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归来。
好久不见的孙俪,终于重新回归了荧幕——
《乌云之上》。

这是她3年半来的首部作品。
开播仅仅三天,便热度登顶,有效播放率更是很快就破了一亿。
不愧是孙俪,一出手就是王炸。

01
隐退3年,再回荧屏霸占热搜
2021年,随着《理想之城》的热播,孙俪的演艺事业再度攀上高峰。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在这之后,她竟悄然淡出荧屏长达三年半之久。
粉丝们在评论区里不停"催更","求求俪姐快回来"。
终于,在今年4月,孙俪用十二个掷地有声的"终于"揭晓答案:
《乌云之上》空降定档!

这是一部悬疑剧。
在刑侦题材长期被男性角色主导的市场中,《乌云之上》大胆地将镜头对准女性刑警群体,让她们真正成为悬疑剧的核心力量。
而孙俪,无疑是诠释这一角色的不二人选。
22年前,在《玉观音》中孙俪也饰演过警察。
那时,她还带着青涩的婴儿肥,将一位在命运中挣扎却始终坚守初心的警察,演绎得令人心碎。
22年后,当孙俪重新饰演警察,观众仿佛看到了一个成长蜕变后的安心。
褪去了当年的稚嫩,如今的她眼神如刀,面容坚毅。

冷峻干练的外表下,暗藏温度;
疲惫的眼神中,闪烁着职业的执着。
这是孙俪在《乌云之上》中给我的第一印象。
办案现场,她是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观察周边环境、推测凶手轨迹、部署后续行动,老练专业,把刑警的专业完全演活了。

追捕毒贩时,身手矫健,一个利落的飞踹将其制服。

审讯时,她又气场全开,压迫感让罪犯无所遁形。

既有刑警的理性,又有女性的细腻。
她用精准的表演,将女性刑警的刚毅与柔软、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
也难怪很多观众纷纷评论:
“她演的,不会错!”

而新剧《乌云之上》刚开始热播,又有好消息传来——
她的职场剧《蛮好的人生》,已经被央视预定了黄金档。
看来,今年又将是一个“孙俪年”。
02
二十年如一日:顶流演员的自我修养
在这个流量更迭如走马灯的娱乐圈,孙俪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演艺样本:
没有炒作的热搜,没有博眼球的营销。
有的只是二十年如一日对表演的专注,用作品说话。

孙俪绝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演员。
记得当年《甄嬛传》大火,可在此之前,孙俪其实从没演过古装剧。
导演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选孙俪,因为她够勤奋。
“首先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勤奋、执着和努力,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
在整个《甄嬛传》期间,孙俪没跟导演吃过一顿整饭。
她的时间,全部用在背台词和琢磨表演上。
整个剧本,她的台词是最多的,都占到了一半。
但她从没有在台词上出过错。

而且她的“勤劳”,不仅停留在不怕吃苦、踏实工作的表层意思。
更重要的是,她对于演戏特别“较真”。
从业二十多年,孙俪已经是顶流中的顶流。
但她从没有耍过大牌,而是依然保留着演员职业的被动性,对自己要求极高:
这次拍摄《乌云之上》,她依然努力准备台词到深夜,必须形成肌肉记忆;
在片场,她一度主动向导演请求:再给我提点要求行吗?
甚至在遇到有不同意见时,也直接说,“或者我们能不能吵一架”?

不仅在工作上高度自律,生活中的孙俪更是自律到吓人。
认真泡脚,认真养生,平常基本是10点就睡觉,这是许多人熟知的孙俪养生规律。

别人空闲时间都在娱乐消遣,而她在不断学习新技能。
此外,她还多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和油画。
在她的微博中,也经常看到她晒出自己的作品。

这两年,她又开始学起了大提琴、拉丁舞……
在喜提大提琴专业一级时,她还激动的在微博分享了喜讯。

很认同一句话: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善于管理别人,而是能够管理好自己。”
孙俪的自律不是人设,而是刻进骨子里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律也不是苦行,而是对生活的热爱。
当行业浮躁时,她沉心练字;当众人追名逐利时,她专注提升。
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许正是她能在演艺事业中持续发光的秘诀。
03
真正的少女感不在皮相,而在心相
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问了孙俪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怎么看待年龄?
孙俪的回答,可以说是扯下了“娱乐圈”很多人的遮羞布。
她说:
“我特别不喜欢“少女感”这个词。
我女儿11岁,接近少女的年纪了,出门时她会想着做指甲、化点妆,也有自己的穿衣风格,我怎么还会跟她争“少女”这个词?太幼稚,太不切实际了。
执着这些,反而是在不承认现在的自己。”

这段话说得,实在是太通透了。
在内娱,我们的女演员似乎陷入了一场集体"扮嫩"的狂欢。
从85后的小花,到75后实力派女演员,再到五六十岁的资深戏骨,"少女感"仿佛成了衡量她们价值的最高标准。
仿佛女演员们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演技停滞,不是作品匮乏,而是失去了那份刻意营造的"少女感"。
但我一直都认为:
真正的少女感不在皮相,而在心相。
即便穿戴得粉嫩,保养得再好,但看起来一脸的沧桑,满眼的世故,就知道那与真正的少女气质,终究隔着一道鸿沟。

最近刷到了一组奥黛丽赫本晚年的照片。
虽然她已经60岁了,虽然她已经满脸皱纹,但我就是觉得,她依然充满了少女的感觉。
因为,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慈善大使,和非洲儿童在一起的她,语言、微笑和眼神都是极致的真诚和优雅。
那种单纯的眼神,是再好的妆容,再好的演技,也演不出来的。
她从16岁到60岁都像个少女,不是因为脸上没有皱纹,而是内心里没有皱纹。

再回到孙俪。
看到她这样一组照片,因为女儿表演出色,她开心地和女儿庆祝。
这一刻的孙俪,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刻意的姿态,只是一个为女儿骄傲的母亲。
她笑得眼角泛起细纹,却比任何精修图中的"少女感"都更打动人心——
因为,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依然葆有的天真与热忱。

法国作家杜拉斯在《情人》里说:
"比起你年轻时的美貌,我更爱你现在饱经风霜的容颜。"
其实,真正的少女感,从来不是胶原蛋白的堆砌,而是:
当一个人见过世间的复杂,仍愿意用简单的目光看待世界;
当一个人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还能为微小的事物真心雀跃;
当一个人不再年轻,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与柔软。
而观众真正想看到的,也不是一张张玻尿酸撑起的"完美脸蛋",而是鲜活的生命在不同阶段自然舒展的模样。
最后,希望娱乐圈能早日打破这场关于"少女感"的集体幻觉。
多一些孙俪这样的演员。
不执着于冻龄的皮相,而是让岁月沉淀为眼里的光;
不困在少女的人设里,而是用时间丰富自己的内心,淬炼出更动人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