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过大军区司令、政委,未能按正常情况离休,只是师、团待遇

从阳化石 2025-03-22 04:57:54

1977年,一些担任大军区级正职的将领,离开位置,如丁盛、冼恒汉、刘兴元、马宁。到八十年代被要求退出现役,并没有按照相应的待遇离休,而是师、团待遇。

师、团级是什么待遇呢?

以原南京军区司令丁盛为例

1982年,他接到通知按照团级待遇安置,每个月生活费150元,就医实报实销。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以领到150块钱,以及额外的生活补助(定额口粮),如果就医实报实销。

过去丁盛在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时,待遇如何呢?

1955年实行薪金制度后,他作为正军级每月可以拿到三百出头的工资;1965年部队实行行政级别后,他应该是行政7级。加上当时定级减薪,工资在二百多元。当时行政5级的上级才324元。

此后尽管他担任大军区司令,工作依然是按照行政级别来拿的,但他的花销不大,柴米油盐等都是部队统一供应,而且还有一些特工。在生活方面基本上不花钱,除非自己想买点东西。

薪金制度从1965年到1980年之前是没有太多调整的,因此就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干部职务提拔到大军区副职,可能还拿着十几年前师职的工资待遇;提拔为军职,还拿着过去团职的工资。工资没有跟着职务的提升而变得,使得部队干部生活出现困难。

在八十年军队薪金改革后,情况就大为好转。

每月150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够用的,而且妻子也有百八十块工资。在丁盛的回忆录说到生活困难,这是相对于过去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时,比起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保障方面已经不错了,而且看病可以报销。

到九十年代,随着物价上涨,以及他多次赴京反映自己问题,待遇上也进行适当调整,改为师级待遇,安置在广州军区干休所。

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担任大军区正职时间非常长,当兰州军区政委22年。

1977年7月离开领导位置,本来要重新安排他到职务,不知因何原因“晾”5年,到1982年让他回兰州解决过去的问题。没想到等来了退出现役,按照师级待遇离休。

师级待遇是每个月200元,比团级多50块钱,医疗上也是实报实销。

按照他所述,生活也有困难。因为一切都是供给都是组织上提供的。搬离原来的房子,没有暖气,上年纪受不了冬天的寒冷。说到取暖,丁盛、冼恒汉、邱会作、李作鹏都提到过,因为冬天不提供暖气,需要靠自己解决。冼恒汉就弄来火炉,多次一氧化碳中毒。邱会作也为取暖,到处找木材,家里天天烟熏火燎,也遇到过违心。

总之,生活上与过去差距拉开很大,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解决,所以显得困难。实际上普通百姓家不都一样,而且待遇还没有他们高。

不过,冼恒汉短暂一段时间是师级待遇,后改为军级待遇,晚年生活上还是可以的,虽然比起大军区正职待遇有差距。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