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要到军区任职,政委第一反应:能不能不来!总政部:已决定

从阳化石 2025-04-01 05:06:35

1975年,为加强南京军区领导班子建设,上级准备调一些干部过来任职。其中,准备将邓家泰调任军区当参谋长。

在调他之前,总政部询问政委廖汉生的意见,俩人同是土地革命时期2军团、抗战时期的120师、解放战争时一野战友,按说应该很高兴,可给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能不能不来。对此,总政部的相关领导或许也很诧异。

邓家泰是红二军团出身,1931年贺老总率领部队攻克荆门后,作为学生的他积极参军。那时候,凡是有文化的人,首要考虑工作并非到一线扛枪打仗,而是干政治、宣传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工作,部队要发展不仅仅要打胜仗,也要寻常红军政策,让更多劳苦大众参加革命壮大力量。

很多后来的军事将领因为有文化,土地革命时期很多都干过政工,杨勇、邓华、杨成武、钟伟、丁盛等。他也不例外,担任宣传员、文书等。抗战时期,担任120师358旅通讯参谋、股长、作战科长、支队副参谋长、绥蒙军区副参谋长,在大青山打游击很多年。

解放时期,调任3纵担任副参谋长,3军参谋长等职。

解放后,从步兵转入装甲兵,担任装甲兵副参谋长、参谋长。从解放战争时,他就在许光达身边工作,解放后也调去装甲兵工作。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受到运动影响而下放到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副司令。

1975年,上级要恢复他大军区级职务,安徽生产建设兵团隶属于南京军区下辖,过去他担任装甲兵参谋长。准备就近安置,担任南京军区参谋长。总政部想看看廖汉生的态度,对方给出能不能不来的结果。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很简单,就是怕别人说自己拉山头。

在运动时期,派性一直是要消除的,只有消灭派性,促进大联合才能稳定。而且自己刚到军区任职,调来老战友开司令部工作,很容易让人觉得是拉山头,自己在报到时开会说,自己不会拉山头,但军区也不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山头。

熟人调来工作,很难避免在一些问题上的表现,也不希望大家误会。

实际上,总政部也早有结论,征询他的意见也或许是流程需要吧,最终总政部负责人说已经决定了。不仅仅是邓家泰调来,一野出身的张希钦也调来。而且他的来不到1军与20军对调来南京军区。一系列的操作,使得老战友、老部队都围绕在自己周围,工作上更需要拿捏分寸,公道客观处理问题。

1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