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之初,俄军炮兵突进占领了纵深戈斯托梅尔机场,后续缺少自携重型火力支援系统伴随,差点被乌军全歼!这与俄军轻敌大意、空天军掩护不力、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落后等因素有关;但是,最核心的还是缺少射程15-40公里的精确火力支援,导致卡-52被击落;这对于飞速进步的我军空降兵是很好的启迪;



2017年5月,中国空降军进行大规模改制:将一个军扩编为6个旅,同时增编了一个空中突击旅。空降军的“军-师-团-营”4级体制改为“军-旅-营”3级,更加扁平化,保持与陆/空军整体上“师改旅”的趋势一致,空降兵采用合成旅装甲步兵连的编制,每个连编制3个4车排和2辆连部指挥车,共14辆车。改革以后估计有8.5万人;

我军现役的两型大型运输机一次性可以投送3辆装甲输送车,每个运输机团可以投送一个机械化营;

改制以后,中国空降军向重型数字化空降集团军演变:各种履带/轮式车辆、火炮等先进装备陆续列装空降单位。原军直属特种大队(正团级)扩充为某特种作战旅;建立直属运输航空旅、作战支援旅等新型作战单位。而由运-12、运-20、运-9、伊尔-76等大中型运输机组成的运输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中国空降集团军逐渐成为全域作战、独立战役突击、精确打击的信息机械化新质突击力量;

2020年之前缺少机动作战平台的情况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军大量适合空降的作战机动平台列装,为中国空降兵获得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奠定基础;

继而,以ZBD-3伞兵空降战车为基础平台,衍生出空降迫击炮车、空降火箭炮车、空降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车型。同时出现的还有8×8轮式105毫米突击炮、155榴弹炮等很多先进空降重武器——它们都是中国空降兵远程打击火力的骨干。但是,还是缺少一样:非直瞄远程反坦克导弹!

中国空降兵依旧以红箭-73系、红箭-11等中轻型反坦克为主力,红箭-10等重型反坦克导弹没有列装(射程10公里可以弥补反坦克火力缺陷);虽然红箭-73系历经改造,还是在性能上无法满足未来空降作战的需求;(射程3000米,裸弹安装)

从俄军空降兵几个突击战役来看,自携远程打击火力很重要:敌人的重型装甲单位对空降兵危害极大!乌军多次利用战场态势感知优势指挥重型装甲单位反击俄军空降兵成功,而俄军支援火力总是无法支援;流动空中火力点武直也屡屡被乌军击落;


中国军事科技发展恰好可以为中国空降集团军弥补这一缺陷:红箭-20/50非直瞄导弹!

中国空降兵空突旅列装的直-10K可以搭载AG-300系导弹:AG-300M和AG-300L两种,攻击距离分别为25千米和40千米——但是,直-10K在敌人密集防空火力下不能贸然前出支援空降兵;
红箭-20/50导弹是红箭-10改良型:红箭-10导弹去掉光纤释放装置与线轴以后,导弹体积缩小,续航能力与作战半径大幅度增加。红箭-20/50反坦克导弹安装有光电/红外双模导引头和实时加密无线双向数据链:增加射程同时可以发射后不管,也可以“人在回路”改变攻击对象,包括敌人武直在内都可以是他们的菜!甚至还可以充当巡飞弹飞行30分钟;

红箭-20/50反坦克导弹为串联破甲战斗部,穿深为1200mm匀质装甲,可选高爆-破片、高爆双用途等多种战斗部,它们采用多种攻击弹道:普通弹道或高弹道,可以直接实行攻顶打击——红箭-20射程为25千米,红箭-50射程为50千米以上;

它的搭载平台是猛士等多个品牌:为中国空降兵作战提高通用性;

获得红箭-20/50的支援,中国空降兵分队的战斗力得到质的提升,特别是夺占机场、港口、基地、指挥中心等纵深要地战斗:远离支援的空降兵特种分队可以发挥红箭-20/50射程远、多用途、威力大的特点,对局部战场态势掌控,利用导弹巡飞弹特性攻击敌人关键目标,即时反馈敌装甲分队动态,指引我军重火力消灭敌人围剿部队——不会重现俄军突击群的悲剧;

至于携带导弹平台,中国业已发展出成系列的外骨骼装甲、无人作战车,特别是无人伴随支援车族:重量适合空降,不会出现伤亡,攻坚能力强!
