔。这珠子,这玉佩,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这一辈子,值了。”
王奶奶欣慰地笑了,闭上了双眼。赖孩跪在床边,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王奶奶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她的教诲,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槐树巷的槐树依旧年年开花,赖孩依旧在巷口卖着糖葫芦。他的故事,在街坊四邻中口口相传,成了槐树巷的一段佳话。而报恩珠和善缘玉佩,也成了槐树巷的镇巷之宝,见证着赖孩的善行,也见证着槐树巷的变迁。
“赖孩报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善恶有报、行善积德的民间传说,更是一面照进人心的镜子。它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报恩珠”,那就是我们的善念。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就能像赖孩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去改变世界。
在这个故事中,赖孩从一个偷鸡摸狗的小混混,成长为一个行善积德的守护者,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反转。但正是这些反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赖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曾经犯过多少错,只要我们有勇气改正,有决心行善,我们就能成为更好的人。
同时,“赖孩报恩”也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价值观。善恶有报、行善积德,这些观念在民间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它们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界里,让我们像赖孩一样,怀揣着善念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善心、有善行,就一定能够得到善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善念是最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